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带您领略三国风光
http://www.hnta.cn 2016/5/30 9:51:14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作为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集合体,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精神鼓舞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文化以其巨大的魅力和特性渗透在各个领域。当文化旅游成为当代人们精神生活享受的朝阳产业时,文化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必定成为文化旅游行业兴旺发达的源泉。文化是旅游产业的灵魂,旅游是实现文化功能的载体。它不仅仅通过独特的城市布局、街景、文物古迹和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见证城市的记忆,传承历史的文脉,体现城市的文化价值,还以它巨大的魅力强劲地展示着城市的综合实力。可以说,未来城市间的竞争,既是经济的较量,更是文化的角力。
    一个城市的文化就是这个城市的集体人格,一个城市的集体人格,就是这个城市文化建设的目标。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许昌作为“汉魏故都”,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其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都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依托资源优势,塑造文化旅游新形象
1依托资源优势,塑造文化旅游新形象
(一)文化资源优势
1.遗址文化资源优势
    许昌是历史文化富矿所在地,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2007年,在许昌灵井镇发现了距今8~10万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被命名为“许昌人”。这一发现打破了西方学术界一直以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学说,填补了东亚人类起源的空白。许昌是夏朝建都地,史称“华夏第一都”,同时也是东汉最后的都城: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迁都于许地。公元221年,曹丕代汉立魏,因“魏基昌于许”,遂称许昌,沿用至今。 

 

    《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织以蓄军资”,揽贤才以建智团,使许昌成为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国演义》120回中,有52回的故事发生在许昌或与许昌有关,使许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家喻户晓。
2.鼻祖文化资源优势
    许昌自古人杰地灵,孕育出了诸多先贤大家,有音乐舞蹈鼻祖葛天氏、华夏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法家鼻祖韩非子、杂家鼻祖吕不韦、九品中正制的创立者陈群、楷书鼻祖钟繇、行书鼻祖刘德升、画圣吴道子、《素书》实战鼻祖张良、补缀《史记》第一人褚少孙、西行求法第一僧朱士行、笑林始祖邯郸淳等。
3.姓氏文化资源优势
    许昌还是诸多姓氏的起源地,如许姓、钟姓、陈姓、文姓、方姓、康姓、殷姓等皆起源于许昌。
(二)区位交通资源优势
    许昌地理位置优越,拥有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优势。现有京广铁路等4条国家干线客货运铁路:京广高铁客运专线已开通,郑万、郑合高铁客运专线在建,高铁客运专线在许昌共设有三个市级站、两个县级站;3条城际铁路(郑州—许昌、许昌—漯河、许昌—平顶山)正在筹建。京港澳高速、兰南高速、永登高速、郑尧高速公路以许昌为中心形成“米”字形的高速公路框架,构成了纵横交织的交通运输网络,使许昌成为名副其实的豫中南公路港。许昌市区距新郑国际机场仅有 50 公里,异地航站楼已投入运营,与郑州共享一个国际机场,且有双向八车道的许昌—航空港快速通道在建。国家实施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西气东输工程等大型基础设施都经过许昌境内,使得许昌区位资源优势更加明显。

 


    据统计,以许昌为中心1小时内自驾车覆盖人口约0.33亿人,2~3 小时的高速公路车程辐射圈覆盖人口约2亿人,1~3小时的高铁车程辐射圈覆盖人口约5亿人,具备庞大的消费群体。
(三)金融环境资源优势
    先后入驻银行机构25家;保险机构39家;证券机构14家,随着许昌区域位置优势的不断凸显和发展潜力的不断提升,金融环境得到了不断优化,各类金融机构入驻数量总和居全省第三。
(四)水生态环境资源优势
    许昌市区迎来南水北调年供水2.26亿立方:北贾鲁河水引入禹州水库,蓄水能力达1.6亿立方,不仅满足了当地发展用水,还为郑州提供了备用水源;黄河水直供长葛、鄢陵,充足的水源不仅满足了生活需求,更为产能落户许昌提供了有力的发展资源。政府着力打造“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惠民目标成为现实,开通护城河“水上公交”,共疏浚河道、美化河岸82公里,使许昌“国家水生态文明示范城”的称号享誉全国。
(五)人口流入增长资源优势
    截至2014年末,许昌市总人口为487.1万人。常住人口为43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2万人,乡村人口234.3万人。城镇化率45.7%。许昌作为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的承接服务区,与航空港融合发展,同时成为国际货运航班机组司乘人员休整基地,外来人口流入量会明显增加。2016年1月28日,《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获得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复。批复中明确,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25万人,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达到190万人,人口的流入与增长,将为城市繁荣增添动力。
(六)靓丽的城市名片资源优势
    许昌市委、市政府领导全市民众通过不懈努力,获得了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数字化先进示范城市等荣誉称号,使许昌城市文化旅游形象和城市美誉度都得到了巨大提升。
2活化历史文化,创建文化旅游新平台
(一)整合资源、科学决策
    近年来,许昌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服务业对许昌经济发展的贡献,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以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带动经济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许昌存有80多处三国历史遗址、遗迹,如曹丞相府、射鹿台、灞陵桥、春秋楼等。其散落的文化旅游资源未能得到较好的整合及开发、利用,没有形成规模化优势,入境游旅客留宿比例小,无力拉动许昌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影响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在许昌市委、市政府的积极倡导和科学决策下,立足于丰富而独特的三国文化资源,依托关公挑袍辞曹遗址遗迹——灞陵桥、关帝庙扩大规模而创建文化旅游新平台,把散落的历史文化串起来、让沉睡的历史文化醒过来、将尘封的历史文化活起来。由此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核心区(三国欢乐城)应运而生。

