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开封:春风骀荡 掀开发展新篇章
http://www.hnta.cn 2017/5/3 9:39:55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今年是开封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周年。35年前,为了保护那些曾经是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或近代革命运动和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重要城市及其文物古迹免受破坏,198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24座城市定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开封榜上有名。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价值所在。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历史的传承和信息,蕴含着深邃的文化遗产精华,是每一座城市梦寐以求的金字招牌。拥有4100多年建城史的开封城,从此掀开新的发展篇章。

    一张很有含金量的名片

    人间最美四月天。

    4月的开封,惠风和畅,晴空万里,正是赏春游玩的好时候,来开封市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游客都为开封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优美的风景所折服。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今年恰好是开封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周年。

    “你要是不提起,我还真想不起今年是开封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5周年。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开封的一张很重要、很有含金量的名片,对开封的意义可不一般啊。”4月底的一天,在开封饮食文化博物馆馆长孙润田的办公室里,这位67岁的“老开封”猛然醒悟,“我这还保存着1982年开封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的《开封日报》呢。”他激动地打开办公室里的一个老柜子,从里面抱出一大摞《开封日报》合订本。记者翻开纸张已经泛黄的报纸合订本,在1982年2月16日试刊6号的《开封日报》头版头条的位置,大号标题《国务院批准开封为历史名城》格外醒目。这则来源于新华社2月15日的报道中写道:“我国24个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最近经国务院批准,被定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切实加强领导,做好这些城市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这24个城市是北京、承德、大同、 南京 、苏州 、扬州、 杭州 、绍兴、 泉州、 景德镇、 曲阜、洛阳、 开封、 江陵 、长沙、 广州 、桂林 、成都 、遵义 、昆明 、大理、 拉萨 、西安 、延安。”开封赫然在列。在该期报纸的第四版以《历史悠久文明古国的象征》为题,用了半个版的篇幅发表了24个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简介文字。其中在介绍开封时写道:“古称汴梁。五代后周、北宋均建都于此,称东京,为著名古都之一。文物古迹有铁塔、繁塔、龙亭、禹王台、大相国寺和北宋汴梁城遗址等。”

    新华社的这则报道中指出:“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这些城市今后的建设,既要考虑如何有利于逐步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又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存和发扬其固有的历史文化特点,力求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搞现代化,并不等于所有的城市都要建设很多的工厂、大马路和高层建筑。特别是对集中反映历史文化的老城区、古城遗址、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古建筑、风景名胜、古树名木等,更要采取有效措施,严加保护,绝不能因进行新的建设使其受到损害或任意迁动位置。要在这些历史遗迹周围划出一定的保护地带。”

    这些城市,有的曾是王朝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开封为何能跻身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记者辗转联系上时任开封市文物处处长的王瑞安。由于已经过去30多年,对于当年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事情,他已经记不起太多东西。他说:“当时也没有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也不重视,所以不像后来的几批那样要申报,都是媒体报道出来了才知道开封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于开封能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他在当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认为“开封不愧是一座驰名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他给出的第一个理由是,开封是一座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的古老城市。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梁、晋、汉、周相继建都开封。直到赵匡胤取代后周,在这里建立大一统的北宋王朝,使开封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流的繁华都市。第二个理由是,开封地上地下文物十分丰富,比如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首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塔。他在文章中说道:“古老的开封给我们留下的名胜古迹远不止于此。还有许许多多古代的遗址和遗迹。开封的大街小巷都记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开封的角角落落都流传着美妙动人的传说。”

    开封全市人民的骄傲

    虽然在其后的1986年、1994 年,国务院又批准了第二批、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但在人们心目中,首批公布的24 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分量无疑是最重的。1982年,开封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开封人民欢欣鼓舞,纷纷以各种形式表示庆贺。

