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舞动南太行
当北京、上海、青岛等奥运会主办、协办城市享受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的体育旅游成果之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河南该怎样寻找体育旅游的突破点?本期策划,旅游界、体育界、经济界人士的观点激情碰撞,期待河南体育旅游像一首运动歌曲唱响的那样:动起来,为新的力量喝彩!
专家视角
体育旅游咋“起跑”?
□郑泰森(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
旅游产业是关联度非常高的复合型产业,这是经济理论界和旅游业内人士的共识。但在实践中,旅游产业的融合度却不尽理想。从河南省旅游产业的现状看,业态仍然比较单一,山水和文化观光仍牢牢地占据着旅游市场份额的绝大部分。正在兴起的休闲游也仅仅局限在观光与休闲的初步结合上,观光与休闲的载体还是山水和人文景观。河南省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进入产业调整和升级的新阶段,提升之路,在于促进旅游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多方位的渗透融合,从而创造出若干新的旅游业态,并形成一种受大众追捧的时尚,以引导生活和消费。在后奥运时代,河南省最有条件形成的是颇具市场潜力的体育旅游。
说起旅游强国意大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古罗马帝国留下的中、远古时代的城邦遗迹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创造的震撼人心的建筑、雕塑和绘画等文化遗产。可能有人不了解这个世界文化遗产位居世界第二的国家,其足球旅游的年产值竟高达500亿美元,不仅高于文化观光,而且超过了汽车制造业和烟草业年产值之和。以阿尔卑斯的湖光山色享誉世界的人间天堂瑞士,冰雪运动旅游年收入达70亿美元,与风光游览并驾齐驱。去意大利和瑞士的游客,真正的足球迷和滑雪运动爱好者所占比重并不高,它们的吸引力来自足球运动与文化遗产、滑雪运动与自然风貌相辅相成而熔铸成的复合型时尚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还有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产业运作模式。
无论是竞技体育还是大众健身,在河南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风靡世界的足球运动,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源于中国古代的蹴鞠。登封少室阙石刻《蹴鞠图》有力地证明,早在东汉时期,蹴鞠运动就风行于河洛民间。还有以太极拳和少林功夫为代表的中国武术,更是深植于中原沃土。发掘体育文化丰富河南文化旅游的产品和业态,发展空间巨大。
体育与旅游联姻,要做到“三结合”,即把竞技体育项目和大众健身运动紧密结合起来,把体育表演项目与节庆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体育竞技、体育表演和大众健身与节庆活动及旅游观光、休闲体验紧密结合起来。河南景区曾举办一些体育赛事,为河南体育与旅游联姻趟出了新路。但这只是局部的成功,还缺少面向大众的市场运作,没有形成品牌。最近在福建泉州举办的全国农民运动会,项目设置很有吸引力,原因在于项目创意来源于农民的生活,是广大农民日常劳作的内容,参与性强,既是竞技,又是表演,也是对真实生活的再现,很有克隆价值。没有时尚、刺激的竞技项目,不能引起大众的关注;没有大众的参与和追捧,不能形成市场价值;没有与旅游和节庆活动相结合,就缺少娱乐性,影响吸引力和持久性,也没有实现市场价值的平台。
【省体育局】
河南体育旅游啥状况?基本空白
河南体育旅游是个啥状况?省体育局某领导给出答案:基本空白。而且,关于未来体育旅游的规划,也没有什么眉目。
奇怪吗?不奇怪。
知名赛事指望不上?
看着上海举办F1、网球大师杯赛,广州举办NBA中国赛,北京举办奥运会,谁都眼红。可是,体育市场的大小,并不是由人多人少决定的,而是和当地的经济水平密不可分。所以,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群众体育基础好,体育赛事也多。
“咱们省并不是没有人愿意做体育赛事推广。”省体育局一人士说,“可是做起来很难,一是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二是要有足够的票房和广告收入,赔钱的买卖没人做。”而具体说来,“比如NBA中国赛,除了他们要考虑当地在中国的足够影响力外,还要有符合要求的体育场馆,他们要求场馆能坐一万多名观众,仅场馆一项,河南就不具备,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而综合型运动会,河南更是不敢想,“比如全运会,涉及项目几十个,田径、游泳这些常规场馆就不说了,还有自行车、射击等专业场馆,河南根本没有这样的硬件”。
举办城市宣传不够
据记者了解,目前省内举办过最有影响体育比赛的城市也就是济源。他们先后举办过多次中国男、女篮的国际交流赛事,易建联、王治郅、孙悦、苗立杰等国内球迷熟知的明星们也都来过。目前,济源还承办着国内最高水平的中国女子职业篮球联赛。
另外,我省的洛阳、南阳、漯河也都有设施不错的体育场馆,也承办过一些赛事,但大都属于国内不知名的比赛,自身影响力不够,很难开发为旅游产品。
其实,很多地方举办比赛的目的是“赛事搭台,经济唱戏”。但是,困扰举办地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是:赛事也办了,但是希望见到的招商、旅游等却跟不上来。而其原因,在记者看来,还是宣传力度不够、办法不多造成的。如上海的网球大师杯赛,在开赛前一两个月,就开始制造新闻点,来吸引眼球。
群众体育旅游蓬勃
知名体育赛事的举办,需要高标准的软硬件要求,老百姓自娱自乐的群众体育能和旅游挂上钩吗?
