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百艺逞能”的大相国寺
http://www.hnta.cn 2018/4/17 10:18:47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开封大相国寺初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初名建国寺,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为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改建国寺为大相国寺。北宋建都东京开封后,特辟大相国寺为皇家寺院。《如梦录》称当时大相国寺各种娱乐活动、商贩酒馆等“百艺逞能”,热闹无比。

    开封大相国寺初建于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初名建国寺,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公元712年,唐睿宗李旦为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改建国寺为大相国寺。北宋建都东京开封后,特辟大相国寺为皇家寺院。此后,大相国寺作为当时国内佛教活动与中外佛法交流的中心,被尊为天下第一名刹。

    大相国寺位于宋都东京市区中心,南临当时的东京交通动脉汴河河岸,其庭院广阔、游客如云,除进行佛事活动之外,也是民间交易和游乐的场所。据宋《燕翼贻谋录》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麈史》称:“都城相国寺最据冲会。每月朔望,三八日即开,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东京梦华录》里则更详细描述了“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的盛况。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杂剧、评剧、杂技、木偶戏等娱乐活动也在寺内出现。明代沿袭宋金旧俗,进而每日开放,不加限制。《如梦录》称当时大相国寺内各种娱乐活动、商贩酒馆等“百艺逞能”,热闹无比。

    到了清代,大相国寺亦相当繁盛,当时大相国寺内“百物充盈,游人毕集”,为开封城盛地。其中说书、坠子、相声、皮影、戏法、武术等曲艺杂耍的演出常年不断。一般艺人都要在大相国寺亮书献艺,一些艺人在外地即使名声再响,不到大相国寺出头、立擂,想驰名中州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艺人特别是有一定成就的艺人都要到开封大相国寺来。因此大相国寺被艺人们称之为“日过千相之地”。很多刀山班、武术团都曾在大相国寺内表演。其中游海仙的万法堂幻术团、马华亭的武术团、长胜杂技团等都是大相国寺的“常客”,马华亭甚至还在大相国寺内安家落户。

    游海仙万法堂幻术团

    《相国寺特种娱乐调查》记载:相国寺内有两个幻术团、三个幻术摊,其中一个幻术团是游海仙领导的,名叫万法堂。

    游海仙,男,河北昌黎人,后随父亲来到河南。游海仙生长在开封,因为家里贫困,一家三口生活无法维持,游海仙便用他仅有的60个穿孔钱买了绳和斗牛(空竹),在大相国寺内卖艺,14岁便挑起了生活重担。

    后来,游海仙跟着当时大相国寺内玩幻术的石傻子、快手张、张三邦等学会了幻术表演。游海仙聪明伶俐,将学来的幻术翻新花样,所以每次演出均十分受观众欢迎。

    《相国寺特种娱乐调查》这样记载:游海仙是万法堂幻术团主任,能玩幻术600多种,以《万国来庆》《借物还物》为好,每天可有10元收入,在众多幻术表演中收入最高。当时有人在看过游海仙的幻术表演后非常惊讶,说每一个看游先生幻术的人,都很惊奇他戏法的巧妙,都会从腰包中掏出铜钱来给他买馍吃,都会在看完他玩的戏法后情不自禁地发出喝彩的声音来。

    游海仙父母去世后,他便带着徒弟到上海新世界去玩幻术,之后又到了无锡、苏州、常熟、昆山、丹阳、镇江、扬州、南京、蚌埠、徐州等地。在无锡,他遇到了幻术大师鹏春,两人对南北方的幻术进行了交流,游海仙学到了南方的各种幻术。

    游海仙共收了10个徒弟,开封市杂技团曾经的团长朱明礼是其徒弟之一。游海仙还编写了一本《幻术易知》,由河南教育厅推广部出版。1928年河南省教育厅创办游艺训练班,游海仙首先报名受训结束,是六名获得奖状者之一。他的幻术表演获得了很多赠匾和银盾,体现了他在艺术上追求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游先生有爱国思想,常流露在他表演时“卖口”的言词中。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前往西安,后死于战火。

    马华亭武术团

    在大相国寺,这厢游海仙万法堂幻术团表演得人声鼎沸,而二殿前西侧的马华亭武术团的表演也是毫不逊色。

    马华亭,河南扶沟人,生于1900年,8岁开始学艺,曾读私塾4年,20岁到开封,曾办过武术学校,因经费不足,听朋友劝告将武校停办,致力于卖艺。1923年,马华亭来到大相国寺,并在大相国寺内安家落户。

    在大相国寺,马华亭表演武术、打弹弓,兼卖自制的“大力丸”,与他一起表演的还有他的弟弟马富堂、妹妹马素真、儿子马克勤、女儿马玉侠以及徒弟郭汉文、阎金英、许邦强,表演的节目有40多种,最受欢迎的是马华亭的打弹弓,百发百中,人称“神弹弓”。

    马华亭表演打弹弓时,先竖一块人头靶子,然后将耳、鼻、口、眼处各钻个洞,再往洞里塞上火柴。马华亭手持弹弓,站在30米开外,喊一声“打左眼”,手起弹飞,左眼洞里的火柴立刻燃起火光。更绝的是拿活人当靶子:把一枚铜钱放在徒弟的头顶上,马华亭喊一声“起”,手起弹飞,将那枚铜钱打飞,却不伤徒弟的一根毫发。每每看他的表演都令人想起武侠小说中所说的“百步穿杨”“箭射金钱”。马华亭主要是借此表演来推销他的“大力丸”。大相国寺竹枝词也有一首专说马华亭:“剑影刀光映眼寒,罗圈揖过请包涵。分明制就壮阳剂,改个雅名大力丸。”

    马华亭除精于武术、善打弹弓外,还会捏骨。在河南省举行的第五届国术考试兼射骑比赛大会上,他大显身手,其打弹弓项目获得了李培基和朱绍良赠的“我武维扬”锦旗和银盾。

    杂技诸团和艺人在大相国寺的表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杂技艺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了,在大相国寺内进行表演的杂技团已经不多,但各种杂技团和艺人们在大相国寺的表演、献艺为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大相国寺所谓寺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73年起,大相国寺改建工程竣工,成为人民群众休息游览的场所,“万姓交易”没有了,杂技表演也随之他迁。
作者:岳蔚敏 通讯员:孙璐
(责任编辑:舒湘苑)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