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旅游 >> 文化中原 >> 歌赋中原 >> 正文
宋词里的上元夜灯会
http://www.hnta.cn 2009-2-11 来源:大河报 点击:
    上元夜灯会张灯的日子自宋太祖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增加为五天。寒冬已经谢幕,春天有些急不可耐,北宋东京上元夜,人如潮灯如海,千般杂耍绝技百戏竞陈,奇巧万端,就连皇帝也放下龙威,驾临御楼与民同乐。脂香粉浓在薄薄的春寒中趁着夜风波涛一般涌向御楼,盛装的女子你推我赶仰观圣颜,极大地满足天下第一“帅哥”的虚荣心,于是皇帝颁下诏书,给这些女子赐酒。这些都被收录到《东京梦华录》。可是,那些没有被收录的细节更精彩。
  欢乐的人群中自然少不了满腹经纶的文人才子、饱学之士,平时在书房里舞文弄墨,灯会是一个绝好的采风机会。所见所闻有感而发,叙述和描写灯会胜景的作品不计其数,堪称翘楚同时也多少带点名人效应的佳作有欧阳修的《生查子》、周邦彦的《解语花》以及辛弃疾的《青玉案》。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的《生查子》没有更多着墨上元夜灯会的热闹,只说去年集南北大成的各色白玉灯、玻璃灯、无骨灯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昼,其实更明亮的是去年的心情,因为佳人有约。而今年却物是人非,徒留伤感和追思。
  与欧阳修同时代的周邦彦,据说是北宋名妓李师师的蓝颜知己。天子脚下的樊楼是他们常常围炉夜话的地方,话题从诗词歌赋、笙箫琵琶到市井见闻、社会百态。这位品相不俗的周邦彦,在他的《解语花》里对上元夜的灯会极尽渲染:“风消绛蜡,露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光彩迷离,衣香鬓影,宋代的女子真是幸福,不用朝九晚五灰头土脸为稻粱谋,还有竞秀“PK”、追星的灯会大舞台。
  最华丽华美华彩如夜宴般的上元夜是在辛弃疾的笔下。新年之后的第一场东风浩浩荡荡长驱直入,令沉睡中的百花始料不及。然而一夜之间,所有的树都开出鲜艳的“花朵”了,今夜星落如雨。精致的香车载着青春和欢乐,远了又近。今夜月色撩人,洞箫悠扬,一条龙灯在拥挤的人流中舞得眼花缭乱。放眼打量,姐妹们,看看谁的“行头”更出彩?花开只有一次,青春也只有这一晌。美好的夜晚和人生都是用来享受的。
  最喧闹的地方往往有着深刻不能排解的寂寞。玉树琼枝,满眼盛世繁华,是谁在寻寻觅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即使是灯火阑珊,即使繁华落尽,无论怎样的遭际坎坷,有你在这里,就是生命的奇迹。
  辛弃疾出生时,家乡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他一生都在为大宋光复而全力抗金。令人不解的是,靖康之乱发生在他出生前13年,辛弃疾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满目破碎的山河,北宋的辉煌早已如羚羊挂角,繁华盛世的流光溢彩也只是传说,是小时候祖父带他登高时指画的只言片语。仅凭这些就能够在他的笔下重现吗?更何况,这首《青玉案》是他晚年“灯火阑珊”时写的。
  是的,仅凭想象肯定不够,还需要信仰,信仰的夜空下就是这般五光十色,幻彩缤纷,而高洁娴雅不随波逐流“仰观圣颜”的“那人”在梦里也等了很久。
作者:宋慧敏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