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你看旅游门诊了吗?
http://www.hnta.cn 2008-4-22 9:56:10 来源:大河报 点击:
  医生建议,旅游者出发前最好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到医院相关临床科室咨询,如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到心内科,血糖高者到内分泌科,呼吸不好的到呼吸内科,由专业医生综合评定后再决定是否出游。
  3月底,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旅游门诊”的开张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和媒体的关注,游客出发前到“旅游门诊”检查一下身体,医生给的出游建议,应该携带哪些药品、注意哪些事项等,对保障旅途安全大有裨益。
  但是,记者调查发现,因为“市场不成熟、看不到收益”等诸多因素,我省医院近期并没有开设“旅游门诊”的打算。
  案例游客猝死暴露旅途风险
  今年年初,北京市一法院审理了一起游客猝死旅途中,旅行社被判赔偿死者家属31万元的民事案件,这一事件,暴露了旅途中存在的风险。
  两年前,63岁的干某和老伴报名参加旅行社组织的西安、九寨沟、黄龙、成都等旅游景点12日游,并支付了2850元旅游费,该团游客多为中老年人,旅行社在广告中宣称“全程陪同保健医护”,在向游客下发的“出团通知”中承诺“有随车医生负责列车上的健康咨询及紧急救助”。
  行至九寨沟时,干某感觉身体不适,吸氧后仍未缓解,在转往九寨沟县医院的途中死亡。事发后,干某家属把旅行社告上法院。庭审中,与干某共同旅游的游客作证称,随团旅游时始终没有见到医生。干某身体出现不适后,导游自作主张让干某吸氧,并未及时安排其到医院检查。法院审理后认为旅行社应承担主要责任。
  说法配备随团医生不具强制性
  “北京的这家旅行社在出发前有配备随团医生的承诺,如果没有这个承诺,是否判赔31万元就很难说了,因为国家没有明文规定旅行社一定要为旅行团配备随团医生。”郑州某旅行社经理告诉记者。
  国务院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第22条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应当为旅游者办理旅游意外保险,并保证所提供的服务符合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事宜,应当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其中虽然规定了旅行社有保障旅游者人身安全的责任,但并没有明确指出旅行社有向旅行团配备随团医生的义务,在各旅行社减少开支、压低旅行收费吸引客源的背景下,配备随团医生自然在众多旅行社考虑的问题之外。
  “旅行社不配备随团医生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即使设了也不一定能确保旅行者100%的安全。”一位旅行社负责人称,如果有随团医生跟随的旅行团游客健康出了问题,旅行社就更说不清了,因为随团医生不可能配备齐全的医疗检测和治疗设备,游客一旦出现体征不典型的疾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随团医生很难准确、及时地作出病情判断。
  借鉴旅途安全新模式现身浙江
  “您看,这里的曲线图表示你剧烈运动时心脏跳动突然加快,以迅速补充消耗的氧气,旅行时人会疲劳,不宜做强度过大的运动。”3月27日上午,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旅游门诊迎来了第一位客人,32岁的赵先生在做了一次运动心肺功能测定后,提前测定他的身体能不能在尼泊尔畅快玩一回。
  给赵先生做全面测评的是邵逸夫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方力争,综合评定了赵先生心肺综合功能和骨骼肌耐力后,她给赵先生出了一份报告,还给他配备了旅途可能需要的药物。
  为什么想到开这样的门诊?方主任说缘于身边一个朋友的旅途意外。“我的朋友62岁,退休在家,孝顺的儿女报了旅游团让他去泰国散散心,他高高兴兴地去了,没想到在泰国游泳,跳进去就再也没上来,原因是心源性猝死。”方主任遗憾地说,这个朋友有高血压,泰国湿热的气候、旅途的劳累和逞能式的运动方式,造成了这次悲剧。
  调查进藏体检遭冷遇
  日前,记者先后走访了郑州市十几家医院,结果发现,目前我省尚没有一家医院开设“旅游门诊”。只有河南省人民医院有“进藏体检套餐”,始于2006年7月份,当时西藏铁路刚通车,为了保证我省赴西藏游客的旅途安全专门设计的,但推出以来相当受冷落。
  “卫生主管部门没有强制规定要设旅游门诊,医院何必自找麻烦?”一家医院的负责人对记者说,目前设立旅游门诊的时机还不成熟,医院没有必要开设没有就诊量的门诊。
  “如果旅游门诊建议可以外出旅游的病人途中出了问题,责任谁来负?”一位省级医院的院长说,除了不挣钱这个因素外,旅游门诊还存在“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一个好的旅游门诊,需要一个全科专家,坐诊专家不但懂心内科、消化内科的知识,还要具备处理骨科、急诊病人,以及熟知游客所到目的地气候、环境、流行病等方面的能力,“开设旅游门诊的麻烦太多”。
  如果我省有旅游门诊,游客出门前是否愿意去看?
