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许昌市红色教育基地-杨水才纪念馆开展文物征集工作
http://www.hnta.cn 2017/2/16 10:48:5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为做好红色旅游景区杨水才纪念馆提升改造,丰富馆藏藏品,充实陈列展览内容,目前我局已开展对杨水才同志所处时代相关史料,文艺作品及杨水才同志生前所用过的生产,生活工具的征集活动。

    许昌县杨水才纪念馆为展览杨水才同志生平事迹的专题纪念馆,位于许昌市以西20公里处的许昌县桂村乡水道杨村,本馆始建于1969年,2001年恢复重建,2009年再次扩建,截止2013年12月,该馆占地20665平方米,建筑面积975平方米。馆内为现代建筑群体,该馆先后被评定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大中小学生德育基地,国家AA红色旅游点,许昌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许昌市文物保护单位等,自2008年对外全部免费开放。

    杨水才同志1925年6月29日出生在河南省许昌县桂村乡水道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自幼就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6岁随母亲讨饭,12岁就在地主家当童工,是一个在苦水里泡大的穷孩子。1949年元月杨水才同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结束了苦难的生活。在部队上,先后立大、小功各一次,荣获“人民功臣”的光荣称号。1950年11月,光荣复员,回到家乡先后担任了村农会武装委员、互助组长、党支部副书记等职,拒腐防变,被群众称为贫下中农的“铁柱子”。1956年1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带领群众抗旱种麦,创建了“群井归一,五龙上岗”的经验;1963年他创办了桂村农业中学并任校长,培养了大批新型农民。1970年第八期«红旗»杂志介绍了杨水才办学的先进事迹,肯定了桂村农中的办学方向;1964年他带领群众开挖幸福塘,建成了三级提灌,使水道杨村从此结束了干旱的历史;1965年他带领群众植树5万多棵,绿化了村庄和东西两岗,还为周边各村培训嫁接技术人员1300多名。1966年12月4日,从早晨到深夜,在多种疾病的折磨下连续工作了18小时的杨水才,次日凌晨在重绘水道杨崭新蓝图时,活活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作者:网络来源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评论表单加载中...
    正在加载评论列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