河南省体育局下属的社会体育中心一名工作人员说,他们每年的群众体育赛事有上百项,“有不少和旅游沾边的,而且也确实和景区合作过,效果也很好”。在他看来,登山、自行车、健身跑,这些老百姓不用学都会的项目,最好开展。
有些民间团体也在自发组织一些户外活动。但由景区牵头组织的群众性体育赛事不算很多。
【省旅游局】
体育旅游怎么“烩”?
如何培育和引导我省的体育旅游事业发展?近期,记者专访了省旅游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周保建。
周保建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旅游专业性活动开展得好,势必吸引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游客蜂拥而至,游览参观,比如巴西的足球,登封的少林武术,济源的篮球等。前些年火爆的足球,建业足球主场到我省哪座城市哪座城市的旅游、餐饮就火,新乡市还因为足球走向了全国。河南旅游业多年来一直关注着体育的发展,为体育旅游培育市场,每年不少景区开展的登山比赛、自行车比赛、山地摩托车赛、越野车比赛等,都带动了这些景区旅游的发展,有些甚至成为景区打出的全新品牌。比如说石人山的山地摩托车赛、栾川养子沟的水上拓展运动等。
体育与旅游联姻,共同发展,需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做任何一件事情,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科学决策都非常重要。通过北京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成功经验,河南作为旅游大省,也应该有所行动和作为,目前在省旅游局倡导下,各类星级饭店、景区、农家乐都将大力迎合新兴的旅游时尚人群的需要,把增强体育健身活动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关注健身,共同为体育的发展、旅游的繁荣做出努力。省旅游局目前正在做的工作是投资上千万元在小浪底景区筹建中原地区最大的拓展训练基地,满足工薪阶层的消费,满足大众休闲运动和健身的需要。
【洛阳栾川】
体育和旅游一起飞
栾川县近年来依靠伏牛山优质资源,旅游业快速发展,一举跃进全国的旅游强县,创造出旅游业的栾川模式。栾川旅游除了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景观外,更重要的就是把旅游的外延扩大,内涵更丰富。其中不乏旅游与体育的有机融合,体育与旅游实现双赢,体育旅游的品牌效应体现了出来。
该县旅游工作委员会主任杨保国介绍,栾川的体育旅游起步比较早。如今在著名的景区重渡沟、老君山、龙峪湾等地,都根据景区的特点和地理优势建设了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基地,这些基地通过与郑州、洛阳等城市合作,举办青少年野外拓展训练活动,吸引青少年的参与,青少年的积极参与又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家长观看比赛,极好地促进了这些景区的旅游事业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客源。
再比如养子沟景区的“中原城市之间”游客体育竞技项目,由养子沟景区与河南省体育局群众体育中心合作举办,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企业、机关的关注,纷纷组团报名参加比赛。
此外,龙峪湾景区在每年9月~10月“伏牛山金秋红叶节”期间开展群众性山地自行车比赛。每年冬季的伏牛山滑雪项目,同样备受游客欢迎。
栾川县城的老年门球场就是按照国际标准建设的专业体育场馆,2008年5月成功承办了“全国老年门球赛”。
栾川目前开展的体育旅游项目是栾川旅游的重要“卖点”之一,也是“栾川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阳】
农运会良机莫错失
“体育与旅游就像连体婴儿,不仅不能分开,还要深度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体育与旅游的双赢,实现最大化的国民体育休闲旅游。”
11月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海峡体育中心体育馆参加完第六届农运会闭幕式、扛回第七届农运会大旗的南阳市体育局局长杨鸣哲,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依然很激动。
杨鸣哲说,体育休闲旅游作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是以体育资源和旅游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种规划、设计、组合的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吸引人们的参与欲望与需求,进而感受体育活动与大自然情趣的互动体验形式的休闲生活方式。
杨鸣哲说,许多旅游项目本身就是体育项目。如南阳的鹳河漂流、桐柏山探险、宝天曼登山、白河垂钓等一系列旅游项目,本身就是体育活动。
