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河南旅游资讯网”取得
2012年省政府部门网站考核排名第二名好成绩
日前,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2012年度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及政府网站考核结果,我局官方网站——“河南旅游资讯网”较去年又迈进一名,位列省政府部门网站考核排名第二名。
此次考核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服务、交流互动、网站运行、内容保障等五个方面内容,其中我局网站“交流互动”单项在全省厅局位列第一,“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服务”单项分别位列第二,“网站运行”单项位列第三。考核总分达87.88分,较第一名省人口计生委网站差2.7分。
河南旅游网络宣传联盟即将成立
周保建组长表示,今年要通过出台《河南省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成立省旅游信息协会,开展旅游信息化城市试点工作和加快全省旅游信息化基础建设,特别是通过旅游云平台、863项目、旅游同业平台和指挥调度系统等重大项目的推进,加速河南旅游信息化的步伐,实现我省旅游由传统服务向智慧发展的新跨越。
对于宣传联盟工作,他要求,相关省辖市旅游局要高度重视,主管领导亲自抓,明确专人负责抓,积极配合,落到实处,形成真正的旅游宣传联盟协作关系和旅游电子商务共赢体制,共同促进河南旅游信息化的大发展。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积极配合做好旅游宣传联盟的试运行工作,共同推动河南旅游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
信息中心圆满完成清明值班和应急处置工作
清明节“小长假”期间,信息中心领导带班值守,并安排呼叫中心、机房、宣传中心、电子商务等部门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圆满完成了假期值班和应急处置工作。
“小长假”期间,全省12301热线共接听电话3562个;中心机房正常运转、网络通畅、网站安全运行;宣传中心启用了“河南假日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持续更新和上报、发布各类旅游信息近200条;电子商务部全体工作人员假期深入各联票景区,协助景区完成联票会员的接待工作,假期共接待会员6000余人。期间,电子政务部和技术部还圆满解决了其他应急事件处置工作。
河南旅游信息系统及旅行社考察西峡旅游
考察团一行先后考察了西峡各景区的旅游基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情况。李文彬主任希望各省辖市旅游局信息中心要按照全省旅游网络宣传联盟的整体部署,搭平台架金桥,吸引各地优秀旅行社参与进来,加强互动,促进合作,推动我省旅游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信息中心妥善办理政协委员提案
“超级旅行”勇拓省外市场
信息中心与河南邮政联合开发的“超级旅行”系列产品一直备受邮政行业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做出了有益探索。
春节后,受湖北、四川和山西三省省邮政函件局的邀请,信息中心派遣电子商务部工作人员赴三省洽谈合作事宜。经过近两个月努力,行程近
“超级旅行”联票安卓版验票系统开发完成
日前,为提升旅游联票服务水平,中心技术部配合电子商务部开发完成了基于安卓系统的旅游联票远程验票系统。
该系统支持网络远程验票和本地验票两种验票方式。验票设备支持条码、二维码扫描识别,支持磁卡、IC卡等多种卡类读取,还可外加身份证扫描设备,实现对身份证的识别。该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景区门票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提升管理水平,使之更规范、更方便、更人性化。
省导服中心导游实训采风万仙山
我中心三名员工获得网络视听节目审核员资质
日前,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向我中心颁发了上年度通过原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网络视听节目审核员培训证书,宣传中心张笑宇、高强、申志分别获得审核员资质。
张笑宇同志被省直工会评为
工会工作优秀个人
日前,河南省直属机关工会工作委员会下发文件,表彰“2011-2012年度工会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我中心工会副主席张笑宇同志被评为“优秀个人”。一直以来,我中心工会始终坚持关心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的理念,在广大干部、职工间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工程进度