  连日来,记者就此问题随机采访了20多个人,他们均认为“没有必要花钱挂号”去看旅游门诊,9人认为如果不需要花钱挂号,则愿意去咨询一下。
  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正所谓冷暖自知,感觉舒服就出去玩,感觉不舒服了就待在家里,根本没必要到旅游门诊对身体进行评估。
  提醒出门前有必要听听医生建议
  记者的采访印证了院方的担忧,但是,游客出门前真的不需要听一听医生的建议吗?
  记者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正好遇上市民老刘在接受进藏体检(如下图)。
  “进藏前一定要注意体检,有严重心肺疾病、发热疾病、患有感冒和过度疲劳的人员,最好不要进藏或推迟进藏。”主管技师赵桂华说,高原的低氧环境引起人体缺氧,加上大气压的急剧变化,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出现一系列症状。
  医学专家提醒游客,出门前仍然要根据自身情况,咨询不同临床科室的专家,根据专家的建议再决定是否外出,并选择合适的旅游目的地。比如,平时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应到消化内科咨询,糖尿病患者应该到内分泌科咨询,心脏不好或者有过心肌梗塞的病人,更应到心内科做全面评估,千万不能逞强好胜。有冠心病的人,不要爬太高的山,或者不爬山等。
  另外,旅途中应备哪些应急药物,就需要请教急救科的大夫了,他们会提醒您带什么样的急救药品,以及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急救常识,这些看似简单的常识,有可能会帮上大忙。
  链接1
  旅游门诊在国外很普遍
  旅游门诊在国外已经很普遍了,瑞士卫生部门曾对瑞士旅行者进行调查,发现有3/4的人在旅行期间出现一至数种症状。
  现代化交通工具让人24小时之内即可到达数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随着旅行人数的增多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一些传染病在国际间传播,对健康者造成损害的情况也不断增多。旅游门诊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如传染病、非传染病、健康咨询、食品安全、媒介控制、旅游地的生态环境、气候与卫生、特殊人群的保健、旅行卫生管理、卫生法规等。
  在国外,旅游门诊的专家根据不同游客的不同目的地,结合每个人不同的身体情况和目的地的气候等特点,给出健康意见。
  链接2
  适度高原旅游宜于身体保健
  青藏高原以其壮美雄奇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旅游者,但也有一些游客担心自己的身体不能适应而望而却步。专家认为,高原轻度缺氧能够对人体起到一种“激活”生理机能的作用,给健康带来一系列的好处。
  据长期致力于高原病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介绍,海拔2000米~3000米的林区或植被丰富的地方,最有利于激发人体的生理机能而又不至于造成低氧损伤。高原气候还非常有利于某些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如早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硬化症、糖尿病、支气管哮喘、帕金森病等。同时,初步研究发现,高原低氧还有一定的“减肥效应”。
  吴天一说,在春夏之交或早秋季节,利用2天~3天或一周左右时间来高原锻炼和旅游,非常有益身心健康。如每年坚持进行高原保健锻炼,可获得更好的健康收益。
作者:蔡建华实习生杨靖文 通讯员:
(责任编辑:henan2)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