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守住中华文化的立场,需要传承,需要不断创新。对于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开封人,韩满库对开封、对开封的历史文化有着执着的狂热。10年,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来说,不算漫长,但对于始终关注着她每一步发展的韩满库来说,这10年间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从2006年到2016年间,韩满库的职业生涯从城市规划转入文化发展,从城市空间构建者转为城市文化营造者,角色虽然不同,但文化对他的滋养始终未停止,让文化这一“原点”成为古城复兴的“支点”这一理念,也始终未变。
用文化创意
织就宋都古城的“霓裳羽衣”
开封有佳色,只缘菊意浓。11月的初冬,开封随处可见的菊花浸透了整座城市的每一个毛孔、每一寸肌肤,每一个人都仿佛沾了菊香、蘸了菊意。
自中国开封第34届菊花文化节开幕以来,各项文化、经贸活动犹如灿烂的菊花次第开放,精彩纷呈;各大景区售票处游客排成长队,停车场一位难求,到处游人如织,热闹异常。
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笑脸盈盈的八方游客,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满库顺手点起一根烟,为记者讲述了他数十年来对开封这片热土嚼不尽、难以言表的情感。
1968年,韩满库出生于开封兰考。在这片焦裕禄曾经深深眷恋的热土上,韩满库自小就被焦裕禄的精神深深感染,“我在焦裕禄精神的感染下长大,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以能成为他那样的人为奋斗目标”。
作为一位生于斯长于斯的开封人,韩满库自小就对开封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随着阅历和经验的增加,他开始意识到开封文化在华夏历史文明中的意义。
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资源,怎样才能转化为现代城市竞争所必需的文化软实力、发展硬支撑?无数个清晨、夜晚,徘徊在斑驳的古城墙脚下,这种急切的心情在韩满库心中泛起。如何有效保护古城区内的文化遗产?如何延续历史文脉?如何把文化“活化”?让一直关注开封文化产业发展的韩满库陷入深深的思考。
把一个地方的发展潜力转变为发展实效,顶层设计是最大推手。2008年,开封市委、市政府以老城区为主体设立了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一个让开封更出彩的战略规划就此横空出世,让韩满库激动不已,“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正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最大特色、最大潜力”。
2011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从那时开始,开封积极作为,围绕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以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宋文化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文化繁荣发展的方向更明确、动力更巨大、态势更强劲。
拿一座城作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文化产业,这种大气魄、大视野、大手笔让韩满库尤为兴奋,“这一决策本身就是要重新焕发出宋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
2012年,韩满库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调入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这一调整,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梦想成真,“2006年时,我还是原开封市建委的一位科长,非常关注开封市的旧城改造与保护,并参与到开封市申报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的工作中,希望能为古城开封的复兴发展献计献策。没料到命运兜兜转转,后来竟然梦想成真,我感到十分荣幸”。
时间的足迹,汇聚着前进的力量。发展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韩满库说,我们得天独厚、得史独厚。我们要做的,就是以“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己任,自我加压,深入、充分、系统挖掘开封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是以宋文化为主题,让地下的东西“走出来”,让史书上的东西“走下来”,让“死”的东西“活”起来,以开封悠久的历史文化鼓士气、聚人气、增财气、扬名气、促和气,实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形成走向世界的新的文化发展格局。
守护文化之根 烛照复兴之路
回望千年时光变迁,开封有过北宋“万国咸通”的繁华,也有过被追问“开封何时开‘封’”的尴尬。如今,开封早已打“开”发展大门,诠释发展理念。然而,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守护文化之根,避免割断历史文脉,烛照古城的复兴之路?
开封,一个文化味十足的城市,当有些地方热衷建造“威尼斯之城”“曼哈顿之都”时,它却选择了“封”——建设“全城一景、宋韵彰显”的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
“封”的第一步,是编制规划。2006年,开封编成《宋都古城风貌保护与重现工程规划》。在老城,规定“小式建筑、限高15米、灰色基调、宋式仿古”。在新区,严格控制风格、高度、容积率,利用屋顶、桥梁、路灯等,尽可能“插花”体现“新宋风”。
“封”的第二步,是精确定位。作为中部省份唯一的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以宋文化为特色,以全城一景为亮点,以两环、八区为布局,以八大产业为支撑:“一城”就是13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域;“两环”就是以城墙为主体的休闲开放式环城风光带、以“六河连五湖串十景”为主体的旅游商业文化景观带;“八区”则包括龙亭宫廷文化区,开封府、包公祠府衙文化区,大相国寺、延庆观、铁塔公园宗教文化区,双龙巷、刘家胡同民俗文化区等。
为了让文化把游客留下,感受开封、品味开封,2015年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结合时代发展愿景,对园区未来5年的发展重新定位,将园区范围重新调整为包括古城产业区和清明上河城启动区,总面积合计为19.58平方公里。重新规划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不仅意味着开封文化产业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制高点上,也为开封全方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我们怀着敬畏之情,严格执行规划,对古城进行整体保护,力争不留败笔、不留遗憾、不落骂名。”韩满库表示,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并不是按照《东京梦华录》的记载复古照搬,而是在现有文物古迹修缮保护基础上的规划重建,是在旧城改造、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按照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求的功能区划和重新建设,既是对宋文化的历史传承,又是对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