省旅游局信息中心重点项目进展情况
河南旅游云平台机房:视频网站迁移工作完成;微电影网站正在进行虚机运行测试;OA系统、863信息采集系统迁移工作正在进行。中国移动网络光纤已到位。
省旅游局OA系统:已具备使用条件,目前正在购置配套设备。
省旅游863工程:省级涉旅厅局旅游基础信息采集工作正在进行。
河南省旅游服务中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已开始进行系统开发部署。
情况通报
2013年一季度各省辖市旅游局
报送信息采用量情况通报
今年1-3月份,各省辖市旅游局信息报送积极性较往年同期有明显提高,报送信息内容也更加规范。其中,焦作共报送采用信息252条,位居第一,郑州(243条)、三门峡(152条)分列二三位。第四位至十八位分别为:开封(107条)、南阳(71条)、许昌(69条)、新乡(68条)、洛阳(66条)、漯河(64条)、信阳(57条)、鹤壁(55条)、济源(49条)、平顶山(39条)、驻马店(37条)、商丘(34条)、周口(20条)、濮阳(12条)、安阳(4条)。
文献资料
成功建设智慧旅游城市的关键因素分析
2012年12月,国家旅游局确定了第二批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名单后,试点城市已达33个。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是中国旅游业在旅游产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方面做的更进一步的探索,是区域通过信息化来提升整体旅游行业服务水平的有益尝试。既然是探索,就要解决建设与运营服务主体选择、充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及科学分阶段建设等关键问题。
探索运营模式、创新选择智慧旅游城市的服务主体
智慧旅游城市的核心是旅游信息化,旅游信息化的建设主体主要分为“行业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智慧旅游服务提供商、智慧旅游规划提供商”四类主体。
旅游信息化建设成果在体现公共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同时,还会带来经济价值,因此要充分研究旅游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确定政府独自投资、政府投资引导、政府与旅游企业联合投资、政府与旅游信息化企业联合投资、企业独自投资等五种模式。
对于通过信息化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投资的信息化项目,可以完全由企业投资;经济效益与投资基本持平的信息化项目,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经济效益小但社会价值较大,能够给本地旅游带来较大增长的信息化项目,可以考虑由政府独自投资;而对于那些投资较大,而社会效益较小的信息化项目,即使技术再为先进,也不应该纳入信息化建设范围。
引导社会力量,快速形成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合力
我国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当前的主要建设力量、主导力量还是政府,智慧旅游的建设也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和公共服务范畴。而旅游产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就必须让旅游企业成为信息化的主导力量,让智慧旅游服务厂商成为智慧旅游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
所以当前政府的主要任务应该分为两大类,一是鼓励和引导当地旅游企业做好信息化建设。二是引导更多智慧旅游服务厂商投入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
同时,智慧旅游的系统运行与持续服务非常重要,所以地方政府在组织智慧旅游建设的时候,既要考虑国内的一流的智慧旅游服务商,也要充分考虑本地旅游信息化厂商的培育,要通过智慧旅游建设来带动本地信息化企业的发展,并借助本地化服务来实现智慧旅游的持续运营。
以发展为目标,合理实现智慧旅游建设的有序推进
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不是形象工程,更不是技术探索,其核心还是通过信息化来实现城市环境和服务品质的提升,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各个地区的智慧旅游建设如火如荼,但普遍存在经济效益难以提升、持续建设无法保证、运营无承担主体等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的旅游信息化建设还相对落后,并没有找到合理、科学的智慧旅游推进策略。
