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新闻 >> 省内新闻 >> 正文
遇见最美的风景
河南省旅游局援疆干部齐红庆看哈密
http://www.hnta.cn 2016/6/27 9:28:21 来源:河南旅游资讯网 点击:

    中学时代一篇碧野老先生的《天山景物记》把一个辽阔、遥远、多彩而神秘的新疆推送到了我的面前:雪峰下的溪流、高过马头的野花、冰川上的雪莲、千里牧场的晚霞,这些课文里的诗句成为当时我心中最美的风景,也是根植我脑海里最深刻的一个印记。去新疆、到西域、去丝绸古道的那一片土地看一看的念头就从未远离。四十多年的光阴蹉跎了许多年轻时的志向,但是2014年到新疆来开展援疆工作却圆了我青春时的梦想。   

 遇见最美的风景

    2014年的3月,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我们黎明即起,背上行囊,从中原出发一路向西,越千山、过万水、走进了大美的新疆。人说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版图之辽阔,16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生活着2200万各族儿女。山亘东西、疆分南北、景观多样、地广人稀。戈壁当中有绿洲,草原深处有人家,高铁穿行在大漠,风车舞动于旷野。原始的蛮荒与现代的文明同处于一个镜框,扑进了我的视野。荒凉与神圣,沉寂与感动,画面来的太过猛烈,交相在脑海里碰撞交融。在内地见惯了麦浪稻菽的我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此时得到了绝好的印证。

遇见最美的风景

遇见最美的风景

    我们援疆工作的地方是地处新疆东部的哈密,哈密的面积有15.3万平方公里,几乎等同于整个河南,人口却只有62万,在新疆14个地州当中唯有哈密横跨天山南北,这里是新疆的门户、西域的襟喉、丝路的要塞,到了哈密才知道新疆从这里开始,天山从这里崛起!这里有丰饶的物产:煤飞色(有色金属)舞、风(能)光(能)无限;这里是热情的土地:“远方的客人快下马,请您尝块哈密瓜”。四野里歌声流淌、空气中瓜果飘香,我们工作生活在比传说更甜蜜的美丽哈密。 

遇见最美的风景

    我是从事旅游工作的援疆干部,每到一处总想积极地寻找当地最美的风景。如果说把哈密比喻为一幅画卷,那么天山就是画卷的主轴,两幅多彩的画面向着天山南北徐徐打开、缓缓铺展,山南有戈壁、绿洲、大漠、雅丹,山北是松林、湖泊、胡杨、草原。 

遇见最美的风景

遇见最美的风景

    在五月时节,我有了机会去中蒙边境上的巴里坤县,汽车出了城区笔直的向北前行,远远望去天山横亘于面前,山的南坡是巨石堆砌的粗粝岩体,没有植被、没有生机,大山在夏日的骄阳下静默着、雄壮着,傲视着苍穹,俯瞰着大地。我们进入天山大峡谷,山随路转,曲折蜿蜒,在大山的腹部穿行不觉间海拔慢慢高起,地貌植被也在悄然变化,青苔、松树、草甸开始在山谷里偶尔出现,雪山融水在山涧里欢快地哗哗流淌,丝丝清凉也让人暑热顿消!四十分钟后我们转过最后一道山梁,冲出了峡谷,突然感觉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一个彩色的世界。 

遇见最美的风景 

    放眼望去绿色无边、视野无限,松林依傍着雪山;牛羊迷恋着草原;白云的丝絮撩拨着蓝天;盛放的野花装点着五彩的大自然。巨大的云影投射下来覆盖住了远处的鸣沙山,几只山鹰矫捷地在高空盘旋。我被这醉人的景色深深地震撼,仿佛来到了天上人间。眼前这一切是电影?是幻境?风过耳畔,他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巴里坤大草原。 

遇见最美的风景

遇见最美的风景

    巴里坤是全国最大的哈萨克自治县,它是丝绸古道天山北坡的起点,古城依山而建,推开窗户见雪山,打开屋门是草原,巴里坤草原是新疆三大草原之一,有各类草场近3000万亩,是山地型的高山草场与河谷草原交相辉映的立体牧场。巴里坤草原上的赛马、叨羊、姑娘追、阿肯弹唱使我感受到游牧民族的生活像风一样自由、象云一样恬淡。站在草原望夕阳,当大地万物都被镶上一层金边,一池碎银就耀眼地跃动在巴里坤湖水面。这时洁白的毡房升起了炊烟,哈萨克老妈妈烧好了飘香的奶茶、煮好了鲜美的羊肉在等待牧人回家。“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习总书记说的这句话恰是旅游的升华。暮色渐浓、周遭一片沉静,远处传来了哈萨克牧民的歌声,草原夜色美、未举金杯人已醉,晚风轻拂绿色的梦,轻骑踏月不忍归! 

