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是辉县市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而且对打造城市名片、塑造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辉县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坚定不移地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摆在突出位置来培育和发展。
政府主导战略:辉县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理念,采取政府投入、部门投入、民间投入、招商引资相结合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旅游投入,景区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2002年,辉县市政府与北京龙脉温泉集团公司签订了合作开发八里沟景区的协议,计划投资1.2亿元,打造一个精品八里沟景区,此举,开了河南省民间资本进入旅游领域的先河。2007年9月,辉县市与北京华德经济技术发展公司成功达成万仙山景区经营权出让协议。在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政府主导作用也日益明显。1998年以来,全市共多方投入7亿多元,新建和改建扩建了3条通往景区的交通主干道,完善了5条旅游公路;对城区主要交通道路进行绿化、美化、亮化;在各个景区(点)全部开通了移动通讯和有线电话,实现了旅游景区无通讯盲点,并在万仙山、八里沟、回龙、关山、百泉等景区开通了宽带网络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全市各景区以创A和创精品为目标,对照国家有关标准,大力完善停车场、星级公厕,公共信息符号、游客服务中心等设施,景区各类设施明显改善。据粗略统计,2000年以来,全市景区在基础设施投入方面超过1亿元。2005年,关山成功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万仙山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百泉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旅游区。2006年,八里沟和回龙分别创建成为国家AAAA级和国家AAA级旅游区,回龙同时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集团联动战略: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南太行”已经成为辉县旅游对外宣传的形象。“南太行”已然成为了一个品牌。对外宣传实行统一促销。统一印制全市旅游宣传资料,统一组织辉县各景区与旅行社联合行动,统一打造辉县“南太行”旅游品牌,杜绝各自为战、零散宣传的状况。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辉县“南太行”旅游品牌日渐响亮,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教育提升战略:为了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大批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的旅游人才队伍作支撑。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高素质的旅游人才紧缺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为贯彻落实培训战略,实现“人才兴旅”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辉县旅游行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计划每年培训旅游从业人员2000人次,使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率保持在80%以上,一线服务人员参加培训率达到100%。通过不间断地对全市各旅游接待单位的导游讲解员和重点岗位从业人员进行了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