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旅游扶贫“三步走”好风景变“好钱景”
http://www.hnta.cn 2019/1/17 11:19:3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回首2018年,翻看焦作市旅游工作成绩单,旅游扶贫成为一大亮点。
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紧扣精准帮扶做文章,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旅游扶贫“三步走”让旅游在焦作市脱贫攻坚中的生力军作用愈发凸显。越来越多的农民端上了旅游饭碗,甩掉了贫困帽子,好风景成为“好钱景”。
政策引导全域带动 促旅游扶贫大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使乡村旅游发展进入重要政策机遇期,广大乡村成为资本青睐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扶贫主阵地,怎样念好“旅游扶贫经”?全域带动、整体布局、政策引导,是我市旅游扶贫迈出的第一步。
全域带动,突出顶层设计。结合焦作市实际,焦作市旅游局成立了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焦作市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确定了三年工作目标,同时在《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专项内容进行重点规划,还分批为全市具备发展基础的旅游建档立卡贫困村编制旅游规划。通过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顶层设计对焦作市旅游扶贫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调查摸底,建档立卡。焦作市旅游局为全市20个在旅游发展方面具有资源优势的贫困村建档立卡,并纳入文化和旅游部建档立卡贫困村名单,确定了乡村旅游特色村培育重点,旅游扶贫工作推进目标、整体思路和落实举措更加有的放矢。
政策引导,夯实扶贫基础。为推进优质乡村旅游发展,焦作市不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焦作市优质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和“后备箱”工程,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还在土地供给、宣传促销、项目补贴、基础配套等方面给予奖励补助,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同时,积极引进国家旅游发展基金,积极争取河南省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等支持乡村旅游设施建设。此外,焦作市旅游、财政部门还联合印发了《焦作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奖励激励暂行办法》,对乡村旅游示范村奖励20万元、特色村奖励10万元、星级示范点奖励5万元,对完成年度新建、改建旅游厕所目标任务的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建档立卡贫困村等建设单位进行资金奖励,将旅行社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输送客源计入引客入焦成效予以奖励,充分调动了全行业助力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精准帮扶上下功夫 系列组合拳见实效
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焦作市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先天资源优势。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是焦作市旅游扶贫迈出的第二步。
推进行业结对帮扶。焦作市旅游局发动全市旅游行业通过行业带村、安置就业、输送客源、定点采购、培训指导、宣传营销等方式,实现与旅游扶贫村的对接帮扶、带动脱贫。目前,焦作市结对帮扶旅游行业单位共有58家。
借助智慧旅游扶贫。焦作市旅游局不仅通过微信、微博开设乡村旅游扶贫公益宣传栏目,分批对焦作市旅游扶贫建档立卡村进行宣传推介,争取将全市20个旅游扶贫建档立卡村纳入河南省旅游扶贫地图,还为这些村庄设计制作了个性化旅游宣传品,积极对外展示其旅游形象和旅游扶贫成效,使这些旅游贫困村的知名度逐步提升。修武县西村乡长岭村、陪嫁妆村,博爱县寨豁乡小底村等许多曾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如今已走进大众视线,独特的旅游资源既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又让山村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加大造血式扶贫力度。针对目前焦作市乡村旅游人才紧缺这一现状,2018年,焦作市旅游局先后举办了8期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烹饪、客房服务、民宿接待等,全市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负责人、乡村旅游带头人、旅游从业人员及贫困人口等共579人参加了培训;与台湾慈明中学合作开设文创观光等三个涉旅专业,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云台山文化旅游学院,为焦作市景区建设、旅游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一系列扶“智”助贫举措,使焦作市旅游贫困村群众的素质进一步提升,旅游贫困村的脱贫“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
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我市旅游业因地制宜,先后探索出“旅游+景区+扶贫”“旅游+民宿+扶贫”“旅游+培训+扶贫”等多种扶贫模式,旅游产业扶贫质量和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拓宽扶贫增收渠道