遇见最美的风景 

遇见最美的风景

    绿洲是西部干旱大地上一座座绿色的岛屿,喀尔里克冰川及东天山雪水的终年滋养,灌溉出了东疆的一片沃野良田,哈密的百姓世代在此生息繁衍,多民族和谐共生、多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创造出哈密独特的绿洲文明。在哈密,民族人口比例位居第二的是维吾尔族,他们是这里的原住民,是典型的农耕民族,人们多热情好客、温良纯朴,爱生活善歌舞,常在哈密瓜园里起歌声,葡萄架下舞风情。男女老少都能即兴跳上一段麦西来甫,热情奔放、节奏鲜明。 

遇见最美的风景

    五堡是当地最具维吾尔族特色的古镇,六月的一天,我们援疆干部几人来到了五堡镇的博斯坦村,村口几棵百年古桑牵引着我们的视线,浓荫下,枝头上缀满了紫红的桑葚,非常诱人。这时从村里驶出一位开厢式拖拉机的维吾尔老汉停在了我们面前,他头顶绿色的花帽、身穿白色的坎肩、一把干净整洁的山羊胡倔强的翘在胸前,脸上的皱纹深刻清晰,记录下了老人岁月的年轮。他像极了我当年在《人民画报》上看到的那位维吾尔老汉,只是时代的发展,这位老人开的拖拉机已替代了画报上骑的毛驴。看到大树底下的我们,他下了车子,手举带钩的长杆,搭上树枝一次次向下猛力拉扯,拉扯一次桑葚就扑啦啦掉下一片,不多时在我们四角撑起的巨大纱网上一层玛瑙般的桑葚很快铺满。看到我们迫切贪吃的神情,老人沧桑的脸上堆起了满足的笑容。我们彼此目光交接、但却语言不通,传达信息只能是笑声,老人脸颊上的汗珠里写满了厚意深情,但他的举止却表现得随意从容。当我们放下纱网低头致谢时他已开上拖拉机离开,抬头望去,一个维吾尔老人温暖的背影成为我此时心中最美的风景。开展全域旅游、开发特色产品,依托旅游带动,实施乡村扶贫,这几句话在博斯坦村我才理解得更深!

遇见最美的风景

    天山的雪松、戈壁的红柳、大漠的胡杨是新疆品格、哈密精神的象征,他们不畏高寒、不惧干旱,在最恶劣的环境里顽强的生长,在无人喝彩的舞台上全力迸发出生命的光芒。哈密同样也有许多历史人物值得我们景仰,在天山庙的顶端耸立着。

遇见最美的风景

    英雄班超的塑像,这位东汉的史官来自京都洛阳,为统一西域三十六国投笔从戎、父子上阵,攻焉耆、战匈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中原豪情在西域大地气贯长虹。左宗棠是陕甘总督、晚清重臣,历史上他率军西征、哈密扎营,在收复新疆失地、守土卫国中战功彪炳,他留给大西北的不仅仅是英雄业绩,还有他亲手种植在哈密河谷地带的“左公柳”虽逾百年依然苍劲茂密,粗大的垂杨柳铁骨铮铮、绿荫匝地,显示了固守绿洲的顽强生命力,也昭示了他当年“绿满疆天”的期盼,后人写诗以示纪念;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遇见最美的风景

遇见最美的风景

遇见最美的风景

    “豫哈丝路行”让河南的游客与哈密亲切的交流交融,人群中熟悉的乡音涌动、大街上“宇通”的公交穿行。科技化的图书馆、现代化的文体中心、人性化的妇幼保健院、高标准的松树塘滑雪场,还有那一幢幢整洁舒适的富民安居房,河南的元素在哈密体现,河南的情谊在哈密彰显。医院里、校园内、果树下、工地上都活跃着河南援疆干部的身影,他们在边疆、在西域无私地挥洒着中原儿女的热血豪情,他们是新时代的雨露春风、他们是新丝路上的群体英雄。我想,我看到了新疆哈密最美的风景!

作者:齐红庆 通讯员: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