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洛阳市旅游行业创新思路,精准发力,探索出八大旅游精准扶贫模式,解决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内生动力不足、社会力量发挥不够等五个难点问题,走在了河南省及至全国旅游精准扶贫工作的前列。
一、洛阳旅游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借助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这块“金招牌”,洛阳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万余人,带动农民就业16万人,逐步形成了一支产业扶贫的主力军。
目前,全市有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栾川县、嵩县、孟津县),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银杏嘉年华、嵩县天桥沟村),4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0个全国“金牌农家乐”。全市开展接待服务的旅游村374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20个,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800多家,其中乡村旅游景区49个,休闲农业园区和休闲农庄395个,农家乐2400多家,接待床位7.59万张,餐位数18.57万个,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年接待游客2800万人次。

栾川老君山
2010年至今,国家级贫困县栾川县,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人均收入从4784元增长至9175元,贫困人口下降了近2万人。其中,发展了庄子村、拨云岭村、西沟村、朱家村等旅游专业村35个,发展农家宾馆1178家,总接待床位3.5万张,旅游带动从业人员3.2万人;有18个贫困村、2085户贫困户、6693人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实现脱贫致富。

栾川乡村风光
国家级贫困县嵩县,以旅游业“统领一产、融合二产、带动三产”,实施“旅游+美丽城乡”、“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社会公益”、“旅游+精品民宿”等旅游精准扶贫“四大行动计划”,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8.46万人减少到4.67万人。
二、创建八大乡村旅游扶贫模式
(一)“景区带村”扶贫模式:洛阳栾川县、嵩县、汝阳县属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的伏牛山区,拥有世界级旅游资源,通过资源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景区49家,其中5A景区3家,4A级景区7家,年游客量近3000万人次。

2013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考察重渡沟风景区乡村旅游发展。
栾川县的重渡村,地处深山沟壑,曾是远近闻名贫困村。如今的重渡沟村,成为“中国农家宾馆第一村”,全村95%的农户经营农家宾馆,拥有床位11824张,年人均收入2.7万元,家产超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农户越来越多。带动周边乡镇从业人数达到3.6万人,综合收入超过6亿元。汪洋副总理高度评价重渡沟村旅游扶贫的做法,说:“我在这里看到了旅游的希望,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前景,希望栾川的路子越走越宽,带动老百姓们致富。”
(二)“公司+农户”扶贫模式: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农户自我成立合作社,代表农户利益与有关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嵩县天桥沟村,与车村镇和林安公司联合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32家贫困户以农舍、林地、苗圃等资源作价入股,全部变成了旅游开发公司的股东,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除获得每亩700-1000元不等的地租收入外,有的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来,获得了稳定的薪金收入。
陕西海升集团在洛宁县上戈镇建设的大型休闲、观光、采摘、科教为主苹果主题公园,实施单元承包,以50亩为单位,实行农户包产定量,多出部分收益为农户所有的政策,免费技术培训和优先安排当地贫困群众进公司务工,210户群众(其中贫困户43户)靠发展现代矮砧高效苹果致富,在洛宁县引发了一场“苹果革命”。

