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文化,源远流长;慎终追远,连绵不绝。古都开封是清明文化最具特色的传承地,3月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我们的节日——清明传统与现代生活”大讲堂在百年名校河南大学拉开帷幕。作为2017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此次大讲堂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大学、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市文联联合承办,旨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与清明文化有着难以言尽情愫的开封通过清明文化节展示出了独特的文化品位和魅力。
一
春风吹拂,天地明净,空气清新;溪水潺潺,草儿绿了,花儿红了,尽享春和景明。
在中国,冬至后的第108天,便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清明节既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贤的宗亲节日,又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自唐宋以来,清明节与开封便有着不解之情缘。一幅《清明上河图》,再现了北宋清明时节的盛世繁华。北宋时期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踏青、祈福、颁新火等清明文化的重要符号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在许多人看来,“踏春祈福、祭祖传训”之所以成为清明承载不变的主题,有来自慎终追远的文化认同,也有源于清明文化的幽远内涵。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述了当时东京城清明节的气氛:“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据宋朝史籍记载:“清明前后十天,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
对古人而言,每当青草依依、清水涟涟之时,人们便呼朋引伴去郊外踏青,不辜负这大好春光。而对于现代人来说,在春日与自然沟通、感受万物复苏的气息,收获的不仅是春之绿意,更引发了人们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也告诫自身应谨慎从事、效法先贤。
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文化与民俗研究所所长彭恒礼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的研究。他说,清明节源于先秦,最初与祭祀鬼神有关。由于寒食节(冬至后第105天)与清明节相邻,人们后来将寒食节、清明节合并成一日,并在清明节举行禁火、祭祖、扫墓等活动。
“北宋在清明节形成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时期,寒食节逐渐淡出,其内容转移到清明节中。由此,清明完成从节气到节日的转变。到南宋时期,寒食节、清明节彻底合二为一。”彭恒礼说。宋朝时,清明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当时,祭奠祖先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民间,清明节期间所有百姓都可以扫墓祭祖,但是新丧不满一周年的必须在清明节当天祭祀。除民间祭祀先祖外,官府还会举办隆重的官祭。从宋太祖开始,每年清明节,官府除了派遣使团在京师祭奠外,还派使团去朝歌等古战场祭奠历朝历代阵亡的将士,并派遣使团赴友好邻邦慰问,祭奠他们的先祖。
千百年来,在这个缅怀已故亲人的日子里,无论是身在故里还是远在他乡,人们都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每当清明节来临,很多深藏于心的惦念、难以忘怀的记忆、举家团聚的亲情陪伴,都会变得更加清晰、具体。
在“我们的节日——清明传统与现代生活”大讲堂中,来自中山大学的康保成教授为大家讲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及其相关习俗的形成与演变”,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讲了“清明节记忆的能动性”,北京联合大学的张勃教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清明节的当代传承与变迁”,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毛巧晖则从新媒体角度讲述了“微信时代清明节习俗的变迁”……在这一天的讲座中,众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从清明文化的内涵、清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清明习俗的传承与创新、清明文化与特色城市、清明习俗与文化旅游产业、寒食习俗的历史与文化、清明文化与移风易俗等角度为大家讲述了清明传统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原来总觉得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很俗气,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国外很多人看起来潮得很。”听了数场讲座,一位大二的学生由衷地说,“原来咱们的中华文化不仅雅致,而且富有生命力,尤其是开封的清明文化节。”
作为一位在开封生活几十年的“老开封”,彭恒礼直言:“清明文化是大宋文化的一部分,是开封人的‘根’,弘扬清明文化就是重新找回开封人的‘根’。”
二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是开封人手中的两件宝贝。而如何运用好这无价之宝,将开封遍地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考验着开封人的智慧。于是,借《清明上河图》之余韵,打造古都清明文化节的创意横空出世。
2009年,开封人把“清明节”三个字演绎成“清明文化节”,看似简单地增加了两个字,却是着眼于全国的一项文化创新。此后连续9年清明节会的成功举办,让清明文化在开封不仅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和弘扬。
2017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不仅让“踏春祈福、祭祖传训”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也让清明文化有了别样的意蕴。而“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的闪亮招牌,更让开封这座空气里淌着宋韵的城市,成为人们感受清明文化的向往之地。
