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开创全域旅游新天地
关键词: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开封市旅游行业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目标,以信息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为主线,通过抓好公共政策供给、公共产品供给、公共设施供给和放管服一体统筹,着力推进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保持了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累计旅游接待5080.1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8.6亿元,同比增长62.6%,各项指标再创新高。
全省旅游工作会系列报道“学典型”之开封
开封市政协副主席、开封市旅游委主任刘震发言
狠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开创全域旅游新天地
开封市旅游委员会
一年来,开封市旅游行业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1234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战略目标,以信息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为主线,按照“抓优势、抓短板、抓重点”的工作方法,始终保持“有激情、有自信、有定力”的工作状态,攻坚克难,务实重干,着力推进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保持了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累计旅游接待5080.1万人次,同比增长13.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8.6亿元,同比增长62.6%,各项指标再创新高。
旅游产业要实现从门票经济走向产业经济,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对旅游公共产品的供给侧改革恰恰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政府部门要为企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让产业主体强身健体。我们需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激活、政策激励,促使企业具有创新力和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有效供给,促进提高生产效益。重点做到五个抓:
一、抓好公共政策供给,着力激发城市旅游产业活力
一是实施规划引领。高质量编制完成《开封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开封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为十三五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组织对《开封市柳园口黄河水利风景区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助推沿黄生态旅游带建设。二是坚持标准先行。成立了政产学研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开封市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2个部门制定了旅游标准化专项倾斜扶持政策。立足地域特点,主导制定新型行业标准1项和地方标准19项。在全省首创“金、银枕头”住宿企业和“汴梁人家”家庭旅馆评定;对夜市实行标准化、网格化管理,擦亮了“开封小吃”名片。自行车绿道、游船、游乐园等标准得到全面落实。三是强化政策驱动。研究出台了《开封市补齐产业短板发展基金暂行管理办法》,计划统筹财政资金20亿元作为产业引导基金,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形成总规模80亿元至100亿元的母基金群,规划建设一批创意园区,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创意骨干企业和品牌,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创意经济。河南自贸区开封片区正式挂牌,全面复制上海自贸区成熟经验做法,为旅游新业态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二、抓好公共产品供给,着力提升城市吸引力
我们积极适应、把握、引领市场大众化、旅游需求多元化、消费群体散客化发、消费体验品质化新常态,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实施产品深度开发,盘活存量,做优增量,不断激发文化因子,推动门票经济转型,增加休闲产品供给,努力培育度假产品综合体。一是坚持实施项目带动。积极实施“文化+”、“旅游+”双+战略。加快文化+十大行动计划落地,实施景区、园区、城区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景城一体”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城市—县城旅游副中心—特色旅游风情镇—民俗特色村”递次发展,形成了旅游综合体、中央休闲区、特色商业街区、环城游憩带、沿黄生态旅游带等为支撑的现代旅游休闲产业体系。