智慧旅游城市的技术应用、建设环境和涉及领域都非常复杂,再加上与智慧城市集成、共享关系,又涉及投资、建设、运营等多个阶段,所以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必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总体规划很重要、建设与运营方案很重要、智慧旅游的建设有序开展和过程监控更为重要。
因此中国智慧旅游建设必然是一个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发展的过程,在三年到五年的时间里,至少还要经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从多到全,从全到通四个阶段。在当前阶段,智慧旅游的第一目标是促进当地旅游发展,第二就是服务提升。在实现这两个主体目标的情况下,可以把资源共享和旅游云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依据技术可行性有限度地开展。
原载《中国旅游报》 作者:刘维凯
探讨在线旅游时代UGC方法论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阐述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在线旅游UGC(即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简写,指用户生成内容)分享的典型企业蚂蜂窝的核心产品旅游攻略及UGC社交产品进行分析,以探求在线旅游时代UGC的成功方法论。
用户分享动力来源于社区网站和分享应用
UGC模式的基础在于有用户分享大量内容,如何刺激用户主动分享内容就成为重要方面。网站社区作为蚂蜂窝用户重要的分享平台,是用户分享游记的重要动力来源。
蚂蜂窝社区产品形态包括多种品类,互动性强的旅游社区氛围提升用户粘度,方便用户分享有价值的内容。除了游记,社交产品“嗡嗡”也可满足一些喜欢以简短图文形式分享旅行经历的用户。蚂蜂窝社区引发用户在旅行实践上的归属感,一方面是由于社区机制的健全;另一方面则是社区聚集了大批旅游爱好者,兴趣的相同使用户间的互动交流更流畅。这样,就能够保证用户有不断的分享动力来源,产生源源不断的用户内容。
筛选整合UGC数据产生优质内容
与其他社交型UGC网站不同,在获取到用户海量的UGC内容之后,蚂蜂窝需要筛选整合UGC信息形成完整的攻略内容,优质的UGC数据也是UGC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蚂蜂窝接受采访时表示,网站后台需要对站内海量UGC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语义分析,然后由运营人员核实和甄选信息,将信息收纳进攻略。在此基础上,依托于600多万用户对攻略进行纠错及更新。据蚂蜂窝提供的数据,其攻略下载量截至去年第四季度已超过6000万,其下载-参考实践-纠错更新的循环过程使得攻略不断完善。此外,蚂蜂窝与80多家旅游局和航空公司也达成合作。在这个过程中,UGC数据得到筛选及整合,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最终产生具有品质的UGC攻略产品。
UGC与SNS的结合提升传播品质
如今,我们的网络正处于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的Web2.0时代,用户既是网络内容的浏览者也是制造者。一个优秀的UGC产品,在传播过程中与社交活动结合,能将用户内容分享意义提升至极致。
蚂蜂窝在移动客户端分享社交软件《嗡嗡》,正是将UGC与SNS在移动在线旅行的意义上做到了结合。基于旅行实现的交友功能,也将旅行社交概念进行了具体化。以在线旅游为切入点,将UGC与SNS结合在一起为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旅行记录、分享、回顾、展现的新模式。UGC与SNS作为Web2.0的两大特征相辅相成,它们的紧密结合,使得UGC信息扩大传播范围,提升传播品质,加强交互效果。
蚂蜂窝所实现的品牌与效果广告商业模式
经过筛选整合的优质UGC内容作为大数据信息有很大的商业潜力可挖掘,利用UGC内容商业化也是各大企业的诉求。而在线旅游依托于大数据则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
据劲旅智库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蚂蜂窝用户覆盖数达到313人/百万人(单位:每百万Alexa安装用户的访问人数),居国内UGC型在线旅游网站榜首。蚂蜂窝的盈利模式包括品牌广告与效果广告。品牌广告指认证旅游机构依托网站向用户展示旅游资源,面向其600多万注册用户提供直接有效的宣传;效果广告即撮合交易,以酒店平台为例,蚂蜂窝能够直接引导客户对接消费商户,为优质商户带去客源,形成用户、商户、网站三方共赢。
UGC模式方法论
如今,UGC模式已经成功渗透到网络社会的每一方面。在UGC模式下寻求发展,需要依托运营积累的用户资源,以分享平台刺激用户不断产生UGC内容。同时,对UGC内容进行筛选,使得优质内容二次传播,并结合SNS,LBS等必要的手段,逐渐形成完整的多层次产品线,才能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领域取得长足稳定的发展。
原载:《和讯科技》