但是,当游客置身于这些趣味横生的旅游活动时,除了娱乐和健身之外,却很少看到有竞技比赛的活动内容。
再如,南阳有5000多名驴友,有1000多名车友,他们通过自己的网站自发组织登山探险旅游,他们的足迹遍布南阳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险滩河谷,他们在强身健体、旅游娱乐的同时,还“探”出了一个又一个景点。西峡著名的伏牛大峡谷、野人谷等景点,就是南阳一批驴友发现的。
但是从驴友和车友们的活动中,看到的是旅游体验,并没有体育比赛内容。
不仅旅游中蕴含着体育,其实,体育也离不开旅游。比如奥运会、世界杯,比如城运会、大运会、农运会、全运会等各类规模性的体育赛事也都会带来规模旅游效应。因为这些体育活动的内容除了本身要求外,都涵盖了吃、住、行、游、购等要素。
可一些地方在举办体育活动的时候,总觉得这就是体育比赛,似乎与旅游无关。所以曾有人说,眼下的体育与旅游是“神合貌离”,往往因缺乏合作而流失了大量市场。
世界级和国家级的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巨大的旅游效应,让我们重新审视并认识到了体育与旅游的关系。
每届奥运会以及最近在韩国举办的世界杯足球大赛,吸引了众多球迷和游客,为本地创造的商业收入在几天内就达到了百亿美元。2008年中国承办的奥运会,仅一枚徽章商业价值就达亿元,而且从申办成功那一刻起就吸引了世界各国成千上万的游客来中国观光旅游。
让我们重新认识体育与旅游关系的另一个方面,则来自我们身边。近一阶段,西峡的鹳河漂流、南召白河漂流、内乡宝天曼漂流、西峡的瑞龙山庄、南阳金河岸度假村等一个个景区,都与体育部门联系,欲开展诸如激流皮划艇比赛、攀岩比赛、射击比赛、垂钓比赛等体育比赛类旅游项目。
景区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发挥其诸多功能,搞体育健身、体育活动、体育赛事、体育娱乐,让游客在观光旅游的同时,能进行互动体验休闲型旅游,从而招揽更多的游客。
但这几家具备漂流、攀岩的景区,眼前还只停留在旅游娱乐阶段,并没有彰显其体育性能。究其原因,一是场地建设时并没有按照赛场标准设计施工,也未取得体育项目经营许可证。二是体育与旅游之间缺乏沟通、合作,没有催生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媒介来牵线搭桥,没有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三是景区缺乏体育赛事所必需的管理和技术人员。
所以,体育与旅游联姻势在必行。
今年11月9日,全国男排联赛将于南阳举办,全国第七届农运会等大型赛事也花落南阳。这些都是体育与旅游“联姻”的契机。杨鸣哲认为,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政府把体育与旅游的结合纳入发展规划,并采取“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企业赞助、社会参与”的方式,广泛发展社会力量举办各类体育运动赛事,从而拉动旅游和地方经济。二是促使体育部门与旅游部门快速联手。
体育部门由于其专业性和行政性,在这场联姻中发挥主导和媒介的作用,即对下,要指导具有体育性质的景点建立、规范标准化的赛场,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对上要促使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扶持措施,提高服务水准,培育体育与旅游联姻的软环境。
旅游部门要积极主动予以合作,搞好宾馆、餐饮及体育纪念品开发等项目,共同打响与旅游有关的体育品牌。像青海打响“国际环湖自行车赛”品牌一样,打响各个景区赛场品牌。
【济源】
小篮球“打”出大旅游
“请你吃饭,不如上球场流汗;请你喝酒,不如上球场打球;请你打牌,不如去看球赛。”这种“篮球新时尚”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济源人的生活习惯。现在,拥有66万人口的河南省济源市活跃着900多支篮球队。
作为全国知名篮球城,济源市的篮球比赛场馆在整个中西部无疑是一流的。现在,酷似半个篮球的篮球馆已成为济源市的标志性建筑,它那闪着银灰色亮光的穹顶,无声地阐释着济源人对篮球的深爱和对体育梦想的追逐。从2004年10月至今,在“中国·济源篮球城”已经举办了300多场国际国内重大比赛。10月18日,2008~2009WCBA联赛常规赛在济源市已经全面拉开战幕。
济源同时又是一座旅游城市,境内有知名的愚公故里王屋山景区、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景区、生活着我国北部最大猕猴群的五龙口景区,还有济水源头济渎庙等古建筑群经典。
济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陶毅告诉记者:济源篮球赛无疑拉高了来济源市旅游的游客人数,从2004年10月篮球馆竣工并交付使用至今,济源市的旅游人数每年的增长数都在25%以上。
许多旅游爱好者也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在旅游旺季,有相当多的购票看球赛的人是外地来济源旅游的游客。可以这样说,球赛拉高了来济源旅游的人数,而经常开展的篮球比赛,又吸引了外地来济源旅游客人的眼球,应该说这两者是相得益彰。