2013年推出了“一河两街三秀”,2014年打造了“一湖两巷三园九馆”,2015年十大重点文化项目集群建成,2016年中原明珠文化旅游产业园、建业东京梦华半亩园等十大重点文化项目如期开业,使我市分散的景区景点和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实现了设施、要素、功能在空间布局上的优化,初步形成了全域旅游格局。目前,全市旅游项目入库项目数量达到32个,后续项目增势强劲。二是不断提升景区精品化水平。清明上河园今年6月成功上市,成为河南省旅游景区第一家上市公司。万岁山游览区斥资近千万精心打造大型水浒实景攻城大戏《三打祝家庄》,市场反映良好。朱仙镇启封故园、中国菊园渐入佳境。厕所革命取得新进展,新评定A级旅游厕所29座,其中AAA级11座;全市11家3A级旅游景区的游客中心全部达标。传统景区提档升级加快,旅游剧目表演实现主要景区全覆盖。突出“宋文化”特色,坚持文商旅融合发展,开发了“水、陆、空、地下”的立体化旅游产品体系。一批民办博物馆、特色街区、小吃夜市、文商旅综合体成为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三是旅游商品补短板取得新突破。完成全市130余种旅游商品普查统计;指导各景区研发推出系列旅游商品,在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等专业展会获奖。组建“开封礼物”专家评审认证委员会,成功开展开封市首届“开封礼物”特色商品评审认证,24个品种、71个商品入围“开封礼物”序列商品,完善了旅游购物产业链,初步打造了我市特色旅游商品品牌。
三、抓好公共设施供给,着力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
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城市承载力、舒适度显著提升。一是实施旅游标识系统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达标创建,在主要路段改造、安装道路交通标识系统1144块;增设道路名牌及街区导向图44处;新安装灯箱站牌100个、出租车临时停靠站牌50个、公交电子站牌16个;增设旅游景区导识牌77块,基本构建了健全醒目的旅游信息指引系统。二是实施旅游交通体系提升工程。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旅游集散中心体系,1个一级旅游集散中心已投入运营,2个按计划推进。新增加旅游专线10条,投用100辆特色旅游观光客运三轮车,新增停车位8000余个,新建50处存取点1000辆旅游公共自行车,构建了大、小交通无缝对接的旅游集散体系。三是实施旅游信息咨询体系提升工程。建成了以金明广场旅游信息咨询中心为中心,旅游景区周边18处信息咨询中心为分中心,交通枢纽站等4处旅游咨询点为节点,分布合理的开封旅游信息咨询网络体系。四是全面实施旅游厕所提升工程。对全市176座厕所实施了等级评定,完善了厕所位置和导向标志,2A级以上旅游厕所达到30座,旅游景区29座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形成了结构合理、分布均衡的旅游厕所供给体系。五是实施智慧旅游服务提升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营“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实现了对城市重点公共场所免费WIFI网络覆盖、信息推送等八大功能;在31家星级饭店、17家旅游景区、41家旅行社分别实施《饭店智能化建设与服务指南》、《旅游企业信息化服务指南》等国标行标,进一步提高了城市智能化服务水平。六是实施服务人员素质技能提升工程。分批次完成旅游咨询中心(点)、旅游志愿者服务站、A级旅游景区、试点旅行社、星级饭店等一线工作人员及厕所保洁员、客运三轮车夫、出租车驾驶员、公交车司机、旅游志愿者进行了专项培训,培训人员达1.8万人次。加快智库建设。成立了开封市旅游研究中心,搞好产学研精准对接;与河南大学在旅游规划编制、产业政策制定等多领域展开深层次的合作。
四、抓好放管服一体统筹,着力优化城市消费环境。一是完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切实抓好“1+3+N”为重点的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旅游“局”改“委”后运转顺畅。目前开封市旅游警察支队组建方案已基本敲定,整体推进顺利。工商旅游分局、旅游巡回法庭等正在筹备。依法编制权力清单,简政放权,科学编制本单位“两单一图一目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行政职权运行流程图、行政职权目录),实行“一站式”服务。全年受理旅行社分支机构设立备案办结率和办结满意率达到100%。二是全力做好旅游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扎实开展“四查四除四保”活动,督促全行业加强旅游安全应急演练,提升企业自我防范能力。督导全市旅游景区编制《旅游景区安全评估报告》,持续开展平安景区创建,提升景区安全防范能力。三是文明旅游成效明显。开封中州国际饭店被授予“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受表彰的仅有的2家星级饭店之一。三毛国旅等4家旅行社被授予“市级文明服务窗口”荣誉称号,开元名都大酒店等5家酒店被授予“市级文明诚信企业”荣誉称号。
- 内地与港澳青少年游学合作系列活动在港启动 2017/2/13 20:39:03
- 舒庆副省长到省旅游局调研 2017/2/13 11:57:46
- 全省旅游工作会系列报道之图说旅游成绩·信阳篇 2017/2/13 9:59:57
- 全省旅游工作会系列报道之图说旅游成绩·周口篇 2017/2/13 9:50:54
- 全省旅游工作会系列报道之图说旅游成绩·驻马店篇 2017/2/13 9: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