他山之石
各地“智慧旅游”建设如火如荼
专家告诫勿入误区
去年以来,各地智慧旅游喜讯频传、如火如荼,一时间“云计算”、“智慧旅游平台”、“智能化服务”充斥报端,让人眼花缭乱。专家告诫,“智慧旅游”不单是玩服务,也不单是玩技术,更不是玩概念,不能仅限于工具性应用,而是一种旅游产业发展综合发展模式。
贵州智慧旅游建设要迈上新台阶
日前召开的贵州旅游工作会议提出,2013年要实现智慧旅游迈上新台阶。一是启动“北斗智慧旅游”示范工程。二是推进智慧旅游城市、景区建设试点工作。三是构建开放互动的智慧旅游多元化信息平台。同时,由贵州局与阿里巴巴集团牵头建设的淘宝 “多彩贵州旅游馆”将于4月正式上线运营,该馆将分成三个大区,分别为地区馆(九个市州分馆)、主题馆(聚合旅景区、酒店、商品、旅游地产四个分类)和产品馆(代理运营未开设淘宝、天猫店的旅游企业的产品)。
安徽旅游宣传营销将首选网络平台
安徽省旅游局局长胡学凡日前在全省旅游工作会上表示,2013年安徽旅游宣传营销将首选网络平台,让游客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安徽旅游信息。同时,他还透露,安徽旅游智能手机应用软件也正在筹划,不久将与游客见面。
内蒙古建成省级智慧旅游预订平台
《玩转南京》全国首款城市旅游手机游戏正式上线
武汉 “智慧旅游”力求实现“七个一”
2013年武汉市将着力建设“智慧旅游”,具体包括“七个一”项目,即建设一个智能化旅游公共服务门户网站;开发一个手机智能导游服务系统;建设一个旅游公共信息触摸屏自助服务系统;打造一个团队游客智能管理平台;建设一个智慧旅游体验中心;建成一家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完善一张大武汉旅游卡。
哈尔滨计划建设“旅游云”项目
哈尔滨市旅游局日前表示,计划在未来几年内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建立一个海量存储的旅游信息化体系,即“旅游云”项目,项目将以一个核心为基础,即智慧旅游综合数据中心;四大辅助系统为支撑,即公众旅游信息咨询系统、行业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以及智慧景区信息系统。
太原日前启动为期3年的“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今年重点实现网上派团、电子导游和刷卡买门票等功能。
太原“智慧旅游”拟建设“一个中心”(数据中心“旅游云”)和“五大平台”(宣传服务平台、监管执法平台、统计信息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查询平台)。
大连给导游配“手机”避免超行程
福州将推二维码旅游地图
福州二维码旅游地图有望4月底推出。届时,游客扫描二维码,便可获取3A级以上景区图文声像等旅游讯息。该地图,将全图采用中英文双语介绍,涵盖主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购物中心、交通设施、三甲医院、城区街道等内容,将对全市93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及旅游观光1号线、2号线沿途进行图文声像解说。
秦皇岛将努力构建“智慧旅游”体系
《秦皇岛市智慧旅游项目方案》日前通过论证验收。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一个平台,三大服务体系”,分别是 “智慧旅游”云平台,公众服务、行业服务和管理服务三大服务体系。
专家:顶多只能算是“智能旅游”
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认为,现在的“智慧旅游”实际上还没有达到所设想的深度,更多的只是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应用,只具有工具性意义。“狭义的‘智慧旅游’,就是以互联网为基础,以新技术为手段,以细分化为目标,形成为旅游者全面服务的网络,就是物联网络和信息网络的结合。我们习惯从宏观的认识角度看问题,反应到‘智慧旅游’就是强调喊概念口号,但很少思考这真是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吗?”魏小安在2012智慧旅游高峰论坛上说,这不是“智慧旅游”的智慧所在,顶多只能算作是“智能旅游”,而“智能旅游”是人们在操作层面和工具层面上都可以达到的。“相反,我们真正应该做的始终是以客户为中心,把细节做到极致,如果在细节上不能完善,或者说在细节方面不能不断完善和深化,我们就跟不上这个时代。”魏小安表示。
巅峰智业集团副总经理刘威凯也在论坛上告诫业内人士,在做“智慧旅游”规划的时候,只有把人才引进来,才能将旅游业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智慧旅游’对游客来讲,服务要智能便利;对旅游业态来讲,要协同发展;对旅游行业管理来讲,监管要精细。另外,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也非常重要,它所营造的旅游公共服务环境会比政府主导的公共服务环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