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千篇一律”VS“萌趣味”——从故宫文创产品革新看开封市旅游商品的发展方向
http://www.hnta.cn 2016/5/10 9:09:3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5月7日上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来到开封。在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厅,他以睿智风趣的表达方式征服了在场观众。他展示的文创产品——“宫廷娃娃”“俏格格”系列钥匙扣、“公主”“阿哥”系列手机壳以及木质微缩家具让观众甚是喜爱。从“千篇一律”到“萌趣味”,故宫文创产品实现了“角色转换”。这种转换不仅为故宫带来可观的收入,还让故宫文化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多接地气 多添创意

        让文创产品活起来

        故宫养了200多只“野猫”。在讲座中,单霁翔展示了这些猫的图片,萌萌的小猫让人心生喜爱。

        “故宫人善待猫,给每只猫都取了名字。养这么多猫干什么用?晚上这些猫站岗、巡逻、放哨、卧底,守卫着故宫。”面对观众的不解,单霁翔打趣地说,“后来故宫开发文创产品时,就将这些猫搬上了手表、丝巾、包包等,还开发了很多以猫为主题的儿童类文创用品。”大家顿时明白了,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记者旁边一位大学生小声对同伴说:“我上个月去北京旅游时专门购买了很多这样的小玩意,可爱、实用,比那些千篇一律的旅游产品有意思多了。”

        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故宫文创产品外观可爱,颠覆了印象中的故宫,脱下高冷、古老的外衣,变得“萌萌哒”,让正襟危坐的故宫变得如此亲切。

        “朝珠”成了耳机、“顶戴花翎”成了防晒伞,还有“朕就是这样汉子”折扇等。据单霁翔介绍,他们以故宫的建筑、馆藏文物等元素进行创作,在突出原创性、艺术性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陆续推出有故宫特色的胶带、瑞兽铅笔、“俏格格”系列钥匙扣、“公主”“阿哥”系列手机壳、真丝披肩、《兰亭序》卡包、故宫文化笔记本、冰箱贴、鼠标垫、充电器、电脑包以及故宫5位皇帝喜欢的五福五代壶。

        “目前,故宫博物院共设计研发了文化创意产品8683种,包含丝绸、书画、首饰、生活用品等不同系列,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单霁翔自豪地说,“同时,故宫的文创产品销售额也从2013年的6亿多元增长到2015年的近10亿元。”

        原来宏大叙事和庄重雍容也可如此“沁人心脾”和贴近百姓。正如单霁翔所说,我们不但要“萌萌哒”,还要有典雅风度;不但脑洞大开,还要心胸开阔;不但要霸气十足,还要接地气。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丰富特色旅游商品。其中,实施中国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重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提升文化内涵和附加值、培育体现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品牌等,都被视为重点发展方向。

        因工作原因,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谢东伟去过国内外许多旅游景点,喜欢购买一些当地的旅游纪念品。通过对比,他坦言,品质差、没有特色、大批量生产雷同产品,已经成为阻碍开封市旅游商品发展的三大因素。

        谢东伟说,故宫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很有创造性,我们很受启发。开封市目前也开发了一些文创产品,比如原创木版年画及包公系列文创旅游品“包贝”系列在第七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上获得银奖,受到很多游客的青睐。但整体来说,开封市文创产品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应利用现有非遗项目、历史名人、文化故事等资源不断推出一系列亲民时尚的衍生文创产品,借鉴故宫博物院的成功案例,从产品的定位、细腻的文化、丰富的创意、精美的包装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开封韵味。

        谢东伟说,好的旅游商品首先应是精品,要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其次要符合大众需求;最后,要丰富文化内涵。一个旅游商品,如果每次看到它,都能让人想到当地的一些文化符号,同时又可以将其长期保存下来,游客自然愿意掏腰包。

        与高科技相互“嫁接”

