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瞭望 >> 理论 >> 正文
全域旅游要发展,还需突破“三道坎”
http://www.hnta.cn 2016/8/26 12:43:02 来源:网络来源 点击:
    当旅游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当旅游同各行业、各领域无缝对接、结合以至融合,就不仅仅是“旅游+”而是“旅游融”——真正的处处、时时、人人的全域旅游。全域旅游发展还需要突破“三道坎”:门票经济、行政区域、“旅游”自己。
    第一道坎:门票经济

    搞全域旅游,要突破门票经济,这是给人们第一印象的概念。有些人希望景区门票降价,最好取消门票——毕竟我国很多景区占了公共资源,门票价却很高;尤其是有些古村镇被企业围起再加点旅游设施,也就当着景区卖价格不菲的门票了——这或许是一种退步。

    我也是希望景区门票降价,最好取消门票的“有些人”之一。从2008年起,就利用工作之便,建议海南景区尽可能增加体验活动、特色服务、餐饮、住宿和特色纪念品销售,降低门票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为门票降价创造条件,为将来取消门票做准备。

    那些主要靠公共资源的景区,确应还利于民。如果是企业投资创造的主题景区当然要卖门票——除非他们有更好的赢利模式才不收门票,那叫本事。以前一些公厕收费,至今公交车、很多公路在收费(海南公路不收费——特区改革的一个成果),景区能不收费吗?

    搞全域旅游要突破门票经济不容易,相对而言还是最容易的第一道坎。企业如果增加了让游客乐意消费的多种服务内容,门票在收入中的重要性下降,票价自然会逐步下降,或者有一天干脆取消。

    第二道坎:行政区域

    全域旅游要突破的第二道“坎”是行政区域。这道“坎”难在创建全域旅游都是行政区域在抓,国家旅游局给出的接待人数、GDP等指标也都是针对行政区域的。实际中,一个完整的旅游“全域”应根据地脉、文脉或者业脉来确定,由此形成一个完整的主题区域。泸沽湖跨云南、四川,其旅游到底属于哪个省的“全域”?徽文化旅游到底属于安徽、江西还是浙江?海南中部的五指山、保亭、琼中、白沙四个市县都是山区、林区和黎族为主的民族地区,各种资源相同或相似,在同一种标准、同一套指标下如何创建不同的全域旅游,避免同质化竞争?

    只有突破行政区划,根据地脉、文脉、业脉创建主题化的全域旅游,才可能真正既利于各地、又利于游客。不然,创建全域旅游同以前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区别只是换了名称。

    如何突破行政区划发展全域旅游,要看拥有共同地脉、文脉、业脉的不同行政区域如何以大胸怀谋大格局,既合作创建整体品牌,又分工打造差异化产品;还要看看国家旅游部门有没有适合的评价和验收全域旅游的指标和标准。

    第三道坎:“旅游”自己

    全域旅游要突破的第三道“坎”是“旅游”——被游客认定的游山玩水、被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所认定的接待服务。多年来,旅游部门与旅游行业颇有点委屈,好不容易吸引来客人,消费收入往往算到其他行业账上;为接待游客而进行硬件投资,很多也没算成旅游行业的功劳。而且,其他管理部门都管旅游,比旅游部门手段更多、权威更大。但是,游客被宰和投诉,板子一般打在旅游部门身上。因此,旅游部门设法改变统计方法来显示旅游的贡献,推动“旅游+”来扩大旅游影响力,从旅游饭店、旅游餐厅、旅游车到旅游厕所,从休闲农业、观光工业到文化旅游,从旅游城市、旅游警察到旅游法庭,不知今后会不会再创造出旅游政府、旅游人大——香港旅游行业组织早就叫“旅游议会”了。

    当旅游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当旅游同各行业、各领域无缝对接、结合以至融合,就不仅仅是“旅游+”而是“旅游融”——真正的处处、时时、人人的全域旅游。那时,或许无需专门的旅游局,人们也“生活方式”得很好——全域旅游使旅游实现自我突破。
作者:网络来源 通讯员: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