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将建设会“ 呼吸 ”的海绵城市
http://www.hnta.cn 2017/1/12 8:50:2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自从去年我市提出创建海绵城市以来,一遇到大雨内涝的情形,许多市民就会憧憬:许昌什么时候能建成海绵 城 市 ? 海 绵 城 市 能 缓 解 城 市 内 涝吗?什么样才算是合格的海绵城市?在去年 5 月召开的市委城市工作会议上,我市提出把创建海绵城市试点作为“五城联创”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海绵城市建设省级试点竞争性评审答辩会上,许昌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围。日前召开的全市“五城联创”工作动员会更明确提出,2018 年,我市达到海绵城市省级建设试点创建标准,2020 年达到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这 一 系 列 工 作 的 积 极 谋 划 和 推进,就是要让城市里的河流能“呼吸”、步 砖 能 透 水 ,小 雨 不 积 水 、大 雨 不 内涝,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建设有弹性的“城市海绵体”
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转变城市传统的开发模式,从粗放的建设模式向生态绿色文明的发展方式转变,是一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对比而言,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基础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设计原则。而 海 绵 城 市 则 强 调 优 先 利 用 植 被 草沟、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下沉式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设计理念,强调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合理利用城市雨洪资源,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现雨水径流的有效控制,从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海绵城市以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湖泊水系等建设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实现对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把城市打造成有弹性的“海绵体”,使广大市民享受更加生态、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可以说,许昌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工作基础良好。近年来,我市以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实施了市区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涵盖水质景观、河道治理、生态恢复、景观提升等多方面,并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水系整治的全过程。我市还积极探索海绵技术材料产业化及运用,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能生产再生透水砖、再生植草砖、再生护坡砖等多种产品。目前,城市水系人行步道全部采用透水铺装,市区透水步砖铺装比例在 40%以上。这些,都为海绵城市创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128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敲定
根据我市《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创建实施方案》,至 2018 年年底前,试点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 75%,城市防洪标准达到 50 年一遇,完成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创建任务;2020 年达到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按照海绵城市试点的要求,我市划定了北至新元大道,南至天宝路,东至魏武大道,西至清潩河 35 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科学谋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积极组织实施。不过,要实现海绵城市试点创建目标,就需要对照标准、查找不足、谋划项目、提升改进。根据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自查与评价管理办法》,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需要满足 6 大方面 20 项具体指标要求。建设海绵城市必须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针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谋划问题,在满足 试 点 区 域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要 求 前 提下,市住建局在反复征求各县(市、区)意见后,最终谋划项目 128 个,总投资28.7 亿元,分为 4 大类:政府直接投资项目,共计 18 个,投资 1.36 亿元,主要为已建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改造,由属地政府负责建设;开 发 商 直 接 投 资 项 目 ,共 计 17个,投资 1.14 亿元,主要是新建小区海绵城市建设,由开发企业随新建小区建设同步实施;可 经 营 类 项 目 ,共 计 6 个 ,投 资6.54 亿元,主要是水厂、配套管网等项目建设,市水务局已牵头予以实施;PPP 打 包 项 目 ,共 计 87 个 ,投 资19.66 亿元,包括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改造、市政道路和雨水管网改造、河湖水系与公园海绵城市改造、监测管控能力建设。按照市政府要求,由市住建局牵头组织实施。“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编制各项规划 、确 定 项 目 资 金 来 源 、加 快 推 进 建设,力争如期完成创建目标,把许昌打造成中原地区海绵城市示范标杆。”市住建局局长周新民表示。
