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娲皇谷,颇有几分寒意。“第一式:混沌天开;第二式:阴藏阳升;第三式:娲石补天……”伴随着高音喇叭的音乐声,娲皇谷的晨练已拉开序幕。“户户有股权,家家成股东,年年有分红”的条幅在晨风中飘摇。娲皇谷里的幸福生活是一段与乡村旅游结缘的故事。
双房,邵原镇深山区的省级贫困村,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散居着6个居民组、115户、460口人,250亩耕地、人均5分多,以种植、养殖、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的村民,日日辛劳、年年受穷。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3户35口人。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一本“苦难经”,李战富、秦东霞、翟政委……为生计致残,翟立国、李发兰……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因病、因残致贫,因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难以脱贫。双房村群众的穷、苦、难和双房村的贫困远近闻名。
2016年,乡村旅游的发展起步,激活了双房村的发展动力,截至2017年10月底,双房村1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100余户周边群众实现增收。一条“公司带农户”的乡村旅游扶贫之路,让双房人在“户户有股权,家家成股东,年年有分红”的特色发展之路上,过起了幸福生活。
盘活资源,变“废品”为“宝藏”
双房村,东距王屋山景区20公里,西连小沟背景区、只有5公里,两公里处是原始森林漂流,皇孤线穿村而过。村内80余座土木建筑、两株千年古槐,是河南省极少的保留原始村貌的古村落,历经岁月沧桑,是不可多得的“聚宝盆”。
借助农村产权制度、农村经营体制等改革的春风,双房村整合耕地、山林、房屋等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吸引新乡市济源商会开发娲皇谷旅游度假区。娲皇谷旅游度假区以古旧农家院落为依托,以民俗文化为基点,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开发利用特色生态资源,并通过半年多的努力,将一个“脏乱差”的小村庄变成了乡村民俗生态游基地。古朴典雅的房屋建筑,20世纪70年代的墙绘,铿锵的革命歌曲,在“大食堂”吃“大锅饭”的村民……双房村石灰沟自然村这样的场景,让游客有一种穿越体验。从而实现农村资源“活”起来、农村要素“动”起来、贫困群众“富”起来。
授人以渔,变“输血”为“造血”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双房村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从群众中去到群众中来,进一步挖掘群众中丰富多彩但又濒临灭绝的非遗文化,设计包装提升,转化为旅游产品,最大化的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也为娲皇谷增加了游览项目。
村内农耕文明场景基本保持完整。石碾盘、石磨、犁、镂、锄、耙和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生活方式的纺线织布等生产生活工具仍在使用。邵州面塑、蒸枣馍、花馍、土馍、剪纸、编荆条等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景区的带动下,更多的人开始学习剪纸、面塑、编荆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积极的传承和发展。在景区的帮助下充分挖掘村民潜能,复兴传统手工艺,目前做粉条、织花布、纳鞋底、做柿饼、酿酒、酿柿子醋、做辣椒酱、做传统凳子、手工豆腐、磨香油等传统手工艺在娲皇谷得到了重新绽放。土角角馍﹑花馍、月饼、辣椒酱、饸饹面等产品游客吃过后赞不绝口。产品远销北京等大都市。此外,景区还挖掘踩高跷、骑毛驴、敲大鼓等民俗文化,以吸引游客参与、体验。经过不断的挖掘,实现了公司与群众浑然一体,增加了群众的积极性,使其更加主动的服务公司,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实现了过去的“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精准施策,化“被动”为“主动”
精准扶贫贵在“精”和“准”。双房村与娲皇谷度假区一道深入百姓家中,认真询问困难所在,贫困户致贫基本原因;大多是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或重病;自然环境条件差,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乏资金项目,供养子女读书等原因。他们一一进行登记造册,并多方论证,有的放矢,制定了详细地规划和帮扶方案。另外定期向员工发放福利,定期组织他们体检,不定期的组织他们到周边旅游度假区学习,对婚丧嫁娶和生病的村民以及考上大学的学生,公司都要送去一定数量的慰问金和慰问品,从而使扶贫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创新模式,变“双赢”为“三赢”。
经过不断摸索,娲皇山旅游开发公司按照“旅游+扶贫”的思路,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公司、农户、村集体三方合理、科学、有活力的利润分配机制,促使景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首先,双房村将集体经济项目资金162万注入娲皇谷旅游度假区,每年可获得投资额百分之十即16.2万的固定红利,收益的20%用于集体经济再发展,收益的80%进行分配,其中25%作为完善公共设施经费、人居环境改善经费等开支,15%用于贫困户扶持,剩下的40%按照户数进行平均分配。在激活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促进娲皇谷旅游度假区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使村集体经济和娲皇谷旅游度假区实现双赢。
其次,公司以优惠的价格把村民的房屋租下来,把土地流转过来。仅此一项,每户每年就可得到5000元左右的收入;以公司化管理为切入点,把在家的30多名村民全部吸纳为公司固定员工,根据工作岗位,每月发放1000至2000元不等的工资。并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办理养老保险等福利;投资60多万元,筹建了500余平方可容纳300多人就餐的大食堂,让村民一日三餐免费就餐。
双房村贫困户翟立军,患有脑血栓后遗症,行动迟缓,妻子孟素兰有视力残疾,其女是在校学生,家庭十分贫困。自从加入到娲皇山旅游开发公司这个大家庭后,他家一年收入一万余元。贫困户王明义、翟慈文,从旅游业发展中也获得了稳定收益,从根本上实现脱贫。公司对土地和房屋具有充分的支配权,企业减少了束缚,增加了灵活性和自主性,盘活土地和闲置房屋等资源,设计产品,增加效益,实现了企业和农民的互利共赢。
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是娲皇谷观赏红叶的最佳期,20余万游客涌入,双房人也赚了个钵满盆溢。“烤红薯一天卖了200多块,手工捞面日营业额达到3000多元”,群众的脸上掩饰不住增收的喜悦。“真扶贫、真脱贫,不仅是经济的脱贫,更需要精神的脱贫。”娲皇谷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王小虎这样说也这样做。每天的固定晨练、每周的周末大戏、每月的群众自编自演节目……
2017年底,双房村人人人住上标准间;2018年,双房村人人增收过万元;2019年,……娲皇谷里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