 

 

(二)精心谋划、精准定位、科学选址
    昌睿文化控股有限公司在研发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核心区(三国欢乐城)项目初期,先后多方位考察了文化旅游项目;多次邀请各行业专家对许昌三国文化进行了细致梳理,解析许昌三国文化特质,把脉许昌三国文化发展方向,形成以曹魏文化、关公文化为脉络的项目整体框架,同时对项目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精准设计定位:
1.汇散落的三国元素为大气豪迈的文化集成;
2.以国学娱乐化概念,打造三国版的“迪士尼”;
3.传承信义理念,营造中国诚信之都;
4.建成全球三国文化爱好者的朝觐地;
5.今天的建筑就是明天的文化遗产。 


    项目委托了国内顶尖的文化旅游创意公司、设计公司、导演团队、建筑公司、咨询机构等,对项目进行了前期研发、中期论证、后期建设。项目以享誉中外的三国曹魏文化和关公文化为两大主题,打造国内一流的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互动、体验、游学、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三国欢乐城”。 项 目的建设目标是:
1.打造国家5A级景区新概念;
2.创建河南文化旅游新地标;
3.塑造许昌文化旅游新形象;
4.体验文化旅游新模式;
5.开创三国版的文化旅游新乐园。
    项目选址依托历史遗址遗迹,旨在展现三国文化的无穷魅力。许昌灞陵桥、关帝庙是全国独特的一处同时供奉关羽和曹操的关帝庙,基于其所展现的关羽忠、义、仁、勇的精神和曹操惜才爱将的情怀,与三国文化产业园核心区(三国欢乐城)所要展现的文化主题相吻合,经多方选址论证PK胜出,项目落户于此。
(三)项目简介
    三国文化产业园核心区(三国欢乐城)坐落于许昌市主城区西部,东起灞陵路,西至朝阳路,北临许继大道,南到许由路,总规划占地面积1485亩,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灞陵桥、关帝庙位居其中。项目概算总投资约66亿元,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 2014年启动建设,计划2019年建成运营。 


1.一期工程
“梦回许都”(动态欢乐游)区,规划用地461亩。其中:(1)三国文化演艺中心占地32亩,可容纳观众1500人,具备三大演艺功能:一是大型融入式互动情景剧《曹操》,观众座椅可结合剧情变化升降、移动、旋转,演出中亦可适时出现水雾、雪花、河流等特效场景;二是环形巨幕4D电影;三是VR(虚拟现实)体验剧《关公》。(2)配套商业占地100亩,包含五大主题业态:一是酒吧小吃街区;二是综合影视中心(电影院线、电影超市、IM私人影院、电影发烧友俱乐部);三是国际综合格斗竞技娱乐中心(酒吧、民俗秀场和竞技赛事);四是三国VR主题公园,兼容电子竞技赛事举办地;五是室内三国儿童乐园(免费为民众服务,保障每天有足够的人流对区域形成繁荣景象)。(3)灞陵南湖水域面积120亩,经营游水项目和幻光赏游;(4)汉字街占地80亩,以汉字演变为题材的特色步行街,创意工作室,书、文、诗、画交易市场等。(5)住宅区占地129亩。 

