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铁路枢纽没郑州?那是误传
http://www.hnta.cn 2008-9-11 8:39:41 来源:大河报 点击:次
9月4日上午,北京,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晤在铁道部一楼会议室举行。
上午11时20分,《加快河南铁路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的内容几经修改,最终确定。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河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郭庚茂在协议上郑重签字,接着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
他们身后,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卢春房,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铁道部总调度长徐啸明,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张维宁,郑州铁路局局长张军邦,郑州市市长赵建才及铁道部、河南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见证了这个历史时刻。
热烈的掌声响起,这意味着未来5到10年,一大批新建或扩能改造铁路项目,将在河南省实施,一幅“五纵五横”、“一枢纽”的宏伟蓝图在不久的将来变成现实!
消息传出,人们无不为之振奋!为之鼓舞!
铁路枢纽郑州列第四
“郑州落选全国六大铁路枢纽!”近来,这样一条消息成为河南省上上下下议论和关注的热点。
难道郑州不再是中国的铁路枢纽?
针对这一疑问,9月4日会谈伊始,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就开宗明义亮出自己的观点:“作为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两条大动脉的十字交点,郑州在全国的重要枢纽地位是其所处地理位置决定的,其枢纽地位不可动摇,也毋庸置疑。”
刘志军说:“近来一些媒体在炒作,说铁道部确定的六大枢纽没有郑州,这是一种误传。”
刘志军解释说,媒体所指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6个城市,事实上是国家最新选定的6个高速客车检修基地的设立地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4城市的选定,主要原因是动车运行1000公里左右需进行检修,以京广铁路为例,从北京到广州是2200多公里,所以就确定两地之间的中心点——武汉,作为动车组检修基地。成都、西安2城市的选定,主要是因为动车开行后,大量的普通客车将从东部退出,向京广线以西转移,因此在西部选择一南一北两个城市作为承接这些设备的基地,以便调度和检修。
“在国家确定重点建设的八个铁路枢纽中,郑州排在北京、广州、上海之后,位列第四,其枢纽地位绝不会因为人为因素而改变。”刘志军强调。
郑州是铁路人的“圣地”
为什么一条关于铁路枢纽的消息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为什么铁道部部长要亲自释疑?
“郑州的繁荣,河南的发展,是火车拉出来的!郑州是‘二七大罢工’的策源地,许多铁路先贤们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鲜血和光荣足迹。郑州的中心地标就是二七纪念塔,可以说郑州是铁路人的‘圣地’……全省上下怀着对铁路的深厚感情,对铁路的建设发展始终充满深切的期待。”9月4日会谈时,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道出了河南人对铁路的一往情深,道出了河南人对铁路、对枢纽的心声和感受。
“只有河南人才知道铁路对河南的发展有多么重要,如果失去铁路枢纽的优势,河南就会在下一轮的发展中失去机遇。”在从北京回到郑州的第二天,在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征地拆迁动员大会上,张大卫再次强调铁路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中原铁路蓝图令人憧憬
“按照规划,到2020年,河南境内铁路建设投资将达到3000亿元,一个以‘五纵五横’干线铁路为主骨架,地方铁路和支线铁路为补充的铁路运输网络将形成。”省发改委副主任裴志扬说。
据了解,根据北京《协议》确定的内容,目前,郑西铁路客运专线、郑新黄河大桥、郑州集装箱物流中心、郑州车站西出口、洛张电化等一批已开工的铁路建设项目将加快推进速度。
石武铁路客运专线、郑徐铁路客运专线、郑州新客站、新菏兖日电化、京九电化、运城—三门峡、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等一大批新建或扩能改造铁路项目也将于今明两年内付诸实施。
以京广、陇海为主轴,覆盖中原城市群地区主要城市的1小时城际轨道交通网,以及郑州—重庆段高标准铁路将于“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
5到10年后,这些项目将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我省铁路营业里程将由目前的3944公里增加到6800多公里。“到那时,新的快速客运网和大能力货运通道将形成,郑州作为全国铁路枢纽和‘心脏’地位将更加巩固!”裴志扬对此满怀信心。
想象一下10年后的铁路路网画卷吧——广袤的中原大地上,一张银色巨龙织就的大网将河流山川覆盖。离近些,清晰的脉络显现:5条经线,5条纬线。经线是京广、焦柳、京九、运城—三门峡—襄樊、郑州—重庆;纬线是陇海、侯—月—新—菏、西安—合肥、洛阳—漯河—合肥—南京、山西中南部煤运通道。
在大网的中心,“郑州”两个字十分抢眼,4条钢铁巨龙在这里交会成一个“双十字”:一条是新建的京广、陇海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一条是原有的京广、陇海铁路货运专线。
几列动车从郑州启程了。车上乘客计算了一下,郑州到石家庄和徐州只用了1个半小时,到西安和武汉只用了两个小时,到北京用了两个半小时,到上海用了3小时,到广州只用了5小时,朝发夕回成为现实。
将镜头拉近,再拉近。郑东新区里,一座雄伟亮丽的建筑物引起人们的注意,这是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郑州新火车站。15万平方米的候车大厅内,32个站台上,旅客们来去匆匆。
镜头转向郑州二七纪念塔附近,经过升级改造的郑州站映入眼帘,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运列车正在这里集散,来自全国各地的产品在此中转。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大通道”目标在河南这块古老而又生机勃发的土地上变为现实!
收回想象的翅膀,我们重新返回到2008年10月的中原大地,石家庄—武汉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工地上,马达轰鸣,车轮滚滚,各种工程车辆穿梭不断,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令人热血沸腾。中原大地新一轮铁路建设华彩乐章正在这里奏响!
作者:河南日报记者杨凌 本报记者李敬欣 通讯员:
(责任编辑:永冰)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