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融合”织就开封旅游的“花样年华”
http://www.hnta.cn 2017/10/23 9:28:0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一城宋韵,菊香荡漾。在这个秋日里,古都开封所承载的东京梦华、煌煌宋词,穿越了千年时光,化就满城菊花,装点出开封的专属浪漫。此时此刻,秋色满溢。开封这个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以融合发展汇聚强大动力,织就了开封旅游的“花样年华”。
        发展旅游 开封砥砺前行
       《东京梦华录》字字珠玑,言辞中道出北宋东京的万千气象;《清明上河图》气势恢宏,笔墨间绘就古城汴梁的繁华盛景。时至今日,古城开封以 “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奠定旅游产业的发展基石,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城市。当“宋都、菊乡、水城”三大特色成为城市名片,“一条中轴线、两座古塔、三重城池、四水贯都、五大湖泊、六城叠加、七张名片、八朝古都、九个称谓、十种文化”的精炼概括则完美诠释了开封旅游的前世今生。
        开封人热爱这座城市,开封市委、市政府更是将旅游业发展摆在了重要位置。特别是在市十一次党代会上明确了“1234”发展战略,其中的“2”就是指开封未来城市的两个最新发展定位,一个是现代工业城市,一个是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近年,开封主动作为抓机遇、厚积薄发谋跨越,在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道路上摸爬滚打、百折不回,开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有效助推了开封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全市大战略的落地落实。
        2016年,开封市旅游接待量达5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亿元,分别增长13.1%和62.6%,旅游综合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22.8%,文化旅游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6%,居全省第二位。今年前9个月,全市累计旅游接待41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和28.8%。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日,开封市旅游热度不减,游客接待总量达到45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4.6亿元;按7天可比口径算,收入同比增长14.8%。
        当下的开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原经济区与郑汴一体化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及河南自贸区建设“三大机遇”,大力实施“文化+”战略,迎来了厚积薄发的跨越发展时期,一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企业相继落户开封,开封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城市品位持续提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群众生活持续改善,开放的开封先后被中国社科院等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未来10年最具竞争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城市”,2015年因“乘天时地利之势,再现古都之繁华”入选10年以后全国最富有24座城市之一。
        四个融合 助推名城建设
        当前,大众旅游方兴未艾,全域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产业变革日新月异,融合创新大势渐成。数度光阴、多次尝试,开封在推进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勇于创新、摸索前行,用“四个融合”,即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城市管理与旅游业发展的高度融合、传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相互融合、现代商业与旅游业发展的创新融合,开创开封旅游发展的全新局面。
        让旅游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秉持全域旅游思维,依托开封市“两改一建”,逐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营造宜居城市环境、友善旅游氛围,增强城市亲和力、感召力、辐射力,促进了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有机融合、共荣共进。2003年前后,开封就提出了“全城一景”发展思路,致力于推动以“古”闻名的老城区有序开发,开始了“全域旅游”的早期探索。进入新世纪,开封抢抓国家“两改一建”特殊扶持政策契机,进一步加快全域旅游城市规划建设步伐,建设“外在古典、内在时尚、宋韵彰显”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规划引领先行,在城市规划和老城区改造中统筹谋划,突出考虑城市的旅游功能,尊古复古又不拘泥于古。在关照居民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确立了“新宋风”的城市风格并一以贯之,“小式建筑、限高十五、灰色基调、宋式仿古”,这16个字是宋都古城保护和发展确定的基本基调和新宋风城市风格的初步概括。其次,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融入旅游的元素。漫步开封城中,“城市家具”包括但不限于城市道路、公共厕所、路灯杆、候车亭、果皮箱、导识牌等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宋文化”的元素、现代时尚的元素,到处可以看到醒目的中国结、红灯笼、宋词展示。开封已经投入运营的大宋御河水系、正在进行的六大示范街区提升、即将启动的水系一期(广济河段)改造、远期规划的贯通水系三期、全长共10公里的宋都水系,将再现1000年前北宋汴河漕运繁盛的景象,投射出《清明上河图》的影子,诉说着“宋城故事”“开封故事”。这些现实的产品和可期的远景,能让海内外游客明显感受到开封市突出的古城特色和作为宋都的宋风浓郁、宋韵彰显,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开封风格、开封特色、开封气派。
