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全域绿化打造“清新颜值”
http://www.hnta.cn 2016/3/21 11:07:18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绵延的太行山系,巍峨的王屋山上,锦绣的玉川大地,掀起了植树、造林、绿化的高潮。立体绿化工程、生态廊道构建、林业工程建设……愚公儿女以实际行动为济源的绿色“颜值”加分。
“十二五”以来,济源把林业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狠抓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着力发展林业产业,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
2015年,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73万亩,森林蓄积量384.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4.39%;林业总产值达16.5亿元。济源市被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10个部委确定为“全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被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林业局确定为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市。
城市园林化、山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网格化、镇村生态化……绿色、和谐、美丽、宜居的济源以恢宏的气魄,清晰而真切地绘就在玉川大地上。
造绿,种下满目清新
滚滚春潮中,“绿色”蓝图又徐徐展开——
春天种下一棵树苗,就是种下一份希望。植树节时,各部门、各行业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拿起树苗、铲子、水桶,走出家门,播种一片片绿色的希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
连续11年,以造林绿化为主要内容的“3+1”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按照“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要求,济源市充分利用冬春农闲时间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去年,全市“3+1”造林绿化工作完成义务植树160万株,建设平原林网10公里,完成23个村庄的绿化提升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后续工程3.5万亩。从春到冬,从山岭到平原,济源的生态环境更美了。
荒山造林工作也紧锣密鼓地推进。南山、万洋山、孔山……去年,济源市级重点荒山造林完成0.6万亩,镇级荒山造林完成0.3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衣”,生态得到了改善。一片片林山无形中促进了绿色发展、改善了民生福祉、维护了生态安全,为生态文明和美丽济源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绿化工作有序开展。你看,柳树冒出了嫩芽,小草钻出了地面……到处是清新的绿色。目前,全市有公园绿地91处,总面积35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5平方米。58条城区道路主、次干道绿地率分别达26.6%和22.1%。
十年植树不间断,玉川大地再添绿。2015年,全市共完成林业生态提升工程10.8万亩,其中造林5.68万亩、森林抚育4.02万亩、低效林改造0.6万亩、林业育苗0.5万亩,超额完成任务。
山绿了、城美了。从全市80%的山岭区面积到80%以上的宜游面积,造林绿化给百姓带来了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去年11月初,历时4年多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核查验收;同年9月,市南山省级森林公园被评为首批“中国森林氧吧”。
护林,守住玉川“绿颜”
一片片绿林成就了一个个“森林氧吧”,一项项措施保住了“绿色家园”——
森林防火先行,强化监督管理。针对清明节、“五一”森林火灾高发期,济源市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市级专业森林扑火队建设,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装备和物资建设力度。不仅如此,济源市还投资43万元,在黄楝树林场大亚豁林区建设全市首座森林防火监控塔;投资250余万元,新建防火通道18公里。同时,我市严格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停止天然林的一切商品性采伐,国家级公益林区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全市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发生率低于1‰。
保护野生动物,打击违法犯罪。去年12月,数只白天鹅两次造访我市,并栖居东湖,还有16只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鹳首次集中现身。为此,市林业局成立了保护白天鹅工作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保护鸟类。2015年,市林业部门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合作的华北豹及其猎物红外监测项目,共抓拍各种野生动物种类32种,填补了济源市保护区监测空白。同时,全年共成功救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只(头)。今年以来,林业执法部门共接出警320余起,立案208起,查处181起。保护和查处相结合,有力打击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
科技生态防治,开展专项行动。为确保林木生长质量,市林业局深入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开展“绿剑行动”,对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及人类活动情况进行专项排查。去年,该局共完成飞机施药防治杨树食叶害虫3.5万亩,人工防治1.5万亩,防治效果达到90%。市林业局还投资100万元,建成了林业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库。2015年,全市未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富农,开发林木产业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林木产业,致富一方——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桃花盛开之际,不少游客选择到山上踏青游览。林木在形成规模的同时也成为绿色产业。近年,苗木花卉产业在我市异军突起,现已建成基地3.3万亩。轵城镇的万亩苗木花卉产业基地目前效益已经显现,思礼、承留、克井、五龙口等镇以及玉川、高新等产业集聚(开发)区的苗木花卉产业也是风生水起。据统计,全市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在2015年共完成投资1.45亿元,入驻企业21家,建设面积3.3万余亩。苗木花卉产业在济源成了片、成了带、成了环,成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态、促进群众增收的绿色产业。
马村酥梨、下冶石榴、承留红果……一排排果树形成特色的富民产业,林果业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增长点。这归功于济源市在造林绿化中,充分按照“培亮点、成规模、具特色”的思路,不断壮大林业经济,推动林业增效。2015年,核桃产业集群建设快速提升:新发展核桃栽培面积0.5万亩,完成核桃低产园改造0.3万亩;提升和改造农业精品园区5个,对7万亩核桃进行了抚育改造;培育10个核桃种植高产示范户,亩均核桃产值4000元以上;成立了济源市核桃产业协会,培育市级核桃产业龙头企业3家,全市核桃产业集群产值可达10亿元。
发展林木产业、林果产业离不开科技兴林。2015年,济源市完成《流苏树栽培技术规程》《大果榉栽培技术规程》《三角枫育苗及栽培技术》《太行榆育苗及栽培技术》4个省级地方标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高效农林复合经营技术”获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第一届中国石榴博览会上,我市石榴品种“豫石榴1号”被评为金奖。
