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洛阳市旅游工作会议召开:合力推进发展目标,扶持行业做大做强
http://www.hnta.cn 2016/6/4 16:01:36 来源:洛阳市旅游局 点击:

  3日下午,洛阳市召开旅游工作会议,重点安排部署今年及“十三五”旅游工作目标任务。会议提出,要认真贯彻国家、河南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 “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标和市委、市政府“9+2”工作布局,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把旅游业打造成“品牌更响亮、秩序更规范、群众更满意”的战略支柱性产业。

  副市长魏险峰参加会议并作讲话。各县(市、区)主管领导,旅游局(委)局长(主任)、市旅发委兼职委员单位负责人,市直相关部门及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旅游商品企业、特色旅游村镇等负责人近300人参会。

  会议传达了市委副书记、市长鲍常勇在5月3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和6月1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就洛阳旅游工作所做的系列讲话精神。

  会上, 栾川县、孟津县、老君山景区、洛阳薰衣草庄园先后做了典型经验发言,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王晓辉做了旅游工作主题报告。

  会议总结了“十二五”及去年的旅游工作,分析了目前洛阳旅游业面临的形势、机遇和存在问题,明确了今年和“十三五”期间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会议提出,2016年洛阳努力实现全年接待游客1.14亿人次,同比增长9.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15万人次,同比增长14.52%。旅游总收入860亿元,同比增长10.26%。到2020年,实现接待游客1.5亿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50亿元。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力争培育1—2家国内知名的大型旅游集团,争取1家旅游集团实现上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75万人。通过努力,到2020年,基本将洛阳打造成名副其实、特色彰显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会议强调,“十三五”和未来一段时间,洛阳旅游业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构建科学可行的顶层设计体系;强化项目支撑,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整合优势资源,创新营销模式,巩固全方位旅游市场促销体系;打造精品品牌,丰富旅游业态,构建多元化旅游产业体系;完善“六位一体”常态化市场监管体系,营造良好旅游环境;注重功能提升,构建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旅游与各类产业融合,提升综合带动效应。会议安排部署了2016年的重点工作:

  一是高品质完善提升旅游发展规划。围绕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目标,高标准做好“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思路、规划布局、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为全市旅游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二是高起点抓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隋唐城国家遗址公园、龙门文化旅游园区、白马寺佛教文化园区、古城保护与整治等历史文化名城重点建设项目、精品景区建设,不断提升游客吸引力。推动白云山、老君山、黛眉山、万安山综合开发、神灵寨等山水景区项目建设,为打造建设伏牛山、沿黄生态旅游发展区夯实基础。

  三是高水平做好旅游宣传营销工作。实施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形象宣传行动,综合运用各类旅游开放平台,深度开发海外客源市场,加强巩固与北欧各国的旅游合作联系,强化与大台、大报、大网的战略合作,综合运用网络、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各种新兴媒体和社交网络,开展在线旅游营销。

  四是高品位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着力打造环城农业采摘之旅、沿黄河农园休闲之旅、伏牛山水度假之旅、西部生态写生摄影之旅四大乡村旅游板块,推进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综合体和全域乡村休闲旅游公园建设,创建省、市级示范县区和特色旅游景观乡镇,打造特色示范乡村,创建精品休闲农庄,建成一批乡村旅游创客基地。2016年全市乡村旅游经营单位星级评定数达到900家,覆盖率达到80%。

  五是高质量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争取“国家旅游局中西部地区旅游标准化培训基地”落户洛阳,持续推进旅游厕所、旅游咨询服务网点、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停车场、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智慧旅游微营销平台,做好WIFI覆盖、智能导游、电子讲解、信息推送、在线营销和预订、智能门禁等建设,推出一批智慧旅游县区、智慧景区、智慧酒店等智慧旅游示范单位。

  六是高要求强化旅游市场监管。推广栾川设立旅游警察经验,加强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联动,完善综合旅游监管和联合执法机制、旅游企业退出机制、第三方暗访常态会机制等,深入开展零负团费、挂靠承包、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专项治理行动,规范旅游企业经营行为,维护游客权益。

  七是高标准做好旅游产业目标考评。依据各县(市、区)、各单位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对各单位、部门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考核,年终总评,排出名次,严格实施奖惩。以硬目标、硬措施、硬考核,促进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八是高效率做好2017年PATA探险旅游与尽责旅游大会暨交易会筹备工作。全力以赴办好此次国际会展,突出洛阳特色,展示洛阳风采,借助国际平台推介洛阳旅游,提升洛阳旅游在海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会议对去年旅游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荣获洛阳旅游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的有: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汝阳县旅游局、新安县旅游局、洛龙区旅游局、孟津县旅游局、嵩县旅游局;荣获全市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的有: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嵩县旅游局、新安县旅游局、孟津县旅游局、汝阳县旅游局、洛宁县旅游局;荣获全市旅游宣传推广工作先进单位的有:栾川县旅游工作委员会、新安县旅游局、孟津县旅游局、嵩县旅游局、洛龙区旅游局、西工区旅游局;荣获全市旅游工作先进企业的有:龙门石窟景区、关林景区、白云山景区、洛阳市博物馆、隋唐城遗址公园、钼都利豪国际饭店、友谊宾馆、雅香金陵国际大饭店、洛阳新闻国际旅游社、洛阳丽都旅行社有限公司、洛阳中国青年旅行社有限公司、洛阳麟翔旅游汽车有限公司、河南万景祥特产开发有限公司、洛阳银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栾川高山渔村休闲度假有限公司、洛阳洋丰果业有限公司。

