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新闻 >> 省内新闻 >> 正文
永城芒山:旅游拓宽致富路
http://www.hnta.cn 2008-12-4 8:30:05 来源:河南日报 点击:

游人如织的芒砀山。 常炳章/摄   

     永城市芒山镇山城村村民宋德雨办的饭店,依山临路,“农家地锅鸡饭店”招牌格外醒目,上下10间门面小楼,一次能接待数十人用餐,十几名员工忙得跑前跑后。提起经营效益,他笑着说,我的饭店原来是两间门面,三四张饭桌。今年扩大到了十几张饭桌,“五一”期间,一张桌子都翻三四次台。现在就是不封山禁采,俺也不挖山采石了。
    永城市芒山镇地处芒砀山余脉,方圆14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头10余座,是整个商丘平原仅有的山脉资源。其中汉代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曾震惊中外考古界的“金缕玉衣”和被誉为“敦煌前的敦煌”的珍贵壁画,就惊现于此。
    但是,芒砀山山体是石灰岩,是生产水泥的主要材料,且质量上乘,当地群众就靠山吃山,多年来把炸山采石作为发家致富的主要手段。上个世纪80年代当地最流行的口号是“炮声一响,黄金万两”、“要想发,山里挖”,开山采石者一度上万人。一座座山几乎是转瞬之间就地消失或千疮百孔,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惨遭破坏。炸伤砸死事故不断发生,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1990年11月22日《河南日报》以《永城西汉大型古墓群危在旦夕》为题予以报道,疾呼保护之声振聋发聩。后来,国家文物局还专门下发《关于永城芒砀山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痛定思痛,2002年春节刚过,该市市委、政府在芒山镇召开当年第一个现场办公会,下发封山禁采通告,成立专职封山禁采公安分局,坚决封山禁采,百姓颇有怨言。
    在强制、教育、引导的同时,该市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出手“组合拳”。
    首先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投资120多万元,建成了三级提灌站引水上山,植树造林,鼓励群众对景区山体进行绿化,在磨山、后窑等环山村大面积种植油桃、柿子等多种杂果。到目前,整个景区种植各类花木、杂果30余万株,绿化面积达3000多亩,不仅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种植的各种杂果目前也已进入盛果期。
    接下来,大打旅游牌,给群众经营找出路。他们相继投资近亿元,对梁孝王陵等景区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和建设,围绕旅游发展第三产业等。2006年10月景区通过了国家4A级景区验收,2007年旅游客流量最高一天达30万人,门票收入700多万元。围绕旅游建成农业观光园、饲养专业村和规模小区16个,各类饲养户2000多家。像宋德雨一样转为餐饮业的有200多家,最高年收入达数十万元。2007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是1978的27倍。
    永城市市长朱明伦有一次去芒山。景区一看车老汉又是搬板凳,又是倒水,说:“前几年,俺这儿的人没有不恨你的,觉得你断了村民的财路。现在我一天能赚一两百元,比起过去炸山采石,又安全还挣钱。保护好这些山,也是村民的心愿。”

作者:路英香 通讯员:王晓伍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