近两年来,自驾游已经成了气候,由于自驾游机动性强,许多人是先得到了篮球比赛的信息后,自驾车来到济源,看过球赛,然后顺便在济源旅游一番。
【平顶山】
品牌效应亟须放大
石人山技巧摩托车挑战赛、舞钢“端午节”龙舟赛、石人山漂流……近年来平顶山市举办了诸多体育与旅游相结合,具有一定规模、规格和影响力的活动。然而,这些活动大都局限一隅,和省内外其他成功的专项旅游相比,其品牌效应亟须放大。日前,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当地有关人士。
平顶山曾开先河
石人山是平顶山旅游的龙头,在我省旅游布局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1999年以来,这里成功举办了6届全国技巧摩托车挑战赛。这项赛事被业内人士称为“摩托车手的春天”,年年都有车手千里迢迢赶来参赛,吸引了全国各地众多车迷前来观看。
除了石人山摩托车挑战赛外,舞钢市体育局举办的龙舟赛在全省也小有名气。据了解,舞钢市的龙舟赛开始于1999年。2001年以来,该市每年在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期间,依照民间习俗举办龙舟赛这一群众体育活动。几年来,龙舟赛的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
今年6月在石漫滩国际龙舟竞赛基地举办的第7届龙舟赛就有两万多人在石漫滩湖畔观看,周边地区前来观看龙舟赛者超过5000人。
“石人山景区是省内较早将山水观光和体育专项运动相结合的景区。”平顶山市旅游局副局长谢炜说。
打造品牌影响力
当龙舟赛、摩托车挑战赛等体育运动正成为一张又一张“城市名片”的时候,体育能否支撑起城市的旅游形象?如何充分利用体育运动,为城市的旅游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谢炜表示,平顶山的体育旅游虽然起步较早,但只是产生了一些实时显现的效果,“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影响力还比较小。”
对于怎样走好体育赛事和自然风光相结合这条旅游发展道路,谢炜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现在很多景区都在利用体育赛事为自己造势,只有将赛事打造成品牌,才能脱颖而出。其次,要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再次,要扩大规模。石人山技巧摩托挑战赛应尽可能地请到各国高手,使其成为一场国际赛事,这个和树立品牌意识是相辅相成的。而舞钢的龙舟赛可以和当地的水灯节相结合,将二者的时间有机协调,实现共赢,做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赛事。最后,要在观众与游客的参与上创新。依旧拿石人山技巧摩托车挑战赛为例,可以尝试着将专业性的比赛和老百姓的日常交通工具结合起来,让游客感觉自己是活动中的一员。
【焦作】
体育舞动南太行
景区搭建体育平台
屈指算来,云台山景区和体育结缘已经5年,5年来,云台山景区每年出资数百万元,独家承办央视五套现场直播的“云台山杯”U-17中国国际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单是这一项花费总数就有数千万元,可谓不菲。
当初有人认为,这纯粹是白扔钱,因为旅游和体育是不搭界的两项活动。第一年也确实是效果一般,但第二年效果就显现出来了。云台山景区管理局局长韩跃平说:刚开始心里也没底,一年500万元的投资也确实不是个小数,但经过调研后认为,喜好体育的人,一般也是旅游爱好者,因为喜好体育的人肯定是好动的人,而喜欢旅游的人也是好动的人,这就是两者的共同点。果然从第二年起,通过“云台山杯”U-17中国国际青少年乒乓球挑战赛这个平台知道云台山并决定到云台山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客观地说,云台山不是一个老牌景区,为什么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在全国成为知名景区,在众多因素中,让体育比赛和旅游景区结缘,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此外,焦作市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国际太极拳比赛,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云集焦作和温县;神农山每年要举办全国九九重阳登山比赛;武陟县则利用黄河滩优势,每年举办汽车拉力赛。这些体育赛事,在吸引各类体育爱好者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焦作旅游业提升,可以说,焦作之所以能在旅游业方面名声鹊起,形成焦作现象,与焦作大力开展各类体运动有很大关系,体育运动促进了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壮大又反过来投资促进了体育运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