2.二期工程
    “关帝弘义”(体验欢乐游)区,规划用地419亩。其中:(1)灞陵北湖水域面积92亩游水与南湖贯通;(2)诚信文化区占地185亩,由诚信之门、诚信大道、诚信牌坊、诚信广场、诚信坛、诚信塑像及诚信夜景灯光秀组成,与国宝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帝庙融合在一条南北向中轴线上;(3)民俗风情体验街占地33亩,由陶艺体验区、作坊体验区、诚信交友体验苑、诚信盟约、婚庆体验苑组成;(4)三国特色体验区71亩,设置三国忠、义、仁、勇互动式体验项目等;(5)旅游接待中心及体验展馆占地38亩,承载了游客的集散、咨询、服务和各种特色纪念品、土特产、书画作品展销等功能,以及展示、许昌所辖县、(市)区景点的微缩景观模型,推动许昌周边文化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3.三期工程
    “许君以昌”(智慧欢乐游)区,规划用地为605亩。其中:(1)曹魏文化城占地157亩,由许昌宫、归心广场、归心台及归心阁等汉风建筑组成,主要展现以曹操为核心的汉魏文化、魏武雄风、建安文学、文治武功、广聚贤才、仁义情怀等学习、体验、互动内容,同时融入商业综合体、特色步行街,为民众提供集旅游、休闲、体验、购物、观光、住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2)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占地61亩,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以高层综合体的现代建筑形式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孵化空间,助力企业成长发展;(3)新型国防教育基地占地70亩,国防教育基地通过与军事科研院校的合作,以曹操的《孟德新书》、《孙子略解》为主题内容的三国军事著作进行体验、互动,以现代化高新技术展览、展示、拓展训练,为部队和团队军训、参观、游学提供平台;(4)高校游学培训基地占地99亩,依托辞曹挑袍处是关公走向人生辉煌起始地的文化背景,注入有助力于企业发展昌盛的美好夙愿,也将带来大批的高端游学群体,有效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5)儿童兴趣中心占地50亩,儿童兴趣中心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设置各类职业体验,发掘儿童的兴趣所在,锻炼自身的DIY能力和沟通能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6)灞陵公园及关帝庙占地168亩。 

4.综合配套
三国欢乐城配套项目:
1.贯穿整个项目,每60米设置民俗表演、游人参与的文化节点平台,满足不同游人的需求并增添节庆气氛。
blob.png
2.定制巨型三国名将机器人和木牛流马,载客园区巡游,增添热点、亮点并强力带动特色旅游产品的销售,叫响互动游。
3.广场定期举办民俗表演赛事,如踩高跷、舞狮子、舞龙灯、划旱船、广场舞等,增添节庆氛围和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及亲友团的助力游,形成繁荣盛况。 


4.利用区间停用准轨铁路做载客花车巡游及两侧设置移动摊位,形成常态化的中原关帝大庙会。繁荣地方特色经济,创出独立品牌,实现参与游。
5.建设同期,研发、制作电视动漫连续剧《夏令三国游》,以国际卡通形象小朋友三国游为题材,选取益智故事,如“曹冲称象”、“孔融让梨”等,有问有答,不仅可售各电视台播放,深入千家万户,也为“三国欢乐城”开园做前期宣传铺垫、后期发力,带动实地体验游。
6.搭建先进的网络平台,实现与手机互动,入网自动讲解和全景预览功能。
7.搭建有效的融资平台,为项目顺利落成提供资金保障。
8.组建或依托具有实力的运营团队,同步开展工作。 


最终形成:园区似沧海纳众流而不溢,经典如尺镜含万象而有余。既有独特的文化特质,又有兼容并包的社会适应性和导向性。

3政府构建推进机制,为项目建设护航
    许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国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并提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分期实施”的建设原则,明确了“高起点站位、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进、高水平运作”的实施要求。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项目良好的建设环境和政策扶持:
(一)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政委、以市长为指挥长的项目指挥部;
(二)成立许昌三国文化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三)设立四级会议推进机制,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1、由市委副书记主持的项目推进月例会;
2、由市政府副市长主持的项目半月现场办公会;
3、由区委、区政府主持的项目周例会;
4、由三国文化产业园管委会每天召开各配合单位工作协调会。
(四)围绕三国文化产业园核心区(三国欢乐城),为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市委、市政府精心谋划,拟建设8.13平方公里的三国文化产业园,全力塑造许昌文化旅游新形象,使其真正形成文化旅游目的地。
blob.png
4项目成果
    截至目前,项目共取得了以下成果:
1、许昌市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
2、河南省A类重点项目
3、河南省PPP项目管理中心入库项目
4、河南省旅游局专项资金扶持项目
5、2015年中国旅游投资优选项目
6、国家财政部专项资金扶持项目
7、国家文化部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5项目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的建成将带动许昌文化旅游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助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使许昌市的第三产业链全面升级,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项目的建成运营将会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有效提升城市品位
2、增强城市文化旅游吸引力
3、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4、成为全球三国文化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5、有力拉动河南入境游的市场繁荣
6、逐步实现许昌年旅游留宿人口300万人以上
7、实现年营业额30亿元以上
8、直接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
9、间接解决近5万余人就业问题
10、形成新的税源孵化基地
11、强力助推许昌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
    思想的闭塞可用开放式智慧来启迪,而城市文化旅游的繁荣,则取决于城市的文化抱负,取决于在文化跨越中城市文化资源的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定位高度。而城市文化的定位高度、资源转化和文化抱负,则需要全体公民的共同认知、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实现。

作者:许昌市旅游局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