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
游客:超过300万人
门票收入:超过2亿
华山
游客:首次突破百万
门票收入:首次过亿
与河南省云台山相比,我省华山可谓早就名满天下,而去年的游客数量、门票收入两项,华山均不敌云台山,这是为什么?
近日,我省生态旅游考察团在考察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思想解放是豫苏两省成为旅游强省的重要原因。
谁不重视旅游项目就换人
焦作市旅游局局长许长仁说,短短9年时间,焦作市一举成为全国旅游大市,声名大振,而且在全国吹起强劲的“焦作现象”风。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领导“逼”出来的。许长仁介绍,和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焦作面临着严峻的城市转型问题。1999年8月,焦作市委、市政府决定以旅游业为龙头,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之后,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到景区调研、修路,和工人一起吃住;市委书记亲自到北京搞旅游促销活动;市上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旅游宣传促销(部分省份的宣传促销费用一年也才千万左右)。“只要是旅游项目,基层没人不敢重视,因为上面‘谁不重视换人’的压力像剑一样悬在每个人头上。”
思想解放让豫苏敢想敢干
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是河南、江苏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动力,这是我省考察团成员共同的感受。无论是河南的云台山、鸡冠洞,还是江苏的天目湖、华西村,创新求变在这里随处可见。
1999年8月之前,与我省的华山相比,河南的云台山只不过是个“小不点”——名气不大,游客不多。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当地政府“举全市之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定下,焦作全市行动起来了:没钱修路,想尽办法修;景点没水,挖渠,设人工湖;知名度不高,斥巨资不遗余力地在媒体上宣传……10年时间不到,焦作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7年,云台山的游客超过300万人,门票收入超过2亿;天目湖的游客超过200万人,门票收入过亿元。而我省闻名天下的西岳华山,2007年游客才首次突破百万,门票收入首次过亿。
江苏的天目湖也是如此。50年前,天目湖不过是两个大型水库,正是由于当地人解放思想,适时将水库改造成景区,几十年来不断转变思路经营,才使该人造湖成为全国知名景点。
豫苏两省的思想解放还体现在景点的体制和机制方面。在河南、江苏两省,景区大多按经营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管理属地化模式进行。在景区的规划和宣传上,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统一协调,统一运作;在景区的建设方面,管理单位自筹资金,自行建设,形成以门票养景区建设的良性循环,很少存在投资人不受益,受益人不出资的情况。
发展旅游必须“高调”、“造势”
焦作市旅游局局长许长仁说,焦作旅游业在全国形成“焦作现象”的重要原因除与打造精品景区、优质服务分不开外,广为宣传、不断造势也是重要法宝。许长仁说,他们先后在人民日报等媒体发表《焦作山水何以声名鹊起》、《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等文章,大力宣传云台山等景区。此后,他们又多次在云台山等景区搞各种形式的旅游交易活动、记者采风活动,对迅速扩大云台山知名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天目湖也是如此。多年来,天目湖通过在景区举办各种征文活动、选美活动,极大提升了该景区的知名度。此外,近年来,河南省、江苏省通过《禅宗少林》、《少林魂》、《江苏印象》等文艺演出,有力推动了当地的旅游业。 本报记者 陈有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