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经典河南 >> 正文
郑州花园路的沧桑
http://www.hnta.cn 2007-8-21 来源:郑州晚报 点击:

    花园路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和惠济区,北起黄河大桥收费站,穿越北环路,南到紫荆山立交桥,全长10多公里,是郑州南北走向的一条主干道。     
    花园路的得名与花园口有关。花园口是郑州北郊的一个老地名,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明朝嘉靖年间,举人许诗任工部主事,管理黄河,防汛筑堤,救民苦难。他曾在今东大坝之北的桂家庄、许堂(两村均迁圈堤里,合称南月堤)一带建了一座540亩的大花园,内植四季花木、奇香异葩,游人如织,紧连着花园有个黄河渡口,这渡口人称花园口。至清康熙三十五年(1628年)或稍后圮入黄河中。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为阻止日军西犯,以水代兵,下令在花园渡口西侧炸开大堤,使黄河改道八年零九个月,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花园口从此驰名中外。 

  历史上花园路一带,是郑州北门外的黄泛道沙区,片片沙窝尽是杂草荆棘,风起黄沙飞满天,人烟稀少,十分荒凉。    
 
  建国后不久,省会从开封迁郑,经中央批准,成立省直机关筹建处,选址在郑州老城以北的近郊,被称为行政区。为配合行政区的建设,市建设局按照规划要求,组织专门力量,最早从现河南饭店南门修建至北到农业路的柏油马路,长2465米,宽26米。道路因位于中外驰名的花园口南部,规划总图中称花园路,1955年市建委上报国家建委,1956年正式批准命名叫花园路。 


    埋藏千年的秘密

  花园路与纬一路交叉口西北角,高高耸立着一座大厦,也许,除了考古人士和历史爱好者外,没有人知道这个大厦下面曾经埋藏着一个千年秘密。

  1954年,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掘出1000件骨簪、骨镞、骨锥和骨针,确定了这里是商代的一个制骨作坊,这说明由于青铜工具的使用,骨器开始普遍使用。经鉴定,这些骨器有一半以上是用人骨制成的。而在不远处的东里路省考古研究所郑州工作站内,有一条人头骨壕沟,内有近百个加工过的人头盖骨。据说这些人头盖骨是当饮器使用的。看来3600年前的郑州商城虽然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文明,但绝不是一个温情脉脉的社会。

  随着郑州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机动车辆的增多,花园路显得路窄、人多、车多,路况差,设施落后。为美化市容街貌,彻底改变花园路交通“梗塞”,2001年6月,市委市政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南起纬一路,途经农业路至北环路立交5400米路段道路进行了扩建改造,可满足双向八车道通行。 

  近几年,郑州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完善城市功能,花园路又从2003年开始,在已拓宽郑花路的基础上,按照花园路的改造标准,从北环路延伸、扩宽修建到黄河大桥,竣工后,本着一条路一个名的原则,花园北路的路名牌已立在东西两侧。至此,花园路全长10多公里与紫荆山路相连接,又多了一条宽阔平坦、畅通无阻的“十里长街”。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Candice)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