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旅游新闻 >> 省内新闻 >> 正文
39个国家艺术藏品亮相郑州
http://www.hnta.cn 2008-9-28 8:43:10 来源:东方今报 点击:
    闭幕式筹备工作已完毕
    □记者 田霖
    今报开封讯 10月8日晚,第十届亚洲艺术节闭幕式将在开封东京艺术中心举行。筹备情况进展如何?昨日,记者进行了探访。
昨日晚上6时,东京艺术中心内灯火辉煌,10多名工人正在安装各种灯具、摆放塑胶草坪、铺设话筒线路。“为了筹备晚会舞台,工人分三班24小时不休息,已经干了20天,今天晚上一切都筹备完毕。”中心经理王合胜介绍。“这些草坪下都是下水管道,是和新增的水幕舞台配套的。”王合胜指着正在铺设的塑胶草坪说,水幕墙上可以显现各种图案、文字、色彩。
据了解,闭幕式上进行表演的是由中、日、韩三国演员共同组成的亚洲乐团,将表演各种经典音乐、舞蹈,但闭幕式不对外售票。想看演出的观众可在9月30日、10月9日,到艺术中心观看,届时将有来自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的演出团体。
    艺术节客人雨中游少林
    □记者 高冬丽 吴婧
    今报郑州讯 昨天下午,少林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参观者——前来郑州参加艺术节的马来西亚文化部部长代表团、22国驻华使节团、土耳其4人团、港澳嘉宾等。“我们对这儿非常崇敬。”尼泊尔驻华大使坦卡·普拉萨德·卡尔基刚到少林寺,就讲起了少林寺在尼泊尔人心中的地位。他说,尼泊尔是佛教国家,很早以前就有中国僧人去过那儿。为表示友好,他还和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互换了礼物。
    外国使节迷上古观星台
    □记者 赵媛
    今报郑州讯 “今天中国航天员首次进行太空行走,能在河南看到中国最古老的观星台模型,非常让人兴奋!”昨天,来参加亚洲艺术节的22个亚洲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在细雨中参观了河南博物院。在博物院中,使节官员们看到登封元代古观星台的微缩模型啧啧称奇:“没想到中国古代的天文水平这么高。”
    39国艺术藏品亮相郑州
    □记者 梁新慧
    今报郑州讯 “第一次在郑州看到这么多国家的艺术品,太精彩了!太美妙了!”面对来自39个国家的艺术精品,观众无不发出阵阵惊叹。这个展览,就是昨天上午在河南艺术中心美术馆开幕的“四海一家”驻华使馆艺术藏品展。
此次共展出艺术品247件(套),是由39个驻华使馆征集来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展现了各国最优秀、最灿烂、最辉煌的艺术成就。
    主题雕塑将成郑州一景
    □记者 梁新慧
    今报郑州讯 昨天上午8时50分,第十届亚洲艺术节主体雕塑揭幕仪式在郑州市黄河路立交桥东南角的“郑州之林”举行。
第十届亚洲艺术节主题雕塑造型别致:主造型是一个“中”字,顶端是一尊巨大的商鼎青铜器饕餮纹饰。这座雕塑的名字叫“和谐·欢聚”,它将永远成为郑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
    八国表演团体在汴演出
    □记者 田霖 实习生 郭甦禾
    今报开封讯 随着艺术节的开幕,艺术节的各项活动也在分会场开封拉开帷幕。
据悉,9月28日起,来自吉尔吉斯、巴基斯坦、泰国等8个国家的演出团体,除在东京艺术中心进行演出外,还将在金明广场和宝津楼广场,与普通市民亲密接触。
    “河南这么厉害,以后一定要多合作!”
    □记者 梁新慧 刘长征
    今报郑州讯“来到河南,才知道河南这么厉害。回去后,我会好好研究研究,一定要跟你们合作。”昨天,第十届亚洲艺术节河南省情说明暨优势产业推介会在郑州会展中心轩辕堂成功举行,不少客商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推介会开始后,副省长史济春首先做省情推介。史济春说,河南是资源大省,悠久的历史为河南留下了极为珍贵的文物古迹,河南省的地下文物占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近年来,文化事业更是蓬勃发展,在文化战略的指引下,文化事业持续发展,目前河南省文化精品生产体系、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等正在完善。围绕功夫文化、宋文化等开发了《风中少林》、《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清明上河图》等文化产品,文化发展态势良好,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得知河南省不但是文化大省、人口大省,还是农业大省、食品工业大省、交通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工业大省,与会的马来西亚文化部部长代表团、土耳其政府文化代表团,22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团、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京办事处、澳门基金会的代表以及来自境内外的客商400多人,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河南太厉害了。”马来西亚一位嘉宾说,以前只知道河南的历史文化厚重,不知道河南发展得这么好,回去以后,一定要向身边的人们宣传河南,多同河南展开合作。
    推介会上,省商务厅厅长李清树对河南优势产业进行了推介,郑州市市长赵建才、开封市市长周以忠分别对郑州市和开封市市情和优势产业进行推介。
    据悉,此次推介会以“加强合作、推动交流、促进发展”为主题,充分利用艺术节这一舞台宣传河南,集中展示我省丰富的文化、资源、交流、交通、市场和劳动力优势,为中外客商了解河南,感受河南,投资河南提供机遇。
    身在郑州却像在国外旅游
    □记者 刘长征 梁新慧/文 栾桦 沈翔/图
    今报郑州讯“哎呀,太漂亮了!”“你看缅甸的那个姑娘,长得太好看了!”“嘿嘿,真得劲儿啊”……昨天,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花车巡游活动在郑州市区多条道路上进行,看到各式各样的花车和各种皮肤的艺术家沿街行进,郑州市民在雨中饱了眼福,开了眼界。
    【花车出发】
    汉唐乐舞少林功夫助阵

