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专题 >> 领导干部论旅游 >> 正文
徐光春书记强调:文化、旅游要相互配合,互为补充
http://www.hnta.cn 2005-9-16 来源:大河报 点击:

    无论是专注观看规模宏大的郑国贵族墓地,还是在拜谒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时的深深三鞠躬,抑或是聆听编钟古乐《楚殇》和《春江花月夜》时的沉醉,昨天下午,徜徉在新郑市古老厚重、博大精深历史文化之中的省委书记徐光春的一举一动,深切表达出要把河南文化资源大省变成文化强省,并把黄帝故里开发作为突破口的强烈愿望。  

    14日下午,细细的秋雨一扫连日的燥热,新郑市迎来了省委书记徐光春一行。从郑王陵博物馆的郑公大墓到“天下第一鼎”的黄帝宝鼎,徐光春一直在看、在听,被眼前的景观所震撼所陶醉。在香火缭绕的黄帝故里祠,徐光春等领导同志面对人文始祖塑像,鞠躬行礼。  

    在黄帝故里地下展厅,一曲如泣如诉、表达爱国诗人屈原壮志未酬的《楚殇》编钟古乐演奏刚了,意犹未尽的徐书记又点了一曲悠扬舒畅的《春江花月夜》。余音未了,徐光春当场强调,只要环境培育好,新郑黄帝故里完全可以超越陕西黄帝陵。黄帝故里的文物价值高,还有系列产品,可看、可听、可品,比陕西黄帝陵内容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比陕西方便,走出新郑机场就可以和黄帝“握手”。要开发好,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要联手穿“连裆裤”,每年推出不同的主题,通过活动聚集人气。  

    谈到黄帝故里开发的具体事宜,徐光春认为,不能守着“宝”过穷日子,要利用这块“宝”宣传河南、发展河南。他建议:由省政协名义邀请4大班子成员,参加每年的祭祖活动,形成河南的热点,以期影响波及全国。  

    徐光春书记关注黄帝故里并非始自昨天。今年5月,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他以陕西的黄帝陵和新郑黄帝故里为例说:我省的文化遗产与兄弟省市相比丰厚得多,可我们没有充分去发掘利用。炎黄文化专家、中国古都学会常务理事、新郑市地方史志办的刘文学听到后非常感慨,今年8月给省委寄去名为“黄帝故里——一项发人深思的民族工程”的信函。8月12日,徐光春等作出批示,认为应高度重视黄帝故里开发,并要求有关部门前往新郑调研。郑州市、新郑市立即就此部署落实。  

    14日,针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徐光春提出3个创新:一是创新对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仅靠国家扶持进行开发是有限的,必须有创新的思路,走市场开发的路子;二是不能依靠单一部门,要社会化发展,包括资金来源、经营模式等。国家规定,文物不能经营,但配套设施可以进行股份制经营,如合作成立经营公司,开发茶馆、乐园等,不能自己搞不来也不让别人搞;三是要把“死”东西变成“活”东西。应当源源不断地开发文物价值,利用丰富的文物藏品做文章,广泛宣传,既向社会普及文物知识,又可借此增加经营收入,提升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价值。【记者:梁建辉 孙彤 图:张明灿】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