2016年4月15日汪洋副总理在孟津县十里香草莓基地调研
(三)休闲农业带动模式:洛阳市休闲农业发展迅速,休闲农业园区和休闲农庄395个,先后投入资金10亿元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项目,带动1200多家经营单位,3000多农户参与,人均增收5000元。孟津县以体验农耕生活和采摘为主题,叫响“来孟津耍吧”的口号,努力打造集“观光、体验、餐饮”于一体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形成了二十里四季瓜果长廊,总计面积30平方公里,有各类种植养殖创业实体150余家,催生了十里香休闲园、洋丰生态园、银滩生态园、常袋红提园等一批农业休闲园。目前,全县500亩以上农业观光园55个,规模经营面积达8万亩,休闲农业从业人员达1.2万,全年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665.7万人次,实现综合收益7.5亿元。
(四)旅游特色小镇扶贫模式:洛阳市有山水、温泉、健康养生、古村落、历史文化遗产等禀赋优势,非常适合发展旅游小镇,通过旅游小镇带动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魏家坡
孟津县河洛印象地—魏家坡,在传统村落的基础上建设三十六行作坊区、传统美食街、汉婚演艺广场及古民居的环境营造及配套设施,以民俗体验为主,地方特色餐饮为亮点,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购物、品尝名吃于一体的旅游小镇。自2016年试营业以来,游客接待量已超200万人次,形成了“村民有甜头、村干部有干头、游客有看头”的良好局面,为孟津旅游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洛宁爱和小镇
洛宁爱和小镇,由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先生投资兴建。在修复原有古村落的基础上,将3000亩山林沟壑,打造成一座以唐三彩陶瓷艺术为底蕴,以原有村舍为依托的古朴艺术村落。通过举办艺术展、打造工艺美术精品等方式,将扶贫、旅游、文化、传统工艺相结合,为艺术家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构筑了一个平台,最终打造成一个国内独具特色的乡村艺术公园。
孟津县平乐“中国牡丹画第一村”,引进洛阳鼎润实业有限公司入驻经营、运作“中国平乐牡丹画创意园区”,申请注册“牡丹画第一村”商标,按照“公司+园区+画家”的模式,发展签约画师150多名,组织牡丹画创作和实体店销售;建立牡丹画职业培训学校。目前,平乐牡丹画画师队伍人数已达到1000多人,每年有40余万幅作品从这里行销全国,远销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综合收入达1亿元。
(五)易地搬迁旅游脱贫模式:易地搬迁是助力困难群众“挪穷窝、换穷业、断穷根”的有效路径。洛阳市依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开创了搬迁建设与扶贫开发和旅游带动相结合的整体工作思路,取得显著成效。

易地搬迁扶贫建设的汝阳县西泰山风情小镇
汝阳县付店镇牌路村新建豫西风格的西泰山风情小镇,把西泰山景区内的群众全部易地扶贫搬迁到小镇,依托景区搞旅游配套服务,发展家庭宾馆107户,经营家庭宾馆的家庭人均收入1.63万元,高出全县农村平均收入近万元。

汝阳县西泰山风情小镇里的农家院
嵩县将扶贫搬迁与旅游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融入景区、服务旅游、体现特色的搬迁建设原则,推进旅游与农业、林业、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使乡村旅游服务成为搬迁小区的特色主导产业和稳定增收来源。先后建成车村镇黄水村、水磨村、铜河村,白河镇下寺村、上庄坪村和木植街乡石磙坪村等10多个旅游搬迁安置小区,解决了4300名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问题,户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六)“空心村”变身民宿扶贫模式:洛阳市借鉴城乡之间“错位发展”的思路,依托“空心村”山水树林、老屋、石板路、老物件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栾川县拨云岭村、白秫沟村、垢峪村,在大多群众搬至乡镇后,将老屋、老街、土地等闲置资源加以改造,变废弃为神奇,用旅游的激活老村资源,引进岭上人家、慢居.十三月等高端民宿项目,用资金补贴、技能培训等方式,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引导村民回归“田园”,在原住地深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而实现就地脱贫,实现旅居合一。

嵩县白云山自驾游小镇
(七)以“全域旅游”带动“全域脱贫”模式:嵩县按照“5A嵩县”标准,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着力推动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大力实施“572510”工程,即每年打造5个特色小镇,三年覆盖全县16个乡镇;提升7条生态景观廊道,建设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办10个休闲农业观光园。把沿311国道、陆车路等所有干道沿线16个村庄全部建成美丽乡村,助推全域旅游发展。从而实现“全域脱贫”。2017年2月份,嵩县天桥沟白云小镇成功晋升国家3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从“贫困村落”到“美丽乡村”再到“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华丽蝶变。

