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祥符调传承人关灵凤

2016/11/28 9:07:42来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责任编辑:12301-3

    关灵凤,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剧)代表性传承人,是“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创办的狮吼剧团招收的第一批演员,是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的义女和徒弟。这位十多岁就在舞台上唱红而今已满头银发的老艺术家,仍在自己深深挚爱的艺术长河中,为传承和发展祥符调而苦苦求索。
    关灵凤老人今年86岁,虽然双目失明,但精神矍铄,听闻有人拜访,赶紧招呼大家进屋坐下。记者看到,老人简朴的住所内,挂满了当年她演出时的剧照。老人还向记者展示了她珍藏着的演出道具和服装。
    透过老人珍藏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关灵凤的艺术人生。据老人介绍,她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是流动木匠。“七七事变”后,她随父母逃荒至西安,为了讨口饭吃,她选择了学戏,1942年考入樊粹庭先生创建的西安狮吼剧团,师从常警惕、韩盛岫、张国利等。初入剧团的关灵凤身材矮小,自然条件一般,但她天资聪慧,而且极能吃苦,在所有的学员中练功最为刻苦。通过严格、艰苦的学习,两年后关灵凤已是能文能武,技巧过人。她不仅能熟练掌握豫东调、祥符调的演唱特点,而且对豫西调的演唱也颇有心得,在“狮吼”众多学员中已是出类拔萃的一员。当时关灵凤在家排行老二,许多人都叫她“关二凤”。关灵凤有一副好嗓子,并且接受能力强,学戏3个月就在西安首次演出《秦雪梅吊孝》,连唱一个月嗓子不哑,而且愈唱愈好,被当地观众誉为“金嗓子钢喉关二凤”。关灵凤不仅有常香玉华美、端庄的特点,也有崔兰田沉稳、悲凉的韵味,很快轰动了西安城。在樊粹庭先生的支持下,关灵凤还经常观摩常香玉、崔兰田等豫剧名家的演出,受益匪浅。樊粹庭特地为关灵凤量身打造了唱功戏《汉江女》,1946年此剧在古城西安首演就引起轰动,人们开始注意到关灵凤这位新秀。此后,关灵凤又主演了樊粹庭先生新编的大戏和传统戏,成为豫剧祥符调中一位年轻气盛、才华无量的演员。
    后来,樊粹庭看到关灵凤是不可多得的一棵好苗,便亲自将她介绍到陈素真的门下,正式拜陈素真为师。当时的陈素真在整个中国豫剧界早已是大名鼎鼎、声震四方,被广大观众推崇为“豫剧大王”“豫剧皇后”“河南梅兰芳”。陈素真看了关灵凤的艺术表演之后连连称赞、惊叹不已,不仅当即拍板收她做徒弟,还把关灵凤认为义女,倾心传授技艺。陈素真看她演戏灵性十足,便给她取名“关灵凤”。关灵凤在西安狮吼剧团学艺5年,从艺4年,后来正式转入陈素真创办的“豫光”剧团,协助义母演出,为义母配戏,得到义母的真传,成为豫剧陈派艺术的第一代传人。
    1952年,关灵凤加入开封市和平豫剧团(开封市豫剧团前身),第一次登台演出就赢得满堂彩,她那高、亮、甜、宽、柔、润、高低不挡、真假嗓结合的嗓音,把祥符调悠扬、柔润、缠绵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被人们称为“汴京金凤凰”。正值关灵凤在开封红极一时的时候,一场大病使得她双眼的视力几乎全部丧失,仅右眼微有光感。但关灵凤凭着顽强的毅力刻苦练习,终于重返舞台。关灵凤看不见剧本上的字,就让别人一遍一遍地读给她听。每次演出前,关灵凤必须让人扶她到戏台上反复摸索上下场门、桌椅道具,认准位置,做到心中有数。凡是武打场面,她仗着幼时练就的扎实基本功,与开打对手反复排练,很少失手。排练重头戏的时候,上台需要迈几步、周围的人怎么调度、道具在什么地方,她都牢牢记住,演出时居然不出任何差错。如果是一个不了解内情的观众坐在台下,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眼前的这位扮演双阳公主时连打带唱、扮演白素贞时走爬虎翻乌龙绞柱的年轻演员,是一位双目失明者。关灵凤超出常人的壮举感动了许多观众,也感动了陈素真。为了进一步发扬陈派艺术,陈素真脸贴脸地教关灵凤排戏,手把手地教她动作、身段……毫无保留地把祥符调陈派艺术的绝技,一点一滴地传授给了她的爱徒、义女。
    关灵凤深得陈派艺术的真谛,她根据陈派艺术风格和自身特点,继承并有所发展地演出了许多陈派的代表剧目,如《三上轿》《柳绿云》《三拂袖》等。在这些剧目中,她根据陈派声腔特点和自己嗓音的特质,进一步发展强化了陈派艺术。同时,她还以祥符调和陈派表演艺术为基础,广泛吸取豫剧其他流派之长处,成功地演出了《春秋配》《佘太君点将》《双侯斗》等剧目,逐渐成为一个能“悲”能“喜”、能“文”能“武”的全才演员。关灵凤曾率领全团,在开封有着1700多座位的大众剧场隆重上演了祥符调陈派代表作《三上轿》,连演47场,场场爆满。1982年春,关灵凤率领开封市豫剧团赴首都北京公演豫剧祥符调陈派代表作《三上轿》,一举震动京城。首都各大新闻媒体发表消息后,承担此次演出的长安大戏院预先安排好的几场戏票很快被销售一空,许多没有买到票的人打电话、找门路、托熟人,非要亲眼看一看被誉为“豫剧艺苑里的苦菜花”“双目失明的陈派传人”关灵凤的英姿。50岁的关灵凤走上舞台,宝刀不老,博得了满堂喝彩,征服了台下数不清的观众。关灵凤曾多次受到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1983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派出15人的摄制组为她拍摄了纪录片《她,没有离开舞台》,在全国放映。
    1985年退休后,关灵凤仍活跃在舞台上,为宣传和传承“祥符调”作贡献。她和丈夫、戏曲导演霍林创办了河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康艺豫剧团,专门为残疾人义演;只要有文化下乡等公益性演出,她都积极参加,并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送上他们爱听的剧目;她经常为广播电台的学唱、教唱栏目做点评,帮助戏迷提高演唱技艺;她还精心带徒,为陈派艺术的传承培养人才。2007年,她被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联正式命名为河南省第一批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记者采访期间,还有人登门拜访想跟她学戏。关灵凤说:“只要愿意学,谁学我都教。”

(作者:王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