    王瑞安在1982年2月19日4版的《开封日报》上发表了题为《愿古都开封更美好》的文章,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和对古城开封发展的美好祝福。他在文章中写道:“15日,喜闻国务院公布开封市为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是古都开封的光荣,是全市人民的骄傲,是对开封城市建设的有力促进。”1982年3月1日《开封日报》头版发表本报评论员文章《历史名城更要文明礼貌》,指出“开封在国内外素负盛名,我们一定要使古都汴梁变成一个文明、整洁、美丽的城市”。从事开封文化历史研究的杨庆化在《开封日报》上发表文章《要珍惜古城特色》,不仅分析了开封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原因,还建议因地制宜,保持古城特色,选择一两条保存老式建筑较多的街道建设旅游街。在一些“老开封”看来,开封获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理所应当的。87岁的“老开封”徐文怀说,凭着开封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开封就应该在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列。

    当时的《开封日报》清楚地记录着当时开封市委开展的一些活动:2 月 26 日,中共开封市委召开万人大会,号召全市人民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去,努力把开封建设成文明、整洁的城市。时任市委书记的邵球在动员报告中提出目标:3月上旬,以“搞好卫生,清洁城市”为中心;3月中旬以“整顿市容,改善城市管理”为中心;3月下旬,以“改善服务态度”为中心,分别掀起3个高潮。紧接着,全市各条战线紧急行动,掀起了建设文明城市的高潮。同时,市政府非常重视对名胜古迹的抢救保护,经过修葺、增补,这些古迹的风采展现在世人面前,反映着历史的沧桑和古城的变迁,吸引着国内外大批学者和旅游观光者。众多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和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丛书《开封》等一系列书籍的出版,使得开封被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向往。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河南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程遂营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旅游方面的研究,曾两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开讲古都系列节目。在他看来,历史文化是历史留给开封的宝贵资源,是开封发展的独特优势和精髓所在。无论是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还是实施“文化+”战略,根都在开封的历史文化,都要以开封的历史文化为基础,传承创新,把开封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变成财富,助推开封发展。

    拉开名城保护序幕

    王瑞安告诉记者:“历史文化名城对古城开封发展太重要了,对文物的价值、地位也太重要了。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们才逐步开始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文物的保护重视起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针,而以城市为中心的开发建设活动和旧城更新改造,给古建筑、文物古迹及其周边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建设性破坏”。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20世纪60年代,英、法、美等国已经开始立法,划定保护区来保护历史地区。1975年,日本开始依法保护传统建筑群地区。1980年,对国外历史城市保护比较熟悉的我国专家学者开始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设想。

    1981年12月28日,当时的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国家城市建设总局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中写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规模一再扩大,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又不注意保护历史文化古迹,致使一些古建筑、遗址、墓葬碑碣、名胜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近几年来,在基本建设和发展旅游事业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有的城市新建了一些与城市原有格局很不协调的建筑,特别是大工厂和高楼大厦,使城市和文物古迹的环境风貌进一步受到损害。如听任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这些城市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久就会被断送,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中提到,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十分注意保护历史名城,意大利的威尼斯完全保存了原来的风貌。法国巴黎旧城区基本保存了原有的布局。美国按照独立战争前的样子,恢复和保护了威廉斯堡十八世纪风光的古城镇。日本在1971年专门发布了《关于古都历史风土保存的特别措施法》。苏联在1949年公布了历史名城名单,把这些城市置于建筑纪念物管理总局的特殊监督之下。“经过商议和征求有关省市自治区建委、文物局、文化局、城建局的意见,我们选择了24个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作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加强管理和保护。”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正式转批了这一请示,公布开封等24座城市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的《文物保护法》第八条规定: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由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这标志着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正式启动。1986年,国务院又公布了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了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6年12月16日,国务院已将131座城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对这些城市的文化遗迹进行了重点保护。

    1985年12月5日,《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开封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并以开封市政府的名义上报省政府。该保护规划确定了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全面控制、重点保护,并确定了保护古都城市格局,保护好现存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传统民俗民居,发掘与开发地下文物,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包公祠等,结合名城保护发展旅游事业六大具体措施,标志着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正式拉开序幕,逐步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和常态化。

    历史文化名城制度设立已经35年了,这期间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正是由于有了这一政策,使包括开封在内的许多历史文化名城得到了保护。正是得益于此,开封“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特色才能留存到今天。

    如今,历史悠久的古城开封,正向世人展现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以文化的力量作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支点,一幅融古贯今的新绘《清明上河图》正徐徐展开,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作者:刘洋,杨莉莉 通讯员:刘纯金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