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前沿视点 >> 热点论述 >> 正文
提示:七恶扰乱旅游市场
http://www.hnta.cn 2007-2-6 8:18:24 来源:河南省旅游信息中心 点击: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全国9省市消协组织开展旅游服务消费体察活动,活动涉及153家旅游公司138条旅游线路的199个景点。据消协统计,涉及旅游服务的投诉总量自2004年以来呈逐年下降趋势。然而,涉及的问题却相对集中。目前旅游服务中存在七大问题。
  问题一:广告中存在虚假用语
  在一些旅游公司的广告宣传中,宣传住宿条件是“准三星”、“相当于三星”。旅游者以为住宿的旅馆能达到“三星”,可一到住宿地就傻眼了:旅馆一颗“星星”都没有,条件堪比招待所。本次体察活动中,共有13%的旅游线路的广告宣传中存在虚假、模糊用语。有7.5%的旅游线路未主动与消费者签订旅游合同。
  问题二:购物太多挤占旅游时间
  “签订旅游合同的时候,旅游公司承诺是‘纯玩团’,实际上每天还是要安排一到两个购物点。”吴先生感觉上了旅游公司的当。另一位王女士更郁闷,她随着某旅游公司去黄山旅游,去购物点时导游事先说只安排半小时,可实际上用了一个半小时,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了。
  本次体察活动中,18%的旅游线路出现擅自增加购物点的情况,7%的旅游线路存在擅自改变行程路线的情况,4%的旅游线路擅自减少景点,6%的旅游线路擅自变更景点,9%的旅游线路强制推荐自费景点。
  问题三:碗筷上残留着黑渍油污
  一位游客跟着旅行团到大理旅游。大理风光让他流连忘返,可吃饭时他却倒足了胃口。旅行团带他到了一家小餐馆,萝卜青菜只用水煮了一下,碗筷上还有不少黑渍油污没洗干净,他找到餐馆服务员,可服务员根本不当一回事。
  本次体察活动显示,9%的旅游线路存在降低就餐标准的情况,2/3的消费者对就餐卫生情况不满意或认为“一般”。
  问题四:导游带游客坐“黑车”
  难得出去旅游一次,却什么都没玩到,导游的心思不是用在讲解旅游景点上,而是用在如何劝说他们购物上。王女士至今对去年的一次旅游仍耿耿于怀。特别令她生气的是,导游带他们这些游客乘坐的车辆还是无证“黑车”。
  体察活动发现,9%的旅游线路出现导游无证上岗情况,导游素质参差不齐,游客利益难以保障。
  问题五:假冒伪劣藏身购物点
  “我在一个旅游定点购物场所花了1000多元买了一件玉器,买回家后却发现是假货,才值几十元钱。”王先生提起这件事就非常后悔。王先生说,他跟团的导游事先把他的情况透露给购物场所,经营者以老乡身份和他套近乎,声称一折出售珠宝玉器,他一时糊涂就掏钱买了。
  问题六:景点游玩走马观花
  在这次旅游体察中,还发现一个现象,旅游公司的日程安排有时太紧,游客感到很疲惫;有时拖沓松散,游客又很空闲。个别旅游公司,为片面追求景点数量,安排游玩景点的时间很紧,甚至有的景点只是匆匆转一圈。
  问题七:出境游存在转团陷阱
  不少消费者指出目前在一些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游中,存在以低价招徕游客,再将游客以“零接待费”或“负接待费”“转卖”给境外旅行社、游客出境后被强迫购物的现象。
  所谓“零接待费”,也就是旅游行业中常说的“零团费”,即地接旅行社从组团旅行社得到的接待费为零,而“负接待费”则是后者还要向前者支付一定费用来“买团”,消费者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落入“零接待费”、“负接待费”的旅游陷阱中。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志威)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