把城市中轴线打造成“标杆段”
长达 7 公里的城市中轴线,开启许昌“智慧之门”的金钥匙,由南至北,与科技之星、幸福之门、未来之光等重要节点一起,连缀起了许昌的历史轴、文化轴、产业轴、生态轴。我市确定,将这一核心区段重点打造海绵城市示范项目,成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标杆和示范。“我市谋划了城市中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15 个。特别是景观轴项目中分为 A、B、C、D 四个分区,建成后将综合体现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理念,并将其作为许昌海绵城市科普教育基地。”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马红亮介绍。原来,在中轴景观建设中,我市将综合运用植草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湿地等海绵设施,不仅立足地块自身雨水控制,还将引入周边地块及道路雨水,将雨水净化、滞蓄、下渗并回用于景观环境用水。中轴线上的市创业服务中心是公共建筑,其海绵城市改造的可实施性和可达性较高。在相关规划中,该地布置了丰富的海绵设施,如植草沟、植草砖、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湿塘、干塘等。屋面雨落管设计也是市创业服务中心的一大亮点。建筑与小区内的传统 屋 面 雨 落 管 通 常 是 直 接 接 入 雨 水管,道路雨水径流通过雨水口直接汇入雨水管,这样会在降雨时带来排水系统的压力。而创业中心将传统的屋面雨落管与小区雨水管的连接断开,将雨水引入建筑周边的绿地、雨水花园或湿塘下渗净化。同时,停车场将改造为生态停车场(植草砖),人行道改造为透水铺装,实现小雨下渗,中雨流入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净化下渗,大雨通过雨水管排放,延迟汇入雨水管的时间,缓解排水管渠的压力,降低积水内涝风险。作为市政道路,青梅路的海绵城市改造方案也颇具代表性。其人行道将逐步更新为透水铺装,增加雨水下渗量;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下沉,改造为下沉式绿地,将路面雨 水 通 过 路 缘 石 开 孔 引 入 下 沉 式 绿地,经绿地下渗净化后,超标雨水通过雨水口溢流至市政雨水管道。芙 蓉 大 道 位 于 示 范 区 芙 蓉 湖 外侧,采用城市主干路 II 级标准。其人行道改造为透水铺装,体现海绵城市的“渗”理念;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改造为下沉式绿地,体现海绵城市的“滞、蓄、净”理念;在道路周边集中绿地中设置蓄水设施,用于绿化浇洒。北海龙城小区是新建建筑小区项目,其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利用透水铺装、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景观水体等实现雨水的渗透、滞蓄、净化、回用等,达到缓解内涝、削减污染等多重目标。此外,饮马河、芙蓉湖、北海、鹿鸣湖等采用自然岸坡,清潩河采用格宾石笼、透水连锁砖等生态岸坡,科学合理地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在河道消落带,选用芦苇、水葱、黄昌蒲等水生植物,形成连续的植物过滤带,对雨水进行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形成季节性的湿地景观;城市水系的岸坡、两侧人行步道全部采用透水铺装……漫步莲城,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已初步显现。未来的“海绵许昌”,更加值得期待。
建设有弹性的“城市海绵体”
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转变城市传统的开发模式,从粗放的建设模式向生态绿色文明的发展方式转变,是一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方式和新模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对比而言,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基础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设计原则。而 海 绵 城 市 则 强 调 优 先 利 用 植 被 草沟、雨水花园、生物滞留池、下沉式绿地等“绿色基础设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设计理念,强调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合理利用城市雨洪资源,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现雨水径流的有效控制,从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海绵城市以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公园与绿地、湖泊水系等建设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实现对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把城市打造成有弹性的“海绵体”,使广大市民享受更加生态、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可以说,许昌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工作基础良好。近年来,我市以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建设为契机,实施了市区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工程,项目涵盖水质景观、河道治理、生态恢复、景观提升等多方面,并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水系整治的全过程。我市还积极探索海绵技术材料产业化及运用,实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能生产再生透水砖、再生植草砖、再生护坡砖等多种产品。目前,城市水系人行步道全部采用透水铺装,市区透水步砖铺装比例在 40%以上。这些,都为海绵城市创建奠定了良好基础。
