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旅游企业集团的成长趋势
http://www.hnta.cn 2016/1/6 10:52:20 来源:第一旅游网 点击:次
21世纪中国旅游业面临重大的环境变革。在将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战略目标指引下,大力推进旅游企业集团成长是打造旅游业升级版的天然路径选择。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知识经济的兴起、科学技术的革新、旅游产业的繁荣、市场环境的变化等对中国旅游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巨大挑战。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变化,中国旅游企业集团成长呈现新的趋势与特点。
一、成长环境变化:由行政主导为主转向市场主导为主
20世纪80年代行政力量主导国内旅游企业集团的集团化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市场力量成为影响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开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和集团化扩张,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共同主导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和完善,行政力量影响逐渐削弱,而市场力量影响逐渐增强。市场力量成为影响国内旅游企业集团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行政力量仍有较大的影响力。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其拥有独立的产权和充分的决策权,自主决策并承担市场风险;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市场通过实行自由竞争和“理性经济人”的自由选择,由价值规律来自动调节资源分布,从而实现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本经营成为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化成长的主要手段,兼并、收购、重组、租赁、托管、股票上市等资本经营手段将被更加广泛地运用于国内旅游企业集团的成长实践。
二、竞争战略变化:由企业之间竞争为主转向产业竞争与合作为主
在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自身的利益与发展是竞争战略的中心。集团从个体的视角将自己与竞争者、供应商、消费者的关系定位为零和博弈的竞争关系;将强化外部竞争作为集团的竞争战略。在当今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旅游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价值链系统之间的竞争以及为取得产业价值链的领导和中心地位进行竞争。旅游企业集团与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其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产业价值链系统的成员;旅游企业集团与旅游供应商、旅游生产者、旅游竞争者、旅游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之间是合作博弈关系。竞争合作模式的目标是“双赢”或“多赢”。竞争战略的中心是从系统的视角考虑旅游产业价值链的整体发展和旅游企业集团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旅游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不仅与企业内部管理相关,而且与产业价值链的整体竞争力相关。合作不再局限于直接的供应商和顾客,而是扩展到所有可以被纳入产业价值链系统范围内的企业。
三、成长目标变化:由规模扩张转向效益提升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前期,在追求规模经济效应的目标驱动下,我国旅游企业集团普遍采用强弱联合的兼并重组方式,以降低经营成本、分担市场风险、共享资源和市场。“强弱联合”虽然造就了一批国内最早的旅游企业集团,但普遍大而不强,核心竞争力弱。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大量国际旅游企业集团加快抢占中国市场的步伐,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在追求竞争优势的目标驱动下,国内旅游企业集团之间“强强联合”的“二次集团化”渐成趋势。“强强联合”的动机是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追求效益与竞争优势。“强强联合”的对象是优势旅游企业。双方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资产存量效率、推进优势资源聚集。“强强联合”的方式多样化,包括行政纽带式重组、资本纽带式兼并收购、契约纽带式战略联盟、品牌纽带式特许经营等。当“强强联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上就会产生超级旅游企业集团,其具备规模巨大、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跨部门、跨行业等特征。综观世界旅游企业集团的演变历程,“强强联合”造就了大批超级旅游企业集团。
四、经营方式变化:由有形的实体资本运营为主转向无形的智力资本运营为主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货币资本、自然资源、设施设备等有形资本是推动旅游企业集团成长的主要力量。21世纪知识经济兴起,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加速应用深刻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智力资本运营成为旅游企业集团获得持续的价值增值和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智力资本运营的目标是实现旅游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智力资本运营的对象呈现多元化和细分化趋势,除了传统的品牌、人才、顾客等智力资本以外,营销网络、经营模式、制度规范、企业文化、信息等成为旅游企业集团新的重要智力成本。智力资本运营的方式由并购为主转向合作、租赁为主。由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对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智力资本呈多样化趋势,任何旅游企业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优质智力资本。旅游企业集团通过联盟经营、外包经营、特许经营、租赁经营等协同方式进行智力资本的共享与合作,使智力资本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空间进行运动和扩散,在降低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的条件下实现智力资本“裂变式”增值,即获得范围经济效应。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成熟以及产业专业分工的深化,未来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在品牌特许经营、管理人才输出、市场信息共享、营销渠道共建、经营模式复制等方面将开展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21世纪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对国内旅游企业集团的发展演变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市场主导、产业竞合、强强联合、智力运营等成为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只有主动调整经营战略以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挑战,才能获得持久的市场生命力与竞争优势。
