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服务 >> 经典河南 >> 正文
古都安阳建城何年?
http://www.hnta.cn 2007-11-2 来源:《安阳史话》 点击:


    古都安阳建城哪一年?盘庚是哪一年率领军民迁到北蒙的?通常人们会说盘庚迁殷,传8代12王254年,“更不徙都”吗?为此,古今的历史学家争论了几百年。直到近年来,各路学家一共推出44个答案,上下相差竟达一个多世纪!然而,安阳乃八大古都之一、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果连自己的“岁数”也搞不清,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儿。
    放开来说,这种遗憾并非是古城安阳一家独有的。这是由于中国上古的历史纪年含混不清而造成的。
    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知道,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中国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世界著名的科学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李约瑟博士曾经公开声明皈依中国文化,这是他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定。伴他来华的坦普勒先生写过一部书,名为《中国——发明与发明之邦》。书中有一段话,标题为“西方欠中国之债”。作者认为,当代世界文明是由中国历史文明和欧洲文明综合而成。而欧洲的农业、造船、采油、多级火箭、大炮、降落伞、造酒、造纸、印刷、象棋、蒸气机原理、天文学、十进制数学、算盘等等,都是文艺复兴以来从中国进口的。
    特别值得我们自豪的是,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不同,中华文明五千年绵延不断,战乱、暴政、外族人入侵、水旱灾疫,都未能阻止她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然而,许多年来,不仅外国的历史学家、甚至连我们自己都怀疑中国上古历史的真实性。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先生写了一篇震撼人心的文章《走出疑古时代》。李学勤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大声疾呼:“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比较,我国史学界对秦前的系统研究不足!”自司马迁以来,最大的缺憾就是未建立三代纪年,没有正式公布过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以前的纪年参考体系。于是,日本人有《尧舜禹抹杀论》;西方有人说,中国的历史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开始的;英人罗伯兹说,中国只有公元前8世纪以后的纪年,没有更早的像埃及那样的纪年表。美国人斯塔尔在编著《世界史》时说中国古代文明是在商以后才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的青铜器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炼铁技术是1000年后从西方传入的。
    不要说外国人,我们自己不也是一盆糨糊吗?让我们来看几本最可靠的典籍是怎么记载的:《辞海》后附的中国历史纪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中国通史》把五帝、夏列为传说,夏、商年代后面画上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史·古代史》上“前21世纪”为“禹传子启,夏朝建立”,“前17世纪”标为“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莫说今人疑古,我们的老祖宗压根儿就底气不足。唐朝张守节认为,中华文明应从黄帝开始,他把黄帝元年定为公元前2510年;孙中山先生把黄帝纪年改为“法定”纪年,黄帝纪年从公元前2698年开始;而江苏则采用了自己的纪年,比“法定”晚了207年;另有史学家计算,得出一个比“法定”早13年的纪年来……你算我也算,上下相差竟然达到了三四百年之多!这可是一个国家的纪年哪,不可有随意性。
    其实,上古的历史,没有哪个国家是一盆清水的。四大文明古国中,惟有中国的延续性最强。然而,其他国家很早就动手解决这个问题了。就说埃及吧,它的历史早已湮没了,今天的埃及人,并不是金字塔和法老的后代。公元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才发现了罗塞塔上的象形文字。其后,法国、英国、德国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花费了巨大的努力,于1822年破译了象形文字。又经过100多年的研究,埃及古代历史的断代问题才基本解决:粗估了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2700年的历史。然后,计算出了孟菲斯时代、赫利波利斯时代等。他们依据的是天文学的古文献记录。古巴比伦王国留下的天书一般的泥版文字,直到19世纪中叶才被识译,借助天文学,他们解决了古巴比伦王国阿卡德(公元前2378年至公元前2371年)以后的精确纪年。巴比伦第一王朝第十个王的在位时间是天文学家根据金星的文献记录算出来的。
    罗罗嗦嗦说了这么多,其实一句话就可以归结:那就是中国上古历史纪年缺乏一个大家认可的标准的参照系。
    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中国上古的历史要超越疑古、走出迷茫。中华民族要以令人信服的历史纪年挺胸抬头面向世界,让我们以准确的纪年屹立于世界文明古国之列!1996年3月,中国国务院决定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并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重点。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渊邃浩瀚,是长远的研究对象。“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点,就是解决当前对社会影响最大的三代纪年问题,即夏、商、周的准确纪年。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由勃兴到繁盛的形成时期,也是我国文化底蕴的奠定时期,这一时期的文明成果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然而,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时期夏、商、周三代,迄今没有完整可据的年代学标尺。“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项自然科学与社会、人文科学相结合解决三代纪年问题的大型研究项目,涉及到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古文字学、历史地理学、天文学和测年技术科学等学科。工程的目标,就是建立夏代和商代前期的年代框架,复员商代后期和公元前841年以前的西周各王年代。那么,对于殷商时期来讲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为盘庚迁殷定下准确的时间——安阳古城的年龄不就明白了?
    当然,断代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科学家们使用了最新的、传统的多学科的测定方法。我们知道,甲骨文中就有大量的关于天象的记载,比如日食、月蚀等。我们今天用最科学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包括以前和今后的日食月蚀等发生的准确时间。那么,拿这两个时间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比较准确的时间来。
    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曾经记载了一次非常难得的天象——天再旦。什么是天再旦呢?就是某一日凌晨,天刚刚放亮,就又黑了下来。不一会儿,天才会渐渐又亮起来。所谓“再旦”,即第二次早晨。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特殊的天气呢?原来,这是天刚刚亮了之后,恰好此时又发生了日全食,太阳被挡住了,于是,天又黑了下来。日全食过后,天“第二次”亮了。表面上看起来,天好象亮了两次,便记载为“天再旦”。用现代科技计算出天再旦发生的时间,去比较历史记载,不是也可以增加信史的准确性吗?其他方法还有:碳-14测定、加速器质谱仪、穆斯堡尔谱、中子活化、热释光、古地磁、氧同位素比等。
    一部刚刚出版的16开本的《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厚达将近700页,全书110万字!这部巨著试图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牧野大战武王灭纣是在哪一年。这本书里记载着“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的部分成果。
    经过数百位科学家多年的努力,令人欣喜的消息一个个传来:1998年12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文章称,“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获重要进展。该文章说:由天文学家进行推算,判定商王武丁在位的大致年代应在公元前1250年至公元前1192年之间。专家们经碳-14测定,已可推定武王伐纣之年应在公元前1050年至1020年之间。
    1999年3月5日,新华社电传国内外,称“夏商周断代工程”喜获重大进展。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等独辟蹊径,成功再现了3000多年前武王讨伐商纣的日程表。根据这份重建的日程表,我们可以知道:公元前1045年12月4日,武王的军队开始出发;公元前1044年1月3日,武王的军队渡过孟津;公元前1044年1月9日,牧野之战,即武王军队与商朝军队决战获胜之日。
    牧野大战武王灭纣之日,就是商代灭亡之日。又根据《竹书记年》记载:自盘庚迁殷,传8代12王,254年更不徙都。那么,商代灭亡之年加上安阳作都的254年,不就是盘庚迁殷安阳始为都城的时间了吗?如果上面所说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4年属实的话,安阳建都的时间就是1044+254=1298即盘庚迁殷安阳始为都城在公元前1298年。从甲骨文发现到2003年为止,安阳建都至今已经3301(1298+2003=3301)年啦!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王艳)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