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旅游过年文化暖心--2017年济源市春节黄金周综述
http://www.hnta.cn 2017/2/2 14:14:2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农历鸡年,以雾霾、阴冷为主调的天气,丝毫未能阻挡人们旅游过年的出行步伐,济源全域旅游全域绽放,文化庙会年味走心,民俗活动共享共乐,泡汤滑雪冰火两极,游客在旅游中轻松过年,在文化中重温真情。1月27日-2月2日,全市共接待游客80.8万人次,同比增长51.6%;实现旅游收入9668万元,同比增长32%。全市无一例旅游安全事故,无一起旅游服务质量投诉。旅游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一、“祈福逛庙会、滑雪赏冰挂、戏猴泡温泉”三大主题产品彰显文化魅力
2017年是丁酉鸡年,鸡寓意吉祥,象征勤勉。济渎庙文化庙会、黄河三峡山水庙会以及王屋山民俗嗨玩节、天女河闹春大会在春节期间浓墨登场。王屋山敲锣鼓、舞狮子等民间演艺,推铁环、踢毽子等童趣活动精彩纷呈;济渎庙吴桥大马戏、皮影戏、木偶剧等嘉年华演出成为孩子们的最爱,非遗展出成为节日里的文化大餐;黄河三峡为游客呈现了一场以山水为背景、以游船为舞台的乡土大戏庙会展演。
王屋山、南山、九里沟等滑雪场所,受到年轻人的热捧,小沟背冰瀑、青萝河冰挂、天女河冰柱,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往。冷资源刺激热经济,小沟背景区创下历年春节接待游客记录的新高,同比增长33%,天女河赏冰挂、品民俗等活动日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新业态改变老格局,北方旅游淡旺分明的格局被彻底打破,成为近年来我市旅游市场最为火爆的一年。
大年初一,《大闹天竺》首映票房过亿,取景地五龙口景区成为“鸡年黑马”,巨型钢铁美猴王斗战“剩”佛、西游人物cosplay、西游人物稻草人、VR+智慧旅游动感体验……可爱萌猴赚足观众眼球,猴山再续本命年火爆之势。戏猴之余,不少游客选择过把泡汤瘾,亲朋好友聚会一改“吃喝”为“玩乐”,温泉度假区一度出现客满。
二、“回乡学子、探亲游子、家庭亲子”三大出游主体乐享文化大餐
根据假日旅游统计结果,春节期间,济源旅游市场位居前三的是家庭游、探亲游、周边游,回乡学子、探亲游子、家庭亲子汇成出游主流,人们不顾遥远的距离、放弃日常的忙碌、暂停日夜的拼搏,以旅游的方式乐享文化大餐、重温人间真情。地接反馈信息显示,登高祈福、体验参与、美食品尝等项目更具吸引力。道教圣地祈福活动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让游客从文化的视角深度认识济源。
外出反馈信息显示,春节期间,我市选择旅游过年的群众增幅达到40%以上,出行人次趋近于“五一”、“十一”等传统旺季,出行方式以网络预订、自助出行为主,出行目的地更加多元,既有海南、云南、厦门、东北等传统国内游市场,也有台湾、泰国、欧洲等出境游市场。家长带孩子到高校研学、博物馆读史、民俗街体验的越来越多,在旅游中游有所乐、学有所获。
三、“民俗迎春、黄河闹春、演艺报春”三大方式飨客融入文化元素
在娲皇谷度假区,农户+公司的旅游扶贫模式初见成效,依托景区发展,100余户群众有了固定收入,3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富起来的群众,自制花灯,自编自演踩高跷、扭秧歌等民俗活动,自发为游客包饺子、炸油食、蒸年馍,民俗文化营造浓浓年味,和游客一起欢度传统大年。
黄河三峡景区,受益景区发展的周边群众送来亲手制作的具有黄河农村民俗特色的面食糕点,无偿赠送广大游客,登上了网站头条。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硕大无比的枣山、酥香可口的麻糖焦花、色彩斑斓的杂粮馒头……融入了浓郁的黄河文化,融入了回报景区、回馈游客的浓浓真情。
王屋山上,舞狮子、划旱船、唱王屋琴书……景区工作人员和周边群众一起为游客送上精神大餐,农民自酿的桑葚酒、葡萄酒、炉馍、黄焖肉、柿饼、土鸡蛋等则成为热卖产品。游客在“嗨玩”中找回了童年,在美食中品出了年味,在乡韵中忆起了乡愁。
四、“志愿服务、文明账单、微信直播”三大平台开辟文化传播途经
节日期间,活跃在景区的200余名“小红帽”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发布在微信、微博中的“温馨提示微语”成为春节中“醉美的贺年礼”。人头攒动的济渎庙会、人猴同乐的猕猴王国、“一位难求”的景区停车场、排队购票的游船电梯……处处可以感受到文明的气息,文明旅游的理念随着文明城市的创建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
在旅游企业,都有一本“文明账单”,记录着游客的意见和建议,春节菜品不够丰富、庙会环境卫生需要提升、赏冰挂安全放在第一位……互动交流中记录着游客的期待和需求,反映出企业的短板和不足,对照“文明账单”开展的提升则成为日后工作的常态。
济源晨报的假日微信直播,把济源的风土人情、景区景点、特色活动、风味小吃等都囊括其中,成为游客了解济源、了解济源旅游的一扇窗口,也传达出济源人外出旅游过年的新时尚,成为济源人认识旅游、认识外面世界的一条渠道。
