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河南旅游工作 >> 正文
6
河南省旅游局办公室
2017年03月30日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努力实现共建共享

—新县发展乡村旅游助力扶贫的探索与实践

 

新县是革命老区,是国家级贫困县。为彻底改变农村面貌,让广大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近年来,新县县委、县政府围绕“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大别山旅游公园”的战略目标,立足“山水红城、健康新县”的发展定位,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古色添彩”的发展思路,按照“靓丽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全域景观”和旅游与一二三产业及多种业态充分融合的建设与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响了一场“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全民战役。

一、完善机制,强化顶层设计。树立大旅游规划观,确立旅游业为县域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整体推进全县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强化党委政府对旅游业的综合统筹领导,成立高规格旅游委,县委书记任旅游委主任,协调全县旅游业发展。二是成立新县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行政企分开,探索建立旅游资源与资本对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旅游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三是编制全域旅游规划,抓住休闲、养生、度假这一市场需求和潮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对全县乡村旅游资源进行重点筛选、科学规划。

二、创新模式,打造典型示范。围绕“九镇十八湾”的乡村旅游发展布局,通过政府主导、公司化运作、龙头企业带动等措施,探索出了“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新模式。一是打造原始村落乡村旅游模式。立足西河湾原始的古建、古树、古寨等风貌特色,成功打造了“画里乡村、梦里西河”乡村旅游品牌,西河湾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景点。按照此种模式,还建成了丁李湾、毛铺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乡村旅游群落和集聚效应。二是打造创客小镇乡村旅游模式。依托田铺大塆豫风楚