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深度游”何时成气候
http://www.hnta.cn 2008-11-11 10:06:51 来源:东方今报 点击:次
两日“游”完郑、汴、洛十余处著名景区,5天4夜“逛”遍漓江、大理、滇池、西双版纳……
这样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虽然屡见不鲜,但对很多游客来说已缺乏明显的吸引力。而另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深度游已崭露头角,并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调查】深度游,想说爱你不容易
所谓“深度游”,是指通过观光、走访、体验来了解某地、某一景区(或景区群体)所拥有的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深层次感受旅游地所特有的文化底蕴。相对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旅游来说,它更加物有所值和令人回味。
郑州铁杆驴友王先生说,现在很多人已开始抛弃肤浅的走马观花式旅游,而是选择以加深异地体验为主要目的的深度旅游。这种以体验为特征的深度游已成为当前国内外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国外主题游、台湾精细旅游,都属于这一范畴。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多数受访市民并不熟悉深度游的概念;一些白领人士虽然知道深度游概念,但实际尝试也并不多,因为其主要出行方式仍是利用假日随团旅游,“而旅行社提供的产品多为走马观花式的传统线路,我们想体验一下深度游也没有机会”。
【说法】细算账,深度游其实很划算
对游客来讲,深度游能做到细致游览、深入探知、深刻体验,也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而对于旅游接待地(景区)而言,深度游客人停留时间长、游览景点多,消费能力相对较高,对提升景区人气、增加餐饮业收入都有利。因此,开发深度游产品对旅游地、旅游机构和旅游者来说,都有一定吸引力。
家住北环路中方园社区的张女士算了一笔账:5天4夜的云南游,多半时间不是在飞机、车上,就是在宾馆里,很多景点根本无暇细看,回来后感觉“收获不大、受罪不小”;省内的一些景区基本上也都处于“上车睡觉、下车看庙”的肤浅游状态。“这样有名无实的旅游‘遭遇’,不光让游客花了冤枉钱,也浪费了他们宝贵的假日‘资源’,与其走马观花、空留遗憾,还不如多花点时间精细游览、充分品味。这样看似在一个地方多花了些时间和费用,其实细算起来也是值得的。因为一个人数次到同一景区游览的机会并不是很多”。
【困扰】对导游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郑州某旅行社负责人认为,深度游对导游人员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仅靠背一些常规导游词和千人一词的解说,很难满足深度游客人的需要,知识、阅历丰富的高级导游、专家型导游以及谙熟景区风土民情的当地导游,将会在深度游线路上一展风采。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我省的现实是,导游人员收入普遍较低,高素质导游流动、流失严重,能担纲深度游组织和导游工作的精英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这位负责人说,要把深度游做好,首先就要解决导游人才队伍的培养问题。否则,即便选择再好的线路和产品组合,深度游也很难令游客满意。
【期待】期望高,业界认可深度游
河南财经学院旅游系副主任吕秀琴说,景区其实最欢迎深度游客人,因为他们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这就要求景区深入挖掘旅游资源及其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旅游项目,完善旅游功能,并强化旅游解说系统建设,以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和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游客停留下来,细细端详、品味、体验、探究、享受旅游地的原真生态、优美风光、丰富古迹、深厚文化和特色民俗,从而达到深度游的目的”。
而对于旅行社而言,如果能够细分目标市场,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长线型、主题型、体验型旅游产品,就能够满足对深度游有较高期望的消费者的需要。“当然,旅行社在设计线路时应以节点型为主,做到行程细致、项目丰富、自由度大,且注重参与性、文化性、民间性或乡土味。”孙燕说。
【推荐】深度游中原,确有诸多好去处
河南省旅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绍斌认为,河南文化资源丰富,生态地质多样,值得开展深度游的线路或景区也很多。举例说,伏牛山区雄秀兼具、林茂水丰,具有开展深度生态休闲度假游的良好条件;嵩山、伏牛山系世界地质公园,可以开发深度地质科考游;太行山区雄浑壮阔、风景如画、民居独特,开展深度山村度假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别山-桐柏山区红土绿野、生态纯净、林茂鱼肥,也是开展红绿结合休闲度假深度游的好地方。
此外,沿黄旅游带文化探源游,豫西天井窑院民俗游,神垕古镇陶瓷游,栾川、辉县、鲁山等深山景区的乡村度假游等,都具有开发和开展深度游的条件和潜力。
作者:郑学春 通讯员:
(责任编辑:韶萍)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