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前沿视点 >> 规划支招 >> 正文
从“狗定理”讲起
http://www.hnta.cn 2008-3-25 来源:中国旅游报 点击:

———对北京都市园林建设的一点看法

     每当我不得不多走几百米,绕行那些恢弘的、不耐践踏的绿地时,我总想起中学数学老师讲的“狗定理”。

    那是刚刚从文革的梦魇中醒来,老师终于可以不受侮辱地站在讲台上的时候,也是我们这些学生在逃学中充分享受了“灿烂的阳光”后,如坐针毡地端坐在教室中,真正开始听课的年代。当时,很多同学连“两点间的距离直线最短”的公理都记不住。每当此时,心急如焚的数学老师回想起十几年前的寒窗面壁,几年前的游街批斗,都要情不自禁地讲起“狗定理”:“你给狗扔一块骨头,它必定径直跑过去,而不会走任何其他曲线,因为狗明白‘两点之间直线距离最短’的公理。”言下之意,如果连这个公理都理解不了,简直连狗都不如。同时,数学老师也不忘补充道:“这是以前我的老师(文革前的老师)说我们的,现在我可不敢这么说你们。”数学老师讲这些话时的表情,揶揄、激奋又无奈,给我留下不灭的印象。

    现在,时代变了,文革似乎已经成为了“明日黄花”,欧氏几何的公理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我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城市园林的建设就不能按照欧式定理设计呢?

    你一定觉得我疯了,中国园林能在方寸之内显示出山壑的气魄,其中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障景、迂回曲折的小径等设计,所谓“曲径通幽”,此理也。园林设计如果直来直去还有什么意境可言!?

    是的,我完全赞同上述意见,但园林设计无论是曲径通幽,方寸之中见丘壑、障景借景……还是什么手法,归根结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以人为本。舍此,全都没有任何意义。当初,文人雅士在自己营造的园林中闲庭信步,囿于庭院面积,要营造无限空间感,必须要设计无数绕来绕去的曲径,以显示无限的空间。而今,除了封闭的城市公园还必须按照此理设计,城市中更多的是已经走出樊篱、没有围墙的街心花园,它们要同时满足驻足盘桓者与匆匆一瞥迅速通过者的双重要求,故设计的理念必须要革新。城市园林除了要满足传统园林的审美要求外,还必须符合“狗定理”,让上下班者能迅速通过。可惜的是,除极个别的城市花园、街边绿地外,更多的城市园林设计仍是对原有园林设计理念的简单模仿。在北京,这样的设计比比皆是。就拿我家门口的皇城根遗址公园来讲吧,本来其作为没有围墙的街心花园,让人迅速通过乃重要设计理念之一,然而,不知为什么该道路系统的设计一定要左右弯曲,且只此一条。加之该园林设计的近乎封闭的道路出入口又极少,且不合理,因此,进了设计师为你设计的道路后,你就只能一往无前,想乘坐公共汽车?对不起,绕道而行吧。于是,你不得不多走几十、上百米;或者你干脆自己走出条道来,当然,这要被设计管理者视为“不文明之举”。因此,该园林设计尽管搬迁、设计、施工的费用高昂,但平时游人和过客都非常少。传统园林设计中的道路几乎每个曲折都有一景相应,而皇城根遗址公园的小径左右随意摇摆得莫名其妙,甚至有时要“摇摆”到墙角、厕所,不仅无景可赏,而且只能面壁,故即便用传统园林设计理念来衡量也是莫名其妙。类似的城市园林设计还有不少。

    说到底,以人为本乃园林设计的恒久不变的理念,当社会向前发展,人们的需求发生变化,园林设计的理念也必须随之变化,以适应新的需求。在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如何既能满足视觉上的无限空间,又能同时满足迅速通过,乃不可回避的难题。

    据说,上世纪50年代,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先生设计迪斯尼乐园的道路时,遇到了极大的难题,如何满足游人复杂多变的需求呢?最终,格罗培斯先生巧妙地采取“不设计”的设计,让游人自己“踩”出路来,此时设计者已经完全没有了高高在上的“设计”,而是俯身变为简单的施工者。然而,正是这样的设计,在1971年于英国伦敦召开的国际园林艺术研讨会上,获得世界最佳园林路径设计奖。

    再回过头看看我们这里的绿地(如北京的明城墙遗址公园等),方圆好几公顷的草坪上,一再如上帝般高贵而永远正确地忠告大家“芳草萋萋,踏之何忍,”“爱护草地,足下留情”……而任凭游人多走上百米。城市园林设计师高高在上,根本无视人们的需求。看来,既能满足晨练、留鸟的盘桓者,又能满足匆匆的上班一族的城市园林,还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作者:戴学锋
(责任编辑:henan2)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