  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鼓励扶持洛阳旅游行业打造品牌、创业创新,壮大发展,洛阳市出台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奖励扶持意见,会议下达了《意见》文件。据了解,今年洛阳市将从以下几方面扶持旅游行业做大做强。

  鼓励创优创标,发展优质旅游企业品牌。新评定为“全国百强”旅行社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新成立大型旅行社集团一次性奖励3万元。

  新评定的四星级、五星级旅游饭店,分别一次性奖励3万元、10万元。新成立大型旅游饭店集团一次性奖励2万元。

  新评定的国家4A、5A级旅游景区,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30万元。对年度内新创建评定为省级、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万元、30万元。对年内新创建评定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或其它国家级旅游示范区的,一次性奖励5万元。新评定的4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一次性奖励5000元。对在国家、省级旅游商品大赛中获奖的,按国家、省奖励标准给予同等奖励。鼓励旅游企业参加国内旅游商品博览会,凡展销自产商品效益显著的,给予适当补贴。

  鼓励旅游商品研发和创新设计。全市每年组织旅游商品研发和创新设计大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奖励3万元、2万元和1万元;鼓励外地旅游高校、专业旅游设计单位在洛设立分支机构,对有固定办公场所并实质性开展工作一年以上,每家一次性1万元奖励;对于依托洛阳地方特产,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包装研制出的具有鲜明洛阳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的新产品,在拿到相关证书并投入批量生产后,视情况给予适当补助。

  鼓励旅行社引客入洛。接待外地市游客排名前三位的洛阳市旅行社,分别一次性给予3万元、2万元、1万元扶持奖励。从同一客源城市引来一架旅游包机150人以上的,在洛阳星级饭店住宿两晚,参观洛阳4个收费A级景区(含星级牡丹园),给予招徕社3万元奖励。

  从同一客源城市引来一趟旅游专列,普通专列人数不少于360人,动车或高铁专列人数不少于200人,在洛阳住宿两晚,参观洛阳4个收费A级景区(含星级牡丹园),给予招徕社1.5万元奖励;普通专列人数不少于500人,动车或高铁专列人数不少于300人,且在洛阳住宿两晚,游览洛阳4个以上收费A级景区(含星级牡丹园),给予招徕社3万元奖励。国内城市首次开行我市专列的,每趟达到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再给予招徕社奖励1万元。旅游大巴团队参照以上政策执行奖励。

  由旅行社组织的,从同一客源城市引来的自驾游车队,车辆30 台以上,人数不少于120 人,参观洛阳3个以上收费A级景区(含星级牡丹园),在洛阳住宿一晚,给予招徕社5000 元奖励。

  以上各类来洛人数不含导游、司机及工作人员。旅游包机须在洛阳北郊机场落地;大巴车队、自驾游车队来自同一客源城市牌照率80%以上,正常情况下须同时到达。对旅行社组织招揽的来洛团队游客人数统计,以市旅发委智慧旅游团队电子行程单系统统计为准。

  鼓励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年内新评定的3A、2A、1A级旅游厕所分别给予数额不等的资金奖励。

  支持各县(市、区)、旅游企业积极发展智慧旅游。对新申报成功的全市智慧旅游示范县(市、区)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对新申报成功的全市智慧旅游示范景区、智慧旅游示范乡村、智慧旅游示范酒店、智慧旅游示范旅行社分别一次性给予5万元、3万元、3万元、1万元奖励。对新评为国家、省级示范智慧旅游、互联网+或旅游信息化单位的我市旅游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10万元、5万元奖励。

  副市长魏险峰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旅游业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不可否认,与当前“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旅游城市和地区相比,与全市人民的期望相比,洛阳旅游业发展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旅游综合效益不高、国际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等问题,需要认真研究,采取得力措施,有效突破解决。

  魏险峰强调,要聚焦目标任务,聚焦问题导向,聚焦建章立制,聚焦实效红利,立足实际,正视差距,坚定信心,顺势而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步伐,进一步释放旅游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要围绕借势借力、联盟联动、强化协调服务等方面下功夫,突出“建” (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提” (提升服务,提高标准),“讲”(讲洛阳故事,抓宣传营销)、“管”(规范管理)、“创”( 创新旅游产品,加强旅游供给侧改革)等工作重点,不断整合资源产品,促进产业融合,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统领第三产业、优化第二产业、提升第一产业的战略支撑。要围绕务本责实,强化落实,主动作为上下功夫,各级各部门要提升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政策资金扶持,严格目标考核,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硬环境,逐步形成一产围绕旅游调结构、二产围绕旅游出产品、三产围绕旅游提服务、文化围绕旅游创特色、交通围绕旅游保便捷、创建围绕旅游造环境、金融围绕旅游聚资金的良好氛围,形成全市上下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发展合力。(文 任昇 图 郭梓辉)

作者:任昇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