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重走丝路,就是重温洛阳丝路史
http://www.hnta.cn 2016/6/22 10:55:22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经过近1000公里的长途跋涉,新华社“一带一路全球行”报道团车队于20日顺利抵达长沙。

  车队每到一地,总能吸引沿途群众前来合影留念。在不少沿途群众和报道团成员看来,此次活动,一路上传播“一带一路”文化,就仿若重温洛阳悠久的丝路历史,让更多人了解洛阳在古丝绸之路形成过程中的地位。

  问候

  武汉的凉和长沙的热

  武汉一直被认为是沿江三大火炉之一,报道团车队18日下午抵达武汉时,却遇到了难得的凉爽天气。

  当日,湖北省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局部降雨量超30年一遇。暴雨使得气温“骤降”至25℃左右,驱走了夏日的闷热。瓢泼大雨哗啦啦敲打着车窗玻璃,能见度甚至一度不到50米,车队不得不打着双闪灯来增加识别度。

  “这是武汉以她特殊的方式来欢迎你们。”在报道团下榻的酒店,一名当地市民如是说。

  可是,随着车队一路南行逐渐“逃离”暴雨云层,气温也越升越高。到了长沙,最高气温竟达到37℃。

  交流

  游客的赞和老乡的亲

  为了留下车队行驶的城市印记,车队分别冒着暴雨和高温拜访两个城市的地标性景点。

  在黄鹤楼景区,有一名来自上海的王老先生硬是冒雨等了十几分钟,待车队全部驶进黄鹤楼景区后,趁机抓拍几张全景照片。“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出发,讲述‘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好故事,这项活动很抓人眼球,也很有意义!”他说。

  “豫C车牌,老乡啊!”在长沙橘子洲景区,来自郑州的游客巫勇敢说。当得知车队从洛阳出发,要行驶两万多公里到达欧亚大陆桥西端的荷兰鹿特丹时,他不由感慨道:“重走丝路,从河南开到荷兰,你们真中!”

  重温

  丝路的长和历史的久

  此次报道团的20余名团员,既有来自新华社、北京电视台、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洛阳广播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的记者,又有来自腾讯、考拉FM等网络媒体的记者,还有视频、图片制作专业人士及志愿者等。

  考拉FM特约记者王甲红是一名职业旅行家,曾到访过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他,对洛阳有种特殊的感觉。

  在他看来,西汉年间张骞出使西域,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贡献。随着东汉王朝的建立,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洛阳,特别是班超从洛阳出发,书写了“三十六人定西域”的传奇故事,甚至派人直至波斯湾,大大延长了丝绸之路的长度,开启了丝绸之路的新辉煌。

  “这次活动的行程,其中一部分就是沿着班超当年走过的路线行进。一路走来,我们就是在重温洛阳丝路史。”王甲红说,他将在网络电台直播工作中,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洛阳故事,让更多人了解洛阳作为丝路东方起点的历史。

作者:张锐鑫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