虽藏深山,但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这就是精品民宿云上的院子的魅力。这座位于修武县西村乡金陵坡村的民宿,昔日曾是一片废旧石屋,如今已经声名远播,颇受游客青睐。
不光如此,云上的院子乡村度假小镇项目的实施,共流转农户废弃石屋245间,接纳周边100余名群众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1名,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户脱贫增收。
建民宿、引游客、促增收,“旅游经”“扶贫经”齐唱,可谓一举两得,像这样的项目焦作市还有很多。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便是焦作市旅游扶贫迈出的第三步。
据了解,2018年,焦作市通过推进冰菊小镇、云上的院子乡村度假小镇、半山云窑休闲小镇、于庄三渡湾、现代探花岭生态农庄、神农特色小镇、神农牡丹园、莫沟乡村旅游、嘉应小镇、陈家沟景区旅游服务综合体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成立焦作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评定委员会,评定乡村旅游经营单位85家、旅游民宿12家,进一步拓宽了吸纳贫困户就业、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渠道。
一系列数据和成绩表明,旅游扶贫已成为焦作市精准扶贫的生力军:
2018年,博爱县于庄三渡湾、小底爱情公园成功创建AA级旅游景区,修武县金岭坡太行艺术小镇成功创建AAA级旅游景区;修武县云台冰菊种植加工基地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修武县云台山镇被认定为“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郇封镇后雁门村、七贤镇韩庄村、西村乡陪嫁妆村、西村乡双庙村、西村乡金陵坡村、西村乡长岭村,武陟县大虹桥乡南张村,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9个乡村被命名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其中4个村为旅游扶贫重点村;修武县、博爱县被认定为“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修武县云台冰菊基地、云上的院子等30家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被评定为“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户”,云台山、青天河景区被评定为“全市旅游带贫企业”。
2018年9月17日、18日,全省旅游扶贫推进会在修武县召开,我市旅游扶贫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受到了充分肯定。
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紧扣精准帮扶做文章,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旅游扶贫“三步走”让旅游在焦作市脱贫攻坚中的生力军作用愈发凸显。越来越多的农民端上了旅游饭碗,甩掉了贫困帽子,好风景成为“好钱景”。
政策引导全域带动 促旅游扶贫大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使乡村旅游发展进入重要政策机遇期,广大乡村成为资本青睐地。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扶贫主阵地,怎样念好“旅游扶贫经”?全域带动、整体布局、政策引导,是我市旅游扶贫迈出的第一步。
全域带动,突出顶层设计。结合焦作市实际,焦作市旅游局成立了旅游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焦作市旅游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确定了三年工作目标,同时在《焦作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将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专项内容进行重点规划,还分批为全市具备发展基础的旅游建档立卡贫困村编制旅游规划。通过全市一盘棋,统筹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顶层设计对焦作市旅游扶贫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
调查摸底,建档立卡。焦作市旅游局为全市20个在旅游发展方面具有资源优势的贫困村建档立卡,并纳入文化和旅游部建档立卡贫困村名单,确定了乡村旅游特色村培育重点,旅游扶贫工作推进目标、整体思路和落实举措更加有的放矢。
政策引导,夯实扶贫基础。为推进优质乡村旅游发展,焦作市不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焦作市优质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和“后备箱”工程,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还在土地供给、宣传促销、项目补贴、基础配套等方面给予奖励补助,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完善的政策保障体系。同时,积极引进国家旅游发展基金,积极争取河南省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等支持乡村旅游设施建设。此外,焦作市旅游、财政部门还联合印发了《焦作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奖励激励暂行办法》,对乡村旅游示范村奖励20万元、特色村奖励10万元、星级示范点奖励5万元,对完成年度新建、改建旅游厕所目标任务的A级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建档立卡贫困村等建设单位进行资金奖励,将旅行社向建档立卡贫困村输送客源计入引客入焦成效予以奖励,充分调动了全行业助力脱贫攻坚的积极性。