栾川伏牛山风光
(八)旅游+公益扶贫模式:2017年8月1日至8月20日,“自驾游栾川·高速全免费”旅游扶贫公益行动启动。活动期间,全国所有自洛栾高速栾川站、重渡沟站下站的7座以下(含7座)客车免河南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是一次“交通+旅游+扶贫”的创新尝试。这场历时20天高速免费活动,使涌入A型客车近20万辆免费金额1200多万元,接待全国各地游客11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7.57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0%和70%。
三、着力攻克脱贫攻坚的五大难题
(一)资金整合,解决脱贫工作发展动能不足的难题。
洛阳市采取多种渠道,多方筹措旅游扶贫资金。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利用好发改、农业等相关部门扶贫资金用于重点旅游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获得乡村旅游富民工程中央预算内900万元资金支持,为9个村每村安排补助100万元,用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包括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游客信息服务设施等。
(二)公司+农户,解决脱贫工作内生动力不足的难题。
通过景区+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的方式,让农户获取劳务、薪金、租金、股金等收入,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如洛宁县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使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直接或间接带动2100余贫困群众脱贫。栾川县积极探索将农民“三权”(农村居民住房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大型农机具、农村知识产权、农业设施等纳入贷款抵(质)押范围,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帮助贫困家庭增加农民收入。

孟津县会盟荷花节
(三)智力帮扶,解决脱贫工作人才供给不足的难题。
一是注重发挥基层积极性,选派一批“能人”到旅游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二是按照全省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要求,安排结对帮扶旅游扶贫村与规划单位进行对接,先后为30个帮扶村免费编制旅游扶贫规划,提供专业指导和跟踪服务;三是开展人才结对帮扶活动,与52个旅游村一对一结成对子,开展培训、设计、见习等帮扶活动,指导乡村旅游经营单位硬件设施的提升;四是举办全市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培训班,全年组织参加国家、省、市乡村旅游培训考察6批次270余人,赴北京、浙江、安徽、信阳等地考察乡村旅游先进经验;五是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招募乡村旅游创客,增强创新源动力;打造老手艺创客项目,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增加乡村旅游商品收入;建设创客载体,突出集聚发展;开展基地创建,打造10—20个市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争创5—8个国家级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
(四)爱心帮扶,解决脱贫社会力量调动不足的难题。
在“大美洛阳——洛阳市旅游系统一元爱心公益行活动”中,河南万贞实业集团旗下洛阳万安山野生动物欢乐世界和洛阳隋唐百戏城共提供20万张、总价值3600余万元的门票,分别以每张1元的价格向市民、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销售,所募集资金用于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发建设。为了促进贫困群众就业,栾川县开展“百村千岗”旅游专项扶贫,为栾川籍贫困群众提供1000个旅游系统的工作岗位,其中包含大学生暑期就业实践岗位共120个、暑期农家宾馆服务岗位共830个、旅游景区环卫岗位共50个,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就业。

汝阳杜鹃
(五)协会自律,解决脱贫工作群众主体不足的难题。
孟津县旅游业商会,充分调动旅游从业人员和机构的主体意识,规范旅游从业人员和机构的经营行为,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和机构的自律行为,在行业发挥团结协调互助的积极作用。汝阳县付店镇牌路村风情小镇,居民自主组建西泰山家庭宾馆合作协会,对风情小镇实行统一管理。通过建立协会章程,由居民自主管理、规范旅游接待环境卫生标准、文明礼仪标准、旅游服务标准以及收入分配机制,把涉及到景点观光、餐饮服务和旅游产品销售等行业组建起来,实现规范化管理。
- 洛阳:由“点”到“面”,全域旅游大发展 2017/12/11 10:57:39
- 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连续十年来洛越冬 2017/12/8 11:17:00
- “新洛阳牡丹”入选全国新优乡土树种 2017/12/8 11:11:14
- 密织航空网,打开洛阳空中开放大门 2017/12/5 16:16:10
- 洛阳市二里头遗址入选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17/12/4 16: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