本届清明文化节以“传承文明、拥抱春天”为活动主题,以“宋韵清明、美丽开封”为宣传主题,共组织四大类63项活动。其中,重点清明民俗文化活动16项,重大文化旅游演艺活动10项,开封特色文化艺术精品展系列活动19项,群众文化活动17项。邀请八方宾客共品古都神韵、共赏清明文化、共享清明画卷。
2017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开幕式演出,将围绕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通过艺术形式充分展示清明文化和民俗;紧随其后的2017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踏春大巡游,则进一步突出开封的文化特色,突出群众参与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将举行清明文化大讲堂、“童眼看清明,巧手绘风筝”风筝大赛、首届中国古琴名家荟文化周等一系列富有开封风格、开封底蕴的文化活动。此外还将推出诸如宋代精品文物展、开封摄影名家作品展、汴绣联展、北宋官瓷联展、汴京灯笼张民间艺术展、刘青霞生平事迹展、开封民俗文化艺术展等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展系列活动,将为广大游客带来全新的视觉盛宴。
宋代,人们是极讲究茶道的,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是斗茶的最好时机。近年来,我市大力弘扬宋茶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打造了一批有特色的茶文化品牌,推动了开封茶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今,漫步古城街头,你不经意间会发现,开封市大小茶楼门庭若市。工作之余,邀三五好友泡一壶清茶品饮共话,已成为开封很多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如今,放风筝已发展成广为流行的娱乐活动。
颁新火是清明节的又一个重要习俗,古代四季都要举行一次大的仪式,把旧火灭掉,重新钻木取火,取除旧布新之意。到了宋代,从贵族到高官都能得到新火。由于老百姓也有除旧布新的愿望,后来开封府开始举行向京城百姓颁发新火的活动。清明节这一天,开封府举行仪式,在仪式上钻木取火,钻出新火后,先分发给有关部门,再由有关部门分发给老百姓。
一直以来,我市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更具传统韵味的文化特色、更显开封气派的文化品位、更具时代魅力的文化形式,持续提升清明文化节水平,一个有血有肉、多姿多彩的宋韵清明,已从尘封的历史中重新站立起来。置身宋风浩荡、宋韵悠扬的开封城,人们仿佛穿越千年,激活了文化记忆,丰富了文化体验,感受到了别样的宋韵清明。
三
绽放旷古琴音,闪亮千载回响。
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2017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期间,我市将举办首届中国古琴名家荟文化周大型公益活动,让古老的琴声在中原大地奏响最强音。
2017年古城开封的这个春天,注定不凡。
9年前,当清明文化节破土而出,开封人审时度势,以足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魅力、激活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之在时代变迁中焕发生机,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如今,当缱绻春意在开封人民心中豪情尽抒,“宋韵清明、美丽开封”已紧紧与开封的未来、人民的福祉连为一脉。正如河南大学教授刘坤太所言,开封举办清明文化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运用文化节这种形式回望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还在于它对中华文明传承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这,就是清明文化的魅力。
2015年,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理念,推出“文化+”行动计划,推进文化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如今,在“文化+”战略指导下的清明文化节,持续提升清明文化内涵,促进宋文化传承创新,给予我们前所未有的期待和惊喜。
开封文化厚重,每踏一步都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每一次呼吸都能嗅到古韵墨香。由《清明上河图》展现的清明文化,使开封当之无愧成为清明文化的天然载体。如今的清明文化节,不仅发挥了其传统节日教化人心、匡正风气的功能,更使市民在“踏青祈福、祭祖传训”中,感受先贤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魅力,倡导了文明新风尚,营造了和谐新氛围。
清明文化节挖掘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文化,展现了开封作为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的丰富清明文化内涵。今天的清明节会,把突出民俗、弘扬文化贯穿始终,通过踏青、祈福、敬先贤、踏春大巡游等民俗文化形式,让那些渐行渐远的民俗回到我们的生活里和观赏中。让传统文化习俗回归,让传统民俗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时代的因素与内涵。
从举办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之始,开封人便思考着、探索着清明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和谐交融与互动。为使清明文化焕发新姿,开封人坚持高标准,不断创新思路、提升水平、打造品牌,把举办清明文化节与招商引资、旅游推介结合起来,做到了以节会造势、以节会聚客、以节会促发展,将清明节会打造成展现开封形象,让开封走向世界,令客商纷至沓来。
每年明媚春日中,都会绽放出一个别样的宋韵清明。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以人为本、以史为径,让开封的发展路子越来越清晰。这束承载着古城儿女幸福梦想的文化之光,将文化变风景、将风景变资本、将资本变特色、将特色变实力,也必将以更加令人鼓舞的磅礴气势,作为开封加快发展的重要板块,撑起打造文化高地示范区的新天地。
- 春光明媚 正是踏青好时节 2017/3/30 9:28:34
- 清明文化节九年之变 2017/3/30 9:04:26
- 2017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 4月1日开幕 2017/3/29 15:07:06
- 一笔一画描绘宋韵清明 2017/3/29 15:05:04
- 新机遇下的全域旅游 2017/3/29 14:5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