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古城复兴--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应邀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主题直播节目《政务直通》
http://www.hnta.cn 2016/2/25 8:59:26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次
2月24日21时至22时,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应邀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主题直播节目《政务直通》,走进开封广播电视台直播间,围绕“‘文化+’:古城复兴新引擎”的主题接受主持人专访,与全国听众和网友分享古城历史文化,解读“文化+”引领下开封锐意进取的新作为。
“开封首先是一座古城,有八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开封是一座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北宋时期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创造了文化的辉煌;开封是一座水城,‘一城宋韵半城水’是开封水城的真实写照;开封是一座花城,是培育菊花品种最多的城市、栽培菊花时间最长的城市,也是每年菊花布展最多的城市。10月份来的话,你就可以领略满城尽是黄金甲的景象。”访谈一开始,吉炳伟就饱含深情地向全国听众介绍起了开封。
2015年,开封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提出“文化+”理念。关于开封为什么提出“文化+”,吉炳伟指出,从外因看,是受“互联网+”的影响;从内因看,中国经济发展目前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要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在这个背景下“文化+”应运而生,“文化+”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开封的“文化+”究竟加了哪些?吉炳伟说,开封实施了“文化+旅游”“文化+城建”“文化+会展”“文化+工艺设计”“文化+餐饮”“文化+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市场”10个专项行动。
“文化+”内涵该怎么理解?吉炳伟说,通俗地讲,“文化+”是文化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内涵有三句话:文化是基础,融合是关键,转型是目的。
怎样推动“文化+”落地生根?吉炳伟说,践行“文化+”主要有四点。一是统筹协调。实施“文化+”一定要有顶层设计,开封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文化+”10个专项行动。二是政策引导。“文化+”的落实必须要靠一批一批的项目,必须有税收、产业、奖励等优惠政策,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手续。三是企业主体。“文化+”一定不能政府包办,要以企业为主体来做。四是市场运作。一定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通过股份制改造等市场化的资本运作方式推动“文化+”落地。
谈到对开封“文化+”未来发展的期望,吉炳伟信心满满。他说,希望“文化+”能够成为开封经济发展新引擎,使文化产业成为开封重要的主导产业,实现三个“做大做强”的目标。一是做大做强文化事业。没有文化事业的发展就谈不上“文化+”,今年我们规划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都要加快建设。同时,我们组织策划出版了《文化开封》系列丛书,对开封文化的根脉进行了全方位梳理。二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目前,我们正在打造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和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就是要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三是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文化+”,让开封的工业更有效率、农业现代化更快、城市建设更有风格、健康产业让老百姓更易接受等,促使相关产业发展壮大。
访谈中,吉炳伟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微博和广大网友进行互动,他边和网友交流边认真做笔记。他说,大家提出的把开封打造成宜居城市、保留开封原汁原味的文化等意见都很有借鉴意义。“文化+”,无限大。就开封的名字来说,我认为“开”就是开放、创新;“封”就是传承和坚守。当被网友问道“如果给开封制作一张宣传名片,会在上面写些什么”,吉炳伟笑着说:“开封几千年历史文化很多,如果要给开封写一个广告语,可以用16个字来形容:‘千年古都,菊乡水城,文化开封,魅力无穷’。”
节目接近尾声时,吉炳伟还如数家珍地为广大听众推荐开封小吃和汴绣,还有清明上河园、龙亭、御河、七盛角、小宋城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并热情欢迎全国听众朋友来开封体验“文化+”的魅力。
“开封首先是一座古城,有八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有4000多年的建城史;开封是一座名城,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北宋时期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创造了文化的辉煌;开封是一座水城,‘一城宋韵半城水’是开封水城的真实写照;开封是一座花城,是培育菊花品种最多的城市、栽培菊花时间最长的城市,也是每年菊花布展最多的城市。10月份来的话,你就可以领略满城尽是黄金甲的景象。”访谈一开始,吉炳伟就饱含深情地向全国听众介绍起了开封。
2015年,开封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提出“文化+”理念。关于开封为什么提出“文化+”,吉炳伟指出,从外因看,是受“互联网+”的影响;从内因看,中国经济发展目前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要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新业态,在这个背景下“文化+”应运而生,“文化+”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
开封的“文化+”究竟加了哪些?吉炳伟说,开封实施了“文化+旅游”“文化+城建”“文化+会展”“文化+工艺设计”“文化+餐饮”“文化+健康养老”“文化+体育”“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市场”10个专项行动。
“文化+”内涵该怎么理解?吉炳伟说,通俗地讲,“文化+”是文化与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内涵有三句话:文化是基础,融合是关键,转型是目的。
怎样推动“文化+”落地生根?吉炳伟说,践行“文化+”主要有四点。一是统筹协调。实施“文化+”一定要有顶层设计,开封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文化+”10个专项行动。二是政策引导。“文化+”的落实必须要靠一批一批的项目,必须有税收、产业、奖励等优惠政策,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手续。三是企业主体。“文化+”一定不能政府包办,要以企业为主体来做。四是市场运作。一定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通过股份制改造等市场化的资本运作方式推动“文化+”落地。
谈到对开封“文化+”未来发展的期望,吉炳伟信心满满。他说,希望“文化+”能够成为开封经济发展新引擎,使文化产业成为开封重要的主导产业,实现三个“做大做强”的目标。一是做大做强文化事业。没有文化事业的发展就谈不上“文化+”,今年我们规划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都要加快建设。同时,我们组织策划出版了《文化开封》系列丛书,对开封文化的根脉进行了全方位梳理。二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目前,我们正在打造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和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就是要把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三是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文化+”,让开封的工业更有效率、农业现代化更快、城市建设更有风格、健康产业让老百姓更易接受等,促使相关产业发展壮大。
访谈中,吉炳伟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微博和广大网友进行互动,他边和网友交流边认真做笔记。他说,大家提出的把开封打造成宜居城市、保留开封原汁原味的文化等意见都很有借鉴意义。“文化+”,无限大。就开封的名字来说,我认为“开”就是开放、创新;“封”就是传承和坚守。当被网友问道“如果给开封制作一张宣传名片,会在上面写些什么”,吉炳伟笑着说:“开封几千年历史文化很多,如果要给开封写一个广告语,可以用16个字来形容:‘千年古都,菊乡水城,文化开封,魅力无穷’。”
节目接近尾声时,吉炳伟还如数家珍地为广大听众推荐开封小吃和汴绣,还有清明上河园、龙亭、御河、七盛角、小宋城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并热情欢迎全国听众朋友来开封体验“文化+”的魅力。
作者:付艳波 通讯员:
(责任编辑:张树坤)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
- 开封市各景区奉上“元宵大餐” 打造文化旅游名城 2016/2/23 9:28:50
- 春节黄金周过后我市各景区精彩不断 游客热情不减 2016/2/23 9:24:07
- 春节黄金周后开封市旅游再迎高峰 2016/2/23 8:54:57
- 大宋年文化节: 红红火火年味儿浓 2016/2/22 10:32:43
- 开封年味 引来国家级主流媒体高频关注 2016/2/22 9: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