文化创新激发文化活力
10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市委书记吉炳伟的署名文章《坚持文化自信 建设魅力开封》,详细介绍了我市的发展理念和创新实践。文章一经发表,不仅在全国引起舆论热潮,也在开封市干部群众中引发热议。
一字一句地体会、斟酌,一字一句地感受、推敲。整整一天,韩满库捧着报纸,一边看,一边做笔记,直言受益匪浅:“对开封来说,不但要‘封’——传承文化、深挖资源,更要‘开’——鼓励创意、开发项目。”
近年来,开封以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以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先行示范区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提升了龙亭、铁塔、大相国寺等传统文化旅游景区,并从2013年开始,每年相继推出一大批文化项目,成为把“文化+”战略落到实处、落到项目上的重要载体。
美好的梦想是前进的方向,更是前进的动力。 在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开封,如何继续打造文化产业开放发展新高地?这一个个问题激发着韩满库与他的团队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创造精神,奉献智慧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韩满库说:“依托文化创新理念激发产业发展,依托发展模式创新打造自身特色。在定位和发展目标上,明确了开封是宋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先行示范区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创新提出‘文化+’战略,推出全国首份‘文化+’行动计划,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文化+’的引领下,完美主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倡议发起了‘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文化实力有序提升,文化成果不断涌现。”
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打造文化产业新亮点。从2013年至今,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坚持以“宋文化”为核心品牌,以宋都古城保护与重现工程为依托,以精品文化工程为抓手,将文化发展和城市运营相结合,开展城墙保护与展示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项目,继续推进宋都文化商务区项目(含水系一期及艮岳园林博物馆、960文化创意园等子项目),打造文化产业亮点工程。
从“时间进程”中把握历史与未来,从“空间格局”中审视自身与世界,韩满库说:“我们计划是3~5年,将开封古城北部约4平方公里的范围建设成集宋代宫廷文化、佛禅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饮食文化、宋词文化等于一体的大景区,打造成具有持久竞争力、国内知名的‘全城一景、全域旅游、全产业链’以宋文化为主题的中国传统文化生活体验区和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先行区。”
行棋当善弈,落子谋全局。去年,开封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化+”理念,推出了全国首份“文化+”行动计划,开封的文化理念、文化业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天的开封,在创新发展上充分显露出“开”的锋芒,在文化传承上坚定展示出“封”的朴拙。
文化创新一直在路上
“文化需要沉淀,也需要不断创新,需要新鲜的文化创意。”作为一名非专业的“艺术家”,韩满库对文化创意的感悟非常独到。他说,在文商旅融合的背景下,开封本土的历史文化积淀就是文化创意最好的灵感源泉。
曾几何时,国内文创产品由于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质量不高等原因而饱受诟病。如今,这一状况正在开封悄然发生改变:文博机构、旅游景区以及相关企业开始重视文创产品的研发,一大波或是“萌萌哒”或是令人“脑洞大开”的文创产品开始活跃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官瓷十二生肖”“黄河澄泥砚”“九帝御笔”“中国翰园拓片”“车载大头娃娃”“骨瓷八景杯”“菊花香皂”“朕的茶”“宋代钱币册”“特色砖雕”“创意立体地图”“帝王坎儿”“摔碗酒”“金属铁塔”“水晶莲花”……今年菊花文化节期间,在开封各个景区流连忘返的游客无不被这些或妙趣横生或细腻精致的文创产品所吸引。
树叶是我们身边唾手可得的资源,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天波杨府原创的树叶画,选用府内的广玉兰树叶,将菊花、鸟儿、蝴蝶手工画入玉兰叶上,寄托了画者对菊花、对大自然的眷恋之情。
“这些产品独具特色,又符合大众日常需求,很受游客欢迎。”韩满库认为,这些文创产品,用接地气的创意让开封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大众日常用品当中,让大家在使用该产品时,能够用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去解读开封的文化内涵。
因工作原因,韩满库去过国内外许多旅游景点,喜欢购买一些当地的旅游纪念品。通过对比,他坦言,品质差、没有特色、大批量生产雷同产品,已经成为阻碍我市旅游商品发展的三大因素。从2016年开始,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管委会对所辖的景区以及开封文化客厅下了一个“硬任务”,即每个景区最少开发5种文创产品,开封文化客厅最少要开发10种文创产品。
令韩满库意外的是,任务下达之后,各个景区没有推诿,而是在很短的时间相继推出了非常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并且远远超出“额定数目”。“好的文创产品应具备三要素,即文化、人才、市场。”韩满库说,“就开封而言,文化得天独厚,我们也在有针对性地培养文创设计人才,至于这样的文创产品能否经受住市场的检验,还要时间给出答案。”
韩满库说,虽然开封市目前也开发了一些文创产品,受到很多游客的青睐,但整体来说,开封市文创产品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封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这是做文创最好的基础。我们应利用现有非遗项目、历史名人、文化故事等资源不断推出一系列亲民时尚的衍生文创产品,借鉴故宫博物院的成功案例,从产品的定位、细腻的文化、丰富的创意、精美的包装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开封韵味。
文化要创新,是一个承古惠今、博采众长的过程。如今,文化创新已步入亲民时代。作为2016年开封市十大文化产业项目,960非遗文化创意园项目立足开封古城文化传承与复兴,以产业业态为重要设计导引,将成为开封市非遗产品的传播与集散地、文化创意的发源地。正如韩满库所说,文化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而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交流与借鉴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为我所用,方可以实现文化的创新。
- 齐遂林新宋词名人名家朗诵会举行 2016/11/10 9:32:16
- 开封:精彩节会面面观 2016/11/9 11:21:37
- 开封:全域旅游离我们有多远 2016/11/9 11:18:56
- 开封到北京有直达高铁啦 2016/11/9 11:16:11
- 开封杭州携手共进 传承弘扬两宋文化 2016/11/9 1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