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州旅游乘风起航(白周峰/图)
近期,郑州市旅游局召开多次专题会议,就郑州旅游大发展问题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不久前,该局又分两批和西安、济南、徐州等11个城市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与周边城市共同整合资源,加强合作,联手打造500公里旅游经济圈。
今年以来,受自然灾害及国家长假制度调整影响,不少旅行社长线游客量有所下滑,同时,“小长假”催生短线游异常火爆。市场变了,郑州旅游市场开发战略该如何调整?根据刚刚出台的《郑州市旅游市场开发实施意见》,明确了由近至远实行旅游市场梯次开发,走跨区域合作之路。
周边地区聚焦绿城
7月,郑州市旅游局主动邀请洛阳、南阳、许昌、平顶山、漯河五市百余名旅游界及新闻界人士来郑“踩线”,8月,又邀请西安、济南、徐州、济宁、咸阳、商丘六市的178位旅游界、新闻界人士,正式提出将旅游合作城市扩大到500公里半径范围。
郑州市旅游局副局长何宏波告诉记者,在拓展国内游上,省内和周边省份市场被定为拓展重点。其中南线的许昌、南阳、宜昌、襄樊、武汉等城市,北线的新乡、安阳、焦作、邯郸、石家庄、太原等城市,东线的开封、商丘、徐州、济宁、济南等城市,西线的洛阳、三门峡、西安等城市都已被纳入郑州500公里旅游经济圈板块范围,推介形式上,主要采取邀请5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城市旅游局带领重点旅行社和主流新闻媒体来郑实地踩线,明确旅游区域合作的思路。
把脉市场 热卖风景
以某个城市为中心,向周围辐射500公里半径,强力推进这个区域的合作与互补,实现多方共赢的结局,这本来是经济学领域的东西,如今结合国家新的休假制度的实际形势,在旅游界提出旅游经济圈,这在国内还是超前的。如果说由近至远的梯次开发战略让郑州旅游业把准了市场脉搏,瞄准500公里范围将客源地旅行商大规模“请进来”,则是在近期相对低迷的市场中找到了突破口。
郑州市旅游局局长岳俊华分析说,郑州交通、区位、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国家实施小长假之后,游客的出游时间决定了出游远近,因为500公里半径是郑州旅游经济的强力支撑点,这促使郑州必须着力打造500公里旅游经济圈。近两个月,郑州市旅游局大规模邀请周边城市旅游界、新闻界人士走进郑州,就是想实地感染他们,热卖绿城风景。同时也将周边500公里丰富的旅游资源介绍给郑州市民,把这个区域的旅游全盘激活。
“从少林功夫到黄帝故里再到禅宗文化,此行让我留下美好而深刻的记忆。七城市签署的旅游合作协议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多赢。”徐州市旅游局副局长董玉舫说。
旅游资源 期待牵手
“跨区域合作是大势所趋,单独小范围的旅游已经很难满足游客日益提高的旅游品质的需要,加上国家新的休假制度实施后多个3天小长假,500公里辐射圈实现旅游资源互补,大大丰富了人们出行的范围和质量,能够解决不少当前困扰旅游发展疲软的问题。”在河南财经学院旅游系任教的刘荣说。
“我们在开始走出去主动与周边城市对接时,平顶山、洛阳、西安等城市都表现出超乎想象的合作意愿,通过到郑州踩线后,这种愿望更加强烈了,特别是西安这样的国际化旅游名城,一说起与郑州的合作,也是充满期待,看来是大家都有这个愿望,是一种大的发展方向。”岳俊华说。
整合品牌精诚合作
旅行社业内人士认为,旅游跨区域合作,郑州乃至河南都是受益者,中原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都很丰富,加上河南是第一人口大省,旅游总量不小。但郑州、河南的旅游需要一个很好的整合,旅游界则需要做好整体营销,推出整体旅游品牌,如果景区资源零散且冷热不均,就不符合区域合作的要求。比如山东推出了“好客山东”,山西推出了“都说山西好风光”等,在这方面政府大有作为。
刘荣认为,跨区域合作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的事情,通过区域联合,相互输送游客,激活几个地方的市场,扩大客源市场。在合作过程中政府主要是提供一个思路和平台,旅游企业是最终的运作者,所以除了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支持外,旅行社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积极策划一些专项的旅游产品,与周边旅行社互动起来。另外,从长远来看旅行社需要诚信经营,提高游客满意度,切不可目光短浅,做有损于诚信合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