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洛阳:一样的庆典,不一样的视觉盛宴
http://www.hnta.cn 2017/4/12 15:54:41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

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庆典盛况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一句家喻户晓的话。其实,这句话用在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庆典活动上也是极为合适的,但是要稍作改动——“牡丹文化节本没有开幕式庆典活动,后来随着影响力大了,庆典演出也就有了。”

  的确,任何一样事物都是当时所处时代的产物,其也势必带着当时那个时代的印记。走过35年的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庆典,反映的不仅仅是洛阳的变化,也是一个个时代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从寻找那些开幕式庆典活动的点滴变化找到其特有的时代密码。

  01 穿过啥?从棉布尼龙到高级面料

  当回望牡丹文化节的35年历程时,你会发现,在其最初形成的数年间,除了开幕式、游园赏花和经贸活动外,再就没有什么可让市民参与其中的文化活动了。然而这一尴尬,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而悄然化解。

  1992年,牡丹花会迎来自己的10岁生日,为了隆重庆祝,市里组织了“牡丹花会十周年庆典”。

  在那个时代,列队亮相,展现城市的发展、市民的精神面貌是许多开幕式庆典都会选择的常规动作,因此,洛阳也不例外。在那年的开幕式上,来自我市22个大厂、科研单位的职工,组成了22个彩色形象方阵,踏着整齐的步伐通过主席台。

  曾经参加过此次表演的退休职工陆老先生告诉记者,为了保证队伍的整齐,当时方阵队员都是精挑细选的,从身高到体型,从男女比例到工作表现,都要经过一番筛选评价,因此,能代表企业参加开幕式庆典活动是一件荣耀的事。那时方阵所着的服装材质虽然远没有现在好,但在那个棉布、尼龙盛行的年代,也称得上时尚了。

  透过那些藏在镜头里的牡丹文化节老照片,我们不难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届开幕式庆典的盛大演出在给现场观众留下惊叹和难以忘怀的场景的同时,演员服装也发生着变化,服装面料的选择面不仅更广、更贴身,颜色也变得更加丰富,还融入不少设计元素乃至高科技元素,有了时代赋予的改变。演员在配上演出服装后跳得更带劲,舞得更有型,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声声的赞叹。

  02 演过啥?从花车方阵到明星大腕

  在家住西工体育场附近的孔先生印象里,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庆典活动,不论是在王城公园还是科工贸中心,抑或是西工体育场举办,威风锣鼓、花车方阵、摩托车方阵都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每一辆花车和别人的花车都不一样,置身庆典活动现场,不仅能够感觉到牡丹文化节浓厚的节日氛围,还能感受到洛阳人的精气神。

  除了花车、锣鼓、大型舞蹈等表演,开幕式庆典活动中,国内知名演员、歌手的身影也频频出现。1992年,“唐僧师徒”的扮演者前来助兴;1993年,杨丽萍、蒋大为参加演出;1995年,李默然、宋祖英、韩磊等演员登台;1996年,鲍国安、腾格尔、李娜、殷秀梅等参加演出,随后周涛、朱军、韦唯、阎维文、杭天琪、田震、张也、林依轮、张信哲、周华健、朴树、崔健等名人都先后加入到了各届牡丹花会的庆典活动中。

  35年来,牡丹文化节已经告别了单纯靠赏花游园吸引人们关注的时代,明星大腕四月在洛阳的会聚,成为吸引外地游客来洛,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重要一环。

  03 看过啥?从烟火晚会到灯光秀场

  家住空空导弹研究院的毛先生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牡丹文化节开幕式的庆典活动,因为不仅能够见到众多明星,还能看到一场时间在半小时左右的烟火表演,“因为那时烟火表演完后,就能在体育场周边搜集到好多烟花蛋炸开后坠落的‘小降落伞’。收集齐后,就可以拿到同学面前显摆自己昨天看了开幕式。”

  然而,对伴随牡丹文化节一同成长的人而言,开幕式庆典中再好吃的菜也会让他们感觉到腻烦。因此,当他们在看腻了表演,看厌了烟火后,辛勤的幕后英雄们又设想出了新的“玩法”,给开幕式植入高科技,让大家体味从未感受过的视觉盛宴。

  于是,便有了这两届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庆典活动中,灯光秀与虚拟技术的融入。

  已为人父的毛先生在看了2016年和2017年两届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庆典后,激动地说:“灯光秀太棒了,通过舞台与灯光的互相呼应,看凌波湖变身一片牡丹花海,感受城与人、水与灯的相映成趣,让我的视觉更容易被冲击。”

  35年,开幕式庆典活动的节目变了又变,不变的是洛阳追求节会与城市国际化的步伐;35年,开幕式庆典活动的演员变了又变,不变的是他们为了呈现一台视觉盛宴所付出的努力;35年,时代在变,不变的是洛阳人在牡丹文化节所有活动中那种笑迎八方宾朋的精气神。

作者:张人杰 张光辉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