精准帮扶上下功夫 系列组合拳见实效
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焦作市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先天资源优势。在精准帮扶上下功夫,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是焦作市旅游扶贫迈出的第二步。
推进行业结对帮扶。焦作市旅游局发动全市旅游行业通过行业带村、安置就业、输送客源、定点采购、培训指导、宣传营销等方式,实现与旅游扶贫村的对接帮扶、带动脱贫。目前,焦作市结对帮扶旅游行业单位共有58家。
借助智慧旅游扶贫。焦作市旅游局不仅通过微信、微博开设乡村旅游扶贫公益宣传栏目,分批对焦作市旅游扶贫建档立卡村进行宣传推介,争取将全市20个旅游扶贫建档立卡村纳入河南省旅游扶贫地图,还为这些村庄设计制作了个性化旅游宣传品,积极对外展示其旅游形象和旅游扶贫成效,使这些旅游贫困村的知名度逐步提升。修武县西村乡长岭村、陪嫁妆村,博爱县寨豁乡小底村等许多曾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如今已走进大众视线,独特的旅游资源既吸引游客纷至沓来,又让山村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加大造血式扶贫力度。针对目前焦作市乡村旅游人才紧缺这一现状,2018年,焦作市旅游局先后举办了8期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烹饪、客房服务、民宿接待等,全市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负责人、乡村旅游带头人、旅游从业人员及贫困人口等共579人参加了培训;与台湾慈明中学合作开设文创观光等三个涉旅专业,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云台山文化旅游学院,为焦作市景区建设、旅游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一系列扶“智”助贫举措,使焦作市旅游贫困村群众的素质进一步提升,旅游贫困村的脱贫“造血”功能进一步增强。
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我市旅游业因地制宜,先后探索出“旅游+景区+扶贫”“旅游+民宿+扶贫”“旅游+培训+扶贫”等多种扶贫模式,旅游产业扶贫质量和效益得到全面提升。
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拓宽扶贫增收渠道
虽藏深山,但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这就是精品民宿云上的院子的魅力。这座位于修武县西村乡金陵坡村的民宿,昔日曾是一片废旧石屋,如今已经声名远播,颇受游客青睐。
不光如此,云上的院子乡村度假小镇项目的实施,共流转农户废弃石屋245间,接纳周边100余名群众就业,其中贫困人口21名,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户脱贫增收。
建民宿、引游客、促增收,“旅游经”“扶贫经”齐唱,可谓一举两得,像这样的项目焦作市还有很多。积极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便是焦作市旅游扶贫迈出的第三步。
据了解,2018年,焦作市通过推进冰菊小镇、云上的院子乡村度假小镇、半山云窑休闲小镇、于庄三渡湾、现代探花岭生态农庄、神农特色小镇、神农牡丹园、莫沟乡村旅游、嘉应小镇、陈家沟景区旅游服务综合体等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成立焦作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评定委员会,评定乡村旅游经营单位85家、旅游民宿12家,进一步拓宽了吸纳贫困户就业、促进贫困户增收的渠道。
一系列数据和成绩表明,旅游扶贫已成为焦作市精准扶贫的生力军:
2018年,博爱县于庄三渡湾、小底爱情公园成功创建AA级旅游景区,修武县金岭坡太行艺术小镇成功创建AAA级旅游景区;修武县云台冰菊种植加工基地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河南省休闲观光园区”,修武县云台山镇被认定为“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
修武县云台山镇一斗水村、郇封镇后雁门村、七贤镇韩庄村、西村乡陪嫁妆村、西村乡双庙村、西村乡金陵坡村、西村乡长岭村,武陟县大虹桥乡南张村,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9个乡村被命名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其中4个村为旅游扶贫重点村;修武县、博爱县被认定为“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修武县云台冰菊基地、云上的院子等30家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被评定为“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户”,云台山、青天河景区被评定为“全市旅游带贫企业”。
2018年9月17日、18日,全省旅游扶贫推进会在修武县召开,我市旅游扶贫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受到了充分肯定。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申志)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 旅游为焦作发展书写浓墨重彩一笔 2019/1/17 11:31:14
- 焦作市举办乡镇党委书记论坛 全域旅游专题讲座 2019/1/17 11:30:14
- 焦作市旅游局对圆融寺景区进行安全检查 2019/1/16 17:36:49
- 焦作市举办乡镇党委书记论坛全域旅游专题讲座 2019/1/11 10:46:26
- 焦作旅游上榜2018年焦作市十大新闻 2019/1/10 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