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旅游动态 >> 地市信息 >> 正文
整合优质资源 催生新乡大健康产业
http://www.hnta.cn 2015/10/22 15:40:23 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点击:
    能不能把新乡旅游与传统优质资源融合发展,形成大健康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带动一二三产业整体提升,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一年来,新乡市初步研究和探索了一条通过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的路子,并积极着手大健康产业规划,联合知名企业,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将新乡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基地。
    转变思路,让新乡传统优势更“优”
    从传统的眼光看,新乡北依太行,南临黄河,距省会郑州仅一桥之隔,历史文化、区位优势、旅游体量、医疗资源、科技创新等特色优势明显。新乡境内的南太行旅游度假区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体量较大,资源丰富;它是中原城市群“十字”核心区重要城市,是豫北地区最大的高速公路、高铁、铁路、国道等综合交通枢纽,500公里半径辐射人口达5亿之多;历史文化厚重,共工治水、武王伐纣、比干剖心、张良刺秦、毛遂自荐、汲冢藏书等,都发生在这里;医药产业发展良好,生物和新医药产业被确定为该市优先支持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南太行主产中药材1017种,素有“天然药库”的美称;新乡医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高校,健康产业科研优势突出;长垣的医疗器械及卫生材料产品覆盖全国市场的70%以上。新乡工业发展良好,在41个工业门类中,新乡占了33个,产业发展方面,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个不好那个好。
    然而,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新乡市委、市政府决策者重新审视后认为,在新常态下,过去的这些所谓的传统优势均已风光不再。如何转变思维方式,找对发展路子,把传统的资源优势变成新的经济发展优势?
    带着这些问题,该市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到深圳、北京、珠三角学习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并聘请国内顶级专家走进新乡,给全市干部作报告,帮助大家开拓思路,转变理念。经过探索和反复研究,市委、市政府逐步理清一条思路:要想在新常态下有更大发展,必须将这些优势资源整合,集聚产业,走融合发展之路,让优势更“优”。
    大健康产业是目前被广泛认为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业,新乡决定以旅游为抓手,融合文化、体育、医药、现代农业等产业,形成新的大健康、大旅游产业,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抢占制高点。
    “旅游+X”,发挥优质资源整合效应
    集聚相关产业,走融合发展之路,说起来轻松,可究竟要怎么融?没有现成经验可学,新乡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后决定,在推进产业融合的初级阶段,以旅游为载体,将旅游与文化、体育、医药、现代农业等相结合,策划开展“旅游+X”系列活动。
    为什么以旅游为载体?早在2012年,新乡就组建了南太行旅游集团,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变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展,管理体制已逐步理顺。整合之后,该市已先后斥资3.8亿元完成了关山迎宾大道的升级改造、通往八里沟景区道路的改扩建以及上八里旅游服务中心等建设项目,解决了多年来制约新乡旅游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今年,该市再次投入3个亿,启动了万仙山旅游服务中心的建设等51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南太行的硬件档次和接待能力,为实施融合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基础。
    “2015中国新乡万仙山国际攀岩节”、“万人盘鼓战太行”、“穿越天险•骑行南太行”、纪念比干诞辰、京华园民族文化节、太极舞动天界山、瑜伽大师聚关山……新乡初步探索“旅游+文体”,将旅游与文化、体育活动融合,让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经过“旅游+文化”活动的带动,连比干庙、潞王陵这些平时游客量较少的人文景观,游客数量也翻了一番;新乡探索“旅游+农业”,将旅游和现代观光农业有机结合,催生了卫辉市唐庄的“万亩桃园旅游文化节”、“封丘长寿之乡树莓采摘节”、原阳黄河滩区以展示农耕文化为特色的“黄河稻夫”休闲基地等一批深受游客喜爱的休闲农业品牌,在带动农业观光游的同时,促进了农民增收;探索“旅游+医疗”,利用辉县“百泉药都”品牌,挖掘传承中药文化,建成中医药博物馆,将旅游体验与中药材种植、加工、治疗相融合,着力打造“南太行健康谷”。
    这一系列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次第登场,催生了一次次“1+1>2”的化学反应。不仅增强了新乡旅游的影响力,还促进了新乡美丽乡村的建设,促进了就业和农民增收。今年上半年该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187.7万人次(其中南太行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112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5%、15.9%。
作者: 通讯员:
(责任编辑:徐鹏)  【回到顶部】 【返回上页】 【关闭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