林业产业化,林业生态化。植树造林,在提升生态环境的同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产业效益。因林而生态、富饶的玉川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十二五”以来,济源把林业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狠抓森林资源培育和管护,着力发展林业产业,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屏障。
2015年,全市林地面积达到173万亩,森林蓄积量384.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4.39%;林业总产值达16.5亿元。济源市被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家林业局等10个部委确定为“全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被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林业局确定为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市。
城市园林化、山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网格化、镇村生态化……绿色、和谐、美丽、宜居的济源以恢宏的气魄,清晰而真切地绘就在玉川大地上。
造绿,种下满目清新
滚滚春潮中,“绿色”蓝图又徐徐展开——
春天种下一棵树苗,就是种下一份希望。植树节时,各部门、各行业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拿起树苗、铲子、水桶,走出家门,播种一片片绿色的希望……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
连续11年,以造林绿化为主要内容的“3+1”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按照“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要求,济源市充分利用冬春农闲时间大规模开展造林绿化、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开发整理和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工作。去年,全市“3+1”造林绿化工作完成义务植树160万株,建设平原林网10公里,完成23个村庄的绿化提升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后续工程3.5万亩。从春到冬,从山岭到平原,济源的生态环境更美了。
荒山造林工作也紧锣密鼓地推进。南山、万洋山、孔山……去年,济源市级重点荒山造林完成0.6万亩,镇级荒山造林完成0.3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衣”,生态得到了改善。一片片林山无形中促进了绿色发展、改善了民生福祉、维护了生态安全,为生态文明和美丽济源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绿化工作有序开展。你看,柳树冒出了嫩芽,小草钻出了地面……到处是清新的绿色。目前,全市有公园绿地91处,总面积35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25平方米。58条城区道路主、次干道绿地率分别达26.6%和22.1%。
十年植树不间断,玉川大地再添绿。2015年,全市共完成林业生态提升工程10.8万亩,其中造林5.68万亩、森林抚育4.02万亩、低效林改造0.6万亩、林业育苗0.5万亩,超额完成任务。
山绿了、城美了。从全市80%的山岭区面积到80%以上的宜游面积,造林绿化给百姓带来了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去年11月初,历时4年多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核查验收;同年9月,市南山省级森林公园被评为首批“中国森林氧吧”。
护林,守住玉川“绿颜”
一片片绿林成就了一个个“森林氧吧”,一项项措施保住了“绿色家园”——
森林防火先行,强化监督管理。针对清明节、“五一”森林火灾高发期,济源市认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强市级专业森林扑火队建设,加大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装备和物资建设力度。不仅如此,济源市还投资43万元,在黄楝树林场大亚豁林区建设全市首座森林防火监控塔;投资250余万元,新建防火通道18公里。同时,我市严格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停止天然林的一切商品性采伐,国家级公益林区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全市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发生率低于1‰。
保护野生动物,打击违法犯罪。去年12月,数只白天鹅两次造访我市,并栖居东湖,还有16只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鹳首次集中现身。为此,市林业局成立了保护白天鹅工作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保护鸟类。2015年,市林业部门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合作的华北豹及其猎物红外监测项目,共抓拍各种野生动物种类32种,填补了济源市保护区监测空白。同时,全年共成功救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2只(头)。今年以来,林业执法部门共接出警320余起,立案208起,查处181起。保护和查处相结合,有力打击了涉林违法犯罪行为。
科技生态防治,开展专项行动。为确保林木生长质量,市林业局深入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开展“绿剑行动”,对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及人类活动情况进行专项排查。去年,该局共完成飞机施药防治杨树食叶害虫3.5万亩,人工防治1.5万亩,防治效果达到90%。市林业局还投资100万元,建成了林业灾害应急物资储备库。2015年,全市未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富农,开发林木产业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林木产业,致富一方——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桃花盛开之际,不少游客选择到山上踏青游览。林木在形成规模的同时也成为绿色产业。近年,苗木花卉产业在我市异军突起,现已建成基地3.3万亩。轵城镇的万亩苗木花卉产业基地目前效益已经显现,思礼、承留、克井、五龙口等镇以及玉川、高新等产业集聚(开发)区的苗木花卉产业也是风生水起。据统计,全市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在2015年共完成投资1.45亿元,入驻企业21家,建设面积3.3万余亩。苗木花卉产业在济源成了片、成了带、成了环,成为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生态、促进群众增收的绿色产业。
马村酥梨、下冶石榴、承留红果……一排排果树形成特色的富民产业,林果业成为百姓增收致富的增长点。这归功于济源市在造林绿化中,充分按照“培亮点、成规模、具特色”的思路,不断壮大林业经济,推动林业增效。2015年,核桃产业集群建设快速提升:新发展核桃栽培面积0.5万亩,完成核桃低产园改造0.3万亩;提升和改造农业精品园区5个,对7万亩核桃进行了抚育改造;培育10个核桃种植高产示范户,亩均核桃产值4000元以上;成立了济源市核桃产业协会,培育市级核桃产业龙头企业3家,全市核桃产业集群产值可达10亿元。
发展林木产业、林果产业离不开科技兴林。2015年,济源市完成《流苏树栽培技术规程》《大果榉栽培技术规程》《三角枫育苗及栽培技术》《太行榆育苗及栽培技术》4个省级地方标准;“太行山低山丘陵区高效农林复合经营技术”获省级科技成果鉴定;第一届中国石榴博览会上,我市石榴品种“豫石榴1号”被评为金奖。
林业产业化,林业生态化。植树造林,在提升生态环境的同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产业效益。因林而生态、富饶的玉川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作者:王文震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济源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全域旅游工作 2016/3/18 9:21:08
- 济源市领导调研河口村水库旅游开发 2016/3/18 9:08:00
- 济源:以全域旅游发展 引领服务业提速 2016/3/16 16:46:30
- 济源市4处古建筑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3/16 16:29:08
- 济源市旅游局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2016/3/16 16:1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