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今年的黄帝文化论坛,要以具茨山岩画为主题,浓墨重彩地进行研讨。具茨山(俗称始祖山)地跨新郑、新密、禹州三市,是史料记载的轩辕黄帝及其氏族活动的主要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具茨山岩画的存量有3000多处。经考证,岩画的诞生时代距今约4000到8000年,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年代之久,令人叹为观止。专家们认为:在具茨山发现的圆形、方形、条形、网状等岩画符号及其排列组合形式,具有特殊的文化含义,它与我国宁夏、江苏、内蒙、广西等地已发现的岩画形式不同,是我国另外一种岩画的表现形式。具茨山岩画的重大发现,对于黄帝故里的确证、史前中原文化的研究、上古人类社会的活动,提供了新的实物依据。记者:在对拜祖大典的宣传方面,今年将有哪些举措?
王全书:三年来,按照“高规格、适规模、大宣传”的要求,我们吸引了国内外400多家媒体的1500余名记者,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对拜祖大典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
今年,一是要继续在香港、北京等地举行新闻发布会,使拜祖大典远播海外,影响日隆。二是要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刊发宣传拜祖大典的专版。三是要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电视媒体进行直播、录播;在《河南日报》、《大河报》等省市级媒体做好专题访谈,使拜祖大典这朵文化奇葩,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四是要采取网络直播、录播、手机报刊播、广播电台联播等方式,集中对拜祖大典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的报道,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家喻户晓、津津乐道的一道文化大餐、一场文化盛宴。
拜祖大典助推文化强省建设
记者:在河南建设文化强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升河南形象等方面,拜祖大典有什么重要意义?
王全书:黄帝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祖根,是华夏文化生生不息的象征,是海内外华人魂牵梦绕的精神寄托。中华民族万姓同根,万宗同源,“根”与“源”就在黄帝故里。通过场面宏大、气氛庄严的恭拜仪式,彰显了人文始祖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河南文化资源独具禀赋,文化底蕴浓重深厚,人文和自然景观璀璨夺目。拜祖大典的举办,整合了全省的文化、旅游、文物等厚重资源,丰富了我省文化强省建设的内容,拉长了文化产业发展链条,促进了文化产业发展步伐。经过三年的悉心运作,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经成为我省文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黄金招牌,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广泛赞誉。去年6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作为一张能够叫得响、应者众的大品牌、大名片,彰显了厚重河南的无穷魅力,可以让世人更好地认知河南、感悟河南、聚焦河南。
记者:拜祖大典的举办对河南经济发展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王全书: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把我省的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扩大对外开放的理想平台。
每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前后,省会郑州各宾馆爆满、餐饮业火爆,旅游业收入一路走高,交通运输业繁忙,各项指标全线飘红。据统计,去年,仅拜祖日当天郑州市就签约52个投资项目,合同总额111.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大典结束后,许多参加拜祖的企业界人士和其他拜祖客人继续留在河南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考察项目,寻求合作。黄帝故里已经成为河南堪比少林寺的又一张国际旅游名片。
目前,河南寻根拜祖旅游已经形成“黄帝故里-黄帝宫-黄河胜景-炎黄巨型塑像-姓氏文明之源”一条全新路线。拜祖大典与黄帝文化、黄帝品牌巨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为河南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