    昨天上午9时,河南艺术中心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舞台上下,600名手持红纱巾和五彩气球的艺术节宝贝和着青春的节拍踏歌起舞。两侧的副舞台上,典雅的汉唐乐舞和恢弘的少林功夫表演交相辉映。
    一条铺着红地毯的贵宾通道,从主舞台直通花车巡游主车道,12个第十届亚洲艺术节的吉祥物“嘟嘟”分立在贵宾通道两旁。
9时30分,第十届亚洲艺术节花车巡游活动启动仪式正式开始。在一辆红色导引车的引导下,23辆突显亚洲各区域文化风情和中原文化特色的花车,载着来自亚洲各国的艺术家离开河南艺术中心,沿金水路向市区驶去。这些花车将穿越郑州的历史长廊和现代画卷,走过每一位市民身边,让第十届亚洲艺术节真正成为所有市民共同的节日。
    【市民感慨】
    看到花车像出国旅游

    上午10时,花车队伍沿人民路来到了二七广场,然后顺着正兴街、中原路向绿城广场方向缓缓前进。
在花车行进道路两旁,有欢庆的锣鼓和秧歌表演节目。演员身后站满了来看热闹的市民,二七塔下和广场四周的天桥上也挤满了人,不少人拿起相机、手机拍照。
    驶在前列的13辆花车表现的是亚洲各国特色,身着各国传统服装的外国演员们站在花车上向市民挥手。有的市民说,看了这些花车,就仿佛在亚洲各国游历了一番。
    2号车“吴哥神韵”将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搬上了花车。车前是三个巨大的金色佛头,后面有三个金色佛塔,再往后就是用红、黄色鲜花扎成的“花山”,展现了柬埔寨特有的神秘魅力。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6号车“樱花之舞”展现的是日本的风景;8号车“奔腾草原”,把观众带到了绿波千里、一望无垠的蒙古草原……
    不少市民在天桥上登高远望,但天桥的保安为了安全考虑,不停地催促行人快走。不过,连他们也忍不住偷偷回头,看一眼行进中的花车。
    【演员印象】
    城市很整洁市民很热情

    花车在绿城广场停下后,外国演员们才算头一次和郑州市民“亲密接触”。“看,他们的衣服真有意思。”“看,这个姑娘的眼睛是蓝色的。”郑州市民对花车上的各国歌舞演员显示出了极大的兴趣。
    他们争着挤到花车前,和演员们握手。
    市民们的热情让演员们也很兴奋,他们不但站在花车上和市民握手,还主动走下花车,对市民合影的要求“来者不拒”,不同国家演员之间也互相合影留念。
    印度尼西亚的一位演员头戴白色小帽,留着八字胡,穿着花衬衫,不但向花车下的市民挥手,还按照中国古代礼仪拱起手用中文大声说:“你好,谢谢。”
    53岁的赵女士笑着和来自马来西亚的演员挥手致意。她大声喊:“你们懂中文吗?欢迎来郑州。”
    吉尔吉斯斯坦的女演员金契亚(音)告诉记者,第一次来到郑州,感到这个城市干净、整洁。市民们很淳朴,也很热情。
    【亲密互动】
    巴基斯坦演员冒雨舞蹈

    11时左右,天空下起了细雨,花车上大部分演员都已撤离广场。但市民们还是围着花车舍不得离开。
    见此情形,巴基斯坦的6位演员拒绝了下车避雨的邀请,而是继续在细雨中为市民表演舞蹈。他们一边舞蹈一边还用英语喊着节拍:“one,two,three,four.”
    车下观众也非常兴奋,跟着演员的节拍挥手、鼓掌。车上车下,只剩下舞蹈和鼓掌。
    【司机揭秘】
    开花车比开公交难很多

    周健强是16号花车的司机。他说,第一次开花车,觉得比公交车还难开。
    为了制作花车,他开的8吨卡车被拆得只剩底盘,连驾驶室也没有了。花车扎好后,只给司机留一个不到1平方米的小洞进出。
方向盘前也扎满了鲜花,司机只能通过一个小洞口观察前面的路况。“一路上只能看着前面的车和地上的路标,时速没超过10公里。”周健强说。
    其实最难的不是看路,周健强说,路上汽车尾气顺着车身飘进驾驶室,熏得人睁不开眼。“结束后,一定会好好睡一觉。”周师傅说。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永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