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开封:擦亮金字招牌 彰显文化自信
http://www.hnta.cn 2017/12/11 9:18:3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近年来,开封市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使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日益彰显。

        最近,开封市一位民营企业家王先生正忙着招商,计划在宋城路打造一个专业的书画市场。他告诉记者,文化是开封的金字招牌,开封市又在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对文化产业越来越重视,因此,发展文化产业,肯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文化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近年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向更深层次拓展,开封市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在产业谋划上,我市注重打造完备的产业链条,使文化与市场的耦合度日益提升。比如,菊花文化节和清明文化节作为两大国家级节会,已成为文化与市场融合的典范,两大节会为开封涵养了文脉、聚集了人气,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年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和数百亿元投资。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开封市近几年开始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商业、旅游融合,同时向餐饮、工业、农业、体育等更广的领域和产业融合。为此,我市率先实施“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文化+工业”“文化+农业”等“文化+”行动计划,对“文商旅”融合发展理念进行提升和拓展。近年来,开封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城市形象越来越好,人民群众自信心越来越强,外界对开封评价越来越好的“两强两好”局面,这与“文化+”战略的实施密不可分。

        2016年,全市的GDP总量为1748亿元,一、二、三产比重为16.4∶40.2∶43.4,三产占比高于一产和二产,说明三产对开封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2016年,全市GDP增速为8.5%,三产增速为10.8%。此外,开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66.2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90.34亿元,占GDP比重的5.63%。2013年、2014年,开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河南省排名都是第一,2015年排名第二(2016年文化产业相关统计数据省统计局尚未发布)。这些数字,充分说明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特别是“文化+”战略为开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极大贡献,“文化+”已经成为推动开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项目建设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开封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

        开封市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通过项目运作,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开封市建立了主要市领导亲自部署、市级领导总体协调、责任单位具体推进、督查部门跟踪问效的联动机制,按照谋划一批、提升一批、完善一批、储备一批的建设思路,高标准打造了“一河两街三秀”“一湖两巷三园九馆”“全市十大文化产业项目”“三园五馆一中心”等重大文化项目。开封市在项目推介方面注重策划包装、科技融入、宣传推介。近年来,众多文化产业亮点工程先后竣工,彰显出城市魅力和文化自信:大型原创歌舞剧《清明上河图》、大型方言话剧《宣和画院》等剧目引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大宋御河串联古城内的四河、五湖和十大景点,实现水上体验游和景点观光游的融合和互动;客家源建设项目(珠玑巷)高标准建成完工,成为确立开封为客家人“祖根地”地理标志性建筑群;开封文化客厅成功升级改造,作为开封及中原地区文化传承与交流,文化艺术和艺术品创作、展示、交流的综合平台,并凭借“文化+科技”发展模式成功申报了河南省众创空间(开封市文化创意中心)和河南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随着“文化+”战略深入推进,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一期)、马道街街景综合整治工程、皇宋大观文化产业园等一大批富含文化元素、文化内涵的旅游、城建、会展等项目应运而生。

        今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市文化交流中心、文化艺术品综合交易平台等文化项目建设,特别是恒大童世界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建成后,预计年游客量超1500万人次。这是开封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文化项目,同时也是河南省加快构筑文化高地的重大项目,必将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雄厚财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固然重要,但离不开融资。为此,我市一方面合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尽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开封市将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同棚户区改造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国家棚户区改造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加强项目拆迁、建设、融资工作。2010年,我市抓住国家支持棚户区改造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创造了河南省棚户区改造融资的新模式,取得了22.5亿元的授信;利用御河水系和铁塔光影秀的资产,采用融资租赁形式,取得5亿元授信。近3年来,仅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累计融资超40亿元,为园区项目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通过棚户区改造,我市收储土地1000余亩,为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市委、市政府将文化项目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增长、提振发展信心的关键一环,市财政每年设置3000万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文化旅游项目的研究、启动、引导、支持、贴息、补助和奖励;每年设置5000万元的旅游业发展资金,创建并巩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大力发展提升开封文化旅游产业。结合开封收藏产业的繁荣现状,2016年,该市出台了《开封市非国有博物馆扶持办法》,促进全市非国有博物馆优化发展。

        此外,开封市探索建设新型智库,积极鼓励培养人才。采取激励措施,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各类文化人才的统计和教育培训力度,重视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加大对重要岗位文化管理高层人才引进聘用力度。深化挖掘开封特色,树立开封文化品牌,积极打造会展品牌、演艺品牌、名城品牌。市委、市政府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推动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不断促进文化演艺产业的繁荣。从原来的《大宋·东京梦华》《千回大宋》《银基O秀》到现在的《铁塔传奇》光影秀、《岳飞枪挑小梁王》和《三打祝家庄》,开封市各大景区、各文化企业通过打造一个个文化演艺节目,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和感染力的艺术品牌,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作者:张德卿 通讯员:孙璐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