        凸显传统文化价值

        紫禁城高高的红墙里,昔日的皇帝究竟怎样办公,怎样生活呢?故宫出品了首款儿童类iPad版应用《皇帝的一天》,趣味还原昔日紫禁城的生活场景,深度爆料皇帝一天的生活细节,让孩子们了解皇帝的衣食起居、办公学习和休闲娱乐情况。

        “5点就要起床?皇帝不能偷懒多睡一会儿吗?”“一天两顿饭?堂堂的皇帝竟然得饿着。”“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一天射了300多只兔子?文武双全啊。”听了单霁翔的演讲,观众很好奇,纷纷拿出手机搜索使用《皇帝的一天》APP,让人忍俊不禁的“皇帝同款”顿时俘获了众多观众。

        2013年,故宫博物院借助手机新媒体平台,先后推出多款APP产品,打造“数字故宫”社区。2013年5月,推出首个iPad应用《胤禛美人图》。《胤禛美人图》是清雍亲王(即后来的雍正皇帝)所绘,共描绘了美人读书、观竹、赏蝶、品茗等12个画面,打开美人图,便发现画面中的鲜花微微摇曳,仿若清风徐徐。更神奇的是,用户不仅能点击查看该图的历史背景、构图分析、细节鉴赏,还能点击图中描绘的古玩器物,最大限度地展现美人的生活状态,让古画“活起来”。

        目前,故宫博物院已自主研发并上线了7款APP——《胤禛美人图》《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每日故宫》《韩熙载夜宴图》《故宫陶瓷馆》《清代皇帝服饰》。单霁翔说:“我们借助这种新奇、有趣的方式来诠释文物、文化和历史,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激发读者对文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心,让故宫真正活起来。”

        与此同时,从今年3月4日开始,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正式对外开放,采用全新的高科技让游客一览故宫全貌,基本可了解3个问题,即“故宫是什么”“故宫有什么”“来故宫看什么”。

        与高科技相互“嫁接”,为传统的文化安装“智慧脑”,装上“千里眼”,故宫博物院里的“数字文物”“数字建筑”已全新上线,并且发布英文版,向全世界介绍历史悠久、丰富多元、精彩绝伦的中国故宫。故宫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让旅游妙趣横生,值得开封好好借鉴。

        毫无疑问,故宫是中国博物院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这样一座古老而丰盈的博物院,在面对互联网快餐文化盛行和90后日益成为文化欣赏和消费群体主力的当下,也面临着转型。如何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展现独特魅力,如何将抢救性保护与文化传承实现有机融合?如何通过更有“人情味”和创意的“安全”展示,达到人文历史传承和教育目的?如何在宏大叙事的同时更接地气?如何在开放文化的同时突破狭窄的筹资渠道?

        这些现实而长远的命题,也是开封市博物馆乃至整个旅游行业面对的共性难题。河南大学副校长赵国祥听了讲座后,深有感触。他说,故宫从拓展单一资金渠道到创新展览形式与内容,从全面推行网络预约购票和网络社交平台藏品展览,古老的故宫正焕发出青春的活力。开封作为八朝古都,可开发、利用的历史文化资源并不比故宫少,关键就在创新。

        不能否认,开封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若能通过赋予这些历史传统的东西以新的元素,利用大力开发文化创意创新产品,与高科技相互“嫁接”,改变原来简单的文物仿制品看起来古典、严肃但缺少新鲜生命力的形象,加之利用电商平台、网络媒介以及电影文化媒介等渠道的介入,小众的东西自然就变成了为大众欣赏接受的文化时尚,具备了通俗化、大众化基因。

        历史、文化、传统不是僵化的,它们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拉近与当代人的感情距离,要和时代、时尚形式结合起来。只有这样,开封的文化遗存才能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需求对接,更接地气,融入寻常百姓生活中,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凸显出来,更具鲜活的生命力。
作者:岳蔚敏 通讯员:刘纯金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