一、“祈福逛庙会、滑雪赏冰挂、戏猴泡温泉”三大主题产品彰显文化魅力
2017年是丁酉鸡年,鸡寓意吉祥,象征勤勉。济渎庙文化庙会、黄河三峡山水庙会以及王屋山民俗嗨玩节、天女河闹春大会在春节期间浓墨登场。王屋山敲锣鼓、舞狮子等民间演艺,推铁环、踢毽子等童趣活动精彩纷呈;济渎庙吴桥大马戏、皮影戏、木偶剧等嘉年华演出成为孩子们的最爱,非遗展出成为节日里的文化大餐;黄河三峡为游客呈现了一场以山水为背景、以游船为舞台的乡土大戏庙会展演。
王屋山、南山、九里沟等滑雪场所,受到年轻人的热捧,小沟背冰瀑、青萝河冰挂、天女河冰柱,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往。冷资源刺激热经济,小沟背景区创下历年春节接待游客记录的新高,同比增长33%,天女河赏冰挂、品民俗等活动日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新业态改变老格局,北方旅游淡旺分明的格局被彻底打破,成为近年来我市旅游市场最为火爆的一年。
大年初一,《大闹天竺》首映票房过亿,取景地五龙口景区成为“鸡年黑马”,巨型钢铁美猴王斗战“剩”佛、西游人物cosplay、西游人物稻草人、VR+智慧旅游动感体验……可爱萌猴赚足观众眼球,猴山再续本命年火爆之势。戏猴之余,不少游客选择过把泡汤瘾,亲朋好友聚会一改“吃喝”为“玩乐”,温泉度假区一度出现客满。
二、“回乡学子、探亲游子、家庭亲子”三大出游主体乐享文化大餐
根据假日旅游统计结果,春节期间,济源旅游市场位居前三的是家庭游、探亲游、周边游,回乡学子、探亲游子、家庭亲子汇成出游主流,人们不顾遥远的距离、放弃日常的忙碌、暂停日夜的拼搏,以旅游的方式乐享文化大餐、重温人间真情。地接反馈信息显示,登高祈福、体验参与、美食品尝等项目更具吸引力。道教圣地祈福活动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文化魅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让游客从文化的视角深度认识济源。
外出反馈信息显示,春节期间,我市选择旅游过年的群众增幅达到40%以上,出行人次趋近于“五一”、“十一”等传统旺季,出行方式以网络预订、自助出行为主,出行目的地更加多元,既有海南、云南、厦门、东北等传统国内游市场,也有台湾、泰国、欧洲等出境游市场。家长带孩子到高校研学、博物馆读史、民俗街体验的越来越多,在旅游中游有所乐、学有所获。
三、“民俗迎春、黄河闹春、演艺报春”三大方式飨客融入文化元素
在娲皇谷度假区,农户+公司的旅游扶贫模式初见成效,依托景区发展,100余户群众有了固定收入,3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富起来的群众,自制花灯,自编自演踩高跷、扭秧歌等民俗活动,自发为游客包饺子、炸油食、蒸年馍,民俗文化营造浓浓年味,和游客一起欢度传统大年。
黄河三峡景区,受益景区发展的周边群众送来亲手制作的具有黄河农村民俗特色的面食糕点,无偿赠送广大游客,登上了网站头条。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硕大无比的枣山、酥香可口的麻糖焦花、色彩斑斓的杂粮馒头……融入了浓郁的黄河文化,融入了回报景区、回馈游客的浓浓真情。
王屋山上,舞狮子、划旱船、唱王屋琴书……景区工作人员和周边群众一起为游客送上精神大餐,农民自酿的桑葚酒、葡萄酒、炉馍、黄焖肉、柿饼、土鸡蛋等则成为热卖产品。游客在“嗨玩”中找回了童年,在美食中品出了年味,在乡韵中忆起了乡愁。
四、“志愿服务、文明账单、微信直播”三大平台开辟文化传播途经
节日期间,活跃在景区的200余名“小红帽”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发布在微信、微博中的“温馨提示微语”成为春节中“醉美的贺年礼”。人头攒动的济渎庙会、人猴同乐的猕猴王国、“一位难求”的景区停车场、排队购票的游船电梯……处处可以感受到文明的气息,文明旅游的理念随着文明城市的创建已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
在旅游企业,都有一本“文明账单”,记录着游客的意见和建议,春节菜品不够丰富、庙会环境卫生需要提升、赏冰挂安全放在第一位……互动交流中记录着游客的期待和需求,反映出企业的短板和不足,对照“文明账单”开展的提升则成为日后工作的常态。
济源晨报的假日微信直播,把济源的风土人情、景区景点、特色活动、风味小吃等都囊括其中,成为游客了解济源、了解济源旅游的一扇窗口,也传达出济源人外出旅游过年的新时尚,成为济源人认识旅游、认识外面世界的一条渠道。
作者:网络来源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 过“吉”年,济源旅游玩嗨了! 2017/1/30 15:41:50
- 济源旅游春节爆棚 2017/1/29 14:23:21
- 济源市旅游局 全力抓安全 平安过大年 2017/1/27 18:11:54
- 上好节前党课 筑牢廉洁堤坝 2017/1/24 15:48:14
- 济源市旅游局慰问帮扶林山村贫困户 2017/1/23 10:3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