一、成长环境变化:由行政主导为主转向市场主导为主
20世纪80年代行政力量主导国内旅游企业集团的集团化进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市场力量成为影响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开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和集团化扩张,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共同主导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化进程。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逐渐成熟和完善,行政力量影响逐渐削弱,而市场力量影响逐渐增强。市场力量成为影响国内旅游企业集团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同时行政力量仍有较大的影响力。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旅游企业是最主要的市场主体;其拥有独立的产权和充分的决策权,自主决策并承担市场风险;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为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市场通过实行自由竞争和“理性经济人”的自由选择,由价值规律来自动调节资源分布,从而实现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本经营成为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化成长的主要手段,兼并、收购、重组、租赁、托管、股票上市等资本经营手段将被更加广泛地运用于国内旅游企业集团的成长实践。
二、竞争战略变化:由企业之间竞争为主转向产业竞争与合作为主
在我国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自身的利益与发展是竞争战略的中心。集团从个体的视角将自己与竞争者、供应商、消费者的关系定位为零和博弈的竞争关系;将强化外部竞争作为集团的竞争战略。在当今产业融合的背景下,旅游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价值链系统之间的竞争以及为取得产业价值链的领导和中心地位进行竞争。旅游企业集团与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其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产业价值链系统的成员;旅游企业集团与旅游供应商、旅游生产者、旅游竞争者、旅游消费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之间是合作博弈关系。竞争合作模式的目标是“双赢”或“多赢”。竞争战略的中心是从系统的视角考虑旅游产业价值链的整体发展和旅游企业集团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旅游企业集团的经营业绩不仅与企业内部管理相关,而且与产业价值链的整体竞争力相关。合作不再局限于直接的供应商和顾客,而是扩展到所有可以被纳入产业价值链系统范围内的企业。
三、成长目标变化:由规模扩张转向效益提升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前期,在追求规模经济效应的目标驱动下,我国旅游企业集团普遍采用强弱联合的兼并重组方式,以降低经营成本、分担市场风险、共享资源和市场。“强弱联合”虽然造就了一批国内最早的旅游企业集团,但普遍大而不强,核心竞争力弱。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大量国际旅游企业集团加快抢占中国市场的步伐,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在追求竞争优势的目标驱动下,国内旅游企业集团之间“强强联合”的“二次集团化”渐成趋势。“强强联合”的动机是提升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追求效益与竞争优势。“强强联合”的对象是优势旅游企业。双方通过兼并重组提高资产存量效率、推进优势资源聚集。“强强联合”的方式多样化,包括行政纽带式重组、资本纽带式兼并收购、契约纽带式战略联盟、品牌纽带式特许经营等。当“强强联合”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上就会产生超级旅游企业集团,其具备规模巨大、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跨部门、跨行业等特征。综观世界旅游企业集团的演变历程,“强强联合”造就了大批超级旅游企业集团。
四、经营方式变化:由有形的实体资本运营为主转向无形的智力资本运营为主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下,货币资本、自然资源、设施设备等有形资本是推动旅游企业集团成长的主要力量。21世纪知识经济兴起,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加速应用深刻改变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智力资本运营成为旅游企业集团获得持续的价值增值和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智力资本运营的目标是实现旅游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智力资本运营的对象呈现多元化和细分化趋势,除了传统的品牌、人才、顾客等智力资本以外,营销网络、经营模式、制度规范、企业文化、信息等成为旅游企业集团新的重要智力成本。智力资本运营的方式由并购为主转向合作、租赁为主。由于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对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智力资本呈多样化趋势,任何旅游企业不可能拥有所有的优质智力资本。旅游企业集团通过联盟经营、外包经营、特许经营、租赁经营等协同方式进行智力资本的共享与合作,使智力资本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域空间进行运动和扩散,在降低成本(包括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的条件下实现智力资本“裂变式”增值,即获得范围经济效应。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成熟以及产业专业分工的深化,未来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在品牌特许经营、管理人才输出、市场信息共享、营销渠道共建、经营模式复制等方面将开展更加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21世纪复杂的外部环境变化对国内旅游企业集团的发展演变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市场主导、产业竞合、强强联合、智力运营等成为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内旅游企业集团只有主动调整经营战略以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挑战,才能获得持久的市场生命力与竞争优势。
作者:陈雪钧 通讯员:本站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建设“智慧景区”已成我国旅游业发展新趋势 2016/1/5 10:13:12
- 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市场需求入手 2016/1/4 16:28:40
- “二孩”新政,带动多少成人消费? 2015/12/29 10:37:34
- 旅游统计数据打架说明什么 2015/12/25 11:13:04
- 旅游购物回扣为何“叫而不停” 2015/12/24 1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