       开封依托“四城联创”,不断优化城市环境,提升了市民和游客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了城市管理与旅游业发展的高度融合。通过“四城联创”的深入实施,开封市民和游客深切感受到了宜居、宜游、宜业新开封的变化,共享创建成果。目前,开封拥有龙亭湖、开封西湖等10个大型城市湖泊,铁塔公园、龙亭公园等14个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8%、绿地率34.6%,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达到86.8%;全市平均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33.4公里,居全国前列;行政审批事项由318项精简至126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城市大数据中心、旅游产业监测运行中心、数字化监督管理指挥中心、天网系统等信息化智慧化管理平台陆续建成,数据共享加快,提升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环水系、环城墙、“七角八巷”、开封夜游等休闲项目给外来到访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市民的自娱自乐是他们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本真的生活状态、自发自然的表演不但愉悦了自己,还感动了游客。可以说,“幸福开封”的理想正在照进老百姓的生活现实,市民的幸福生活成为开封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历史文化名城开封,主打的是宋文化品牌。开封依托节会营销,持续加大城市形象推广力度,不断提升开封城市的知名度、认可度和美誉度,促进了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的相互融合。开封历经八朝,到了北宋时期,东京汴梁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第一大都会,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如何让厚重的历史鲜活起来,让文化轻松灵动起来,让古迹时尚起来,真正做到喜闻乐见、润物无声、轻松活泼、寓教于乐?为了让更多的游客更真切、更全面体验大宋文化的魅力,开封一直在推动景区的“活化”工程,让精美的古典建筑和精彩的情景演出有机融合,努力让游客全方位、立体化体验开封的大宋文化。深入挖掘清明文化、菊花文化、大宋年文化的文化内涵,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推出春季的清明文化节、秋季的菊花文化节是国家级的节会,还有冬季的大宋年文化节、夏季的清凉美食节。通过四个季节不同的文化载体,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让国内外游客在不同的季节在同一个景区有不同的体验。除此之外,各个景区结合自身特色还有一些小的节会活动,消除了国内外游客对历史文化景区重复体验的审美疲劳,让固化的建筑灵动起来、厚重的历史鲜活起来、穿越的体验轻松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化遗产说话,让人们与历史、与文化交流对话,让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植根于游客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大大提升游客的“场景化”沉浸度,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以文化人”的作用。
        开封在文商旅综合体的项目建设上不断创新,接连推出了深受游客喜爱的新业态、新产品,实现现代商业与旅游业发展的创新融合。近20年来,开封旅游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过去常常提到开封旅游的老三篇(龙亭、铁塔、相国寺)、新三篇(包公祠、开封府、清明上河园)都翻过篇了,今日的开封旅游业已经迈进了全域旅游时代。当开封旅游进入新的阶段,开封推出了一系列文商旅综合体,如“一河两街三秀”“一湖两巷三园九馆”,包括“五馆一书城”等项目。随着御河水系、七盛角、鼓楼夜市、开封文化客厅、马道街、鼓楼街、上河城、万膳街、开封西湖等项目免费开放,在这些项目中,把餐饮、娱乐、购物、旅游有机结合,实现了人气很旺、游客爆棚、“食住游购”一体、不是景区胜似景区的文商旅综合体项目,是文商旅创新发展的一种完美融合。
        面对旅游资源,开封人敢想敢干、敢于实践,当“文化+”战略不断向前推进,开封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行业的磨合、组合和深度融合,加速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文化旅游业双赢。通过实施“文化+”理念指导下的规划建设,促进了开封市旅游景区文化主题的深度发掘和产品丰富,促进了开封市特色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开封市旅游业的文化提升和转型升级,为开封市旅游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开封旅游经历精心打造亮相之时,令人惊艳的是历史的厚重和文化韵味的巧妙融合,开封早已成为时来时新、变化不断的旅游名城。大美开封、中原名城,多少人感叹她辉煌的昨天,多少人描画她今天的新景,开封旅游的大美画卷牵动着开封人的心,开封旅游人不断将旅游资源进行融合、转化、传承,迸发出无穷的发展动力,成就开封独有的美好年华。
作者:闫漫 通讯员:孙璐
(责任编辑:陈艳华)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