128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敲定
根据我市《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创建实施方案》,至 2018 年年底前,试点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 75%,城市防洪标准达到 50 年一遇,完成海绵城市省级试点创建任务;2020 年达到国家级海绵城市建设标准。按照海绵城市试点的要求,我市划定了北至新元大道,南至天宝路,东至魏武大道,西至清潩河 35 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科学谋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积极组织实施。不过,要实现海绵城市试点创建目标,就需要对照标准、查找不足、谋划项目、提升改进。根据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自查与评价管理办法》,要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需要满足 6 大方面 20 项具体指标要求。建设海绵城市必须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针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谋划问题,在满足 试 点 区 域 海 绵 城 市 建 设 要 求 前 提下,市住建局在反复征求各县(市、区)意见后,最终谋划项目 128 个,总投资28.7 亿元,分为 4 大类:政府直接投资项目,共计 18 个,投资 1.36 亿元,主要为已建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改造,由属地政府负责建设;开 发 商 直 接 投 资 项 目 ,共 计 17个,投资 1.14 亿元,主要是新建小区海绵城市建设,由开发企业随新建小区建设同步实施;可 经 营 类 项 目 ,共 计 6 个 ,投 资6.54 亿元,主要是水厂、配套管网等项目建设,市水务局已牵头予以实施;PPP 打 包 项 目 ,共 计 87 个 ,投 资19.66 亿元,包括建筑与小区海绵城市改造、市政道路和雨水管网改造、河湖水系与公园海绵城市改造、监测管控能力建设。按照市政府要求,由市住建局牵头组织实施。“目前,我们正在组织编制各项规划 、确 定 项 目 资 金 来 源 、加 快 推 进 建设,力争如期完成创建目标,把许昌打造成中原地区海绵城市示范标杆。”市住建局局长周新民表示。
把城市中轴线打造成“标杆段”
长达 7 公里的城市中轴线,开启许昌“智慧之门”的金钥匙,由南至北,与科技之星、幸福之门、未来之光等重要节点一起,连缀起了许昌的历史轴、文化轴、产业轴、生态轴。我市确定,将这一核心区段重点打造海绵城市示范项目,成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标杆和示范。“我市谋划了城市中轴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15 个。特别是景观轴项目中分为 A、B、C、D 四个分区,建成后将综合体现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理念,并将其作为许昌海绵城市科普教育基地。”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马红亮介绍。原来,在中轴景观建设中,我市将综合运用植草沟、雨水花园、透水铺装、雨水湿地等海绵设施,不仅立足地块自身雨水控制,还将引入周边地块及道路雨水,将雨水净化、滞蓄、下渗并回用于景观环境用水。中轴线上的市创业服务中心是公共建筑,其海绵城市改造的可实施性和可达性较高。在相关规划中,该地布置了丰富的海绵设施,如植草沟、植草砖、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湿塘、干塘等。屋面雨落管设计也是市创业服务中心的一大亮点。建筑与小区内的传统 屋 面 雨 落 管 通 常 是 直 接 接 入 雨 水管,道路雨水径流通过雨水口直接汇入雨水管,这样会在降雨时带来排水系统的压力。而创业中心将传统的屋面雨落管与小区雨水管的连接断开,将雨水引入建筑周边的绿地、雨水花园或湿塘下渗净化。同时,停车场将改造为生态停车场(植草砖),人行道改造为透水铺装,实现小雨下渗,中雨流入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净化下渗,大雨通过雨水管排放,延迟汇入雨水管的时间,缓解排水管渠的压力,降低积水内涝风险。作为市政道路,青梅路的海绵城市改造方案也颇具代表性。其人行道将逐步更新为透水铺装,增加雨水下渗量;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下沉,改造为下沉式绿地,将路面雨 水 通 过 路 缘 石 开 孔 引 入 下 沉 式 绿地,经绿地下渗净化后,超标雨水通过雨水口溢流至市政雨水管道。芙 蓉 大 道 位 于 示 范 区 芙 蓉 湖 外侧,采用城市主干路 II 级标准。其人行道改造为透水铺装,体现海绵城市的“渗”理念;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的绿化带改造为下沉式绿地,体现海绵城市的“滞、蓄、净”理念;在道路周边集中绿地中设置蓄水设施,用于绿化浇洒。北海龙城小区是新建建筑小区项目,其建设过程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利用透水铺装、植草沟、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景观水体等实现雨水的渗透、滞蓄、净化、回用等,达到缓解内涝、削减污染等多重目标。此外,饮马河、芙蓉湖、北海、鹿鸣湖等采用自然岸坡,清潩河采用格宾石笼、透水连锁砖等生态岸坡,科学合理地保护河流生态环境;在河道消落带,选用芦苇、水葱、黄昌蒲等水生植物,形成连续的植物过滤带,对雨水进行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形成季节性的湿地景观;城市水系的岸坡、两侧人行步道全部采用透水铺装……漫步莲城,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已初步显现。未来的“海绵许昌”,更加值得期待。
作者:网络来源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 许昌市旅游局传达贯彻市委七届二次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17/1/12 8:55:23
- 专家“点赞”许昌水生态文明建设 2017/1/12 8:52:30
- 第六届中国·鄢陵蜡梅梅花文化节暨第二届网络温泉节幕 2017/1/11 8:58:25
- 许昌市旅游局组织参加110应急联动服务集中宣传活动 2017/1/11 8:50:44
- 许昌市旅游局组织学习省委十次党代会精神和省纪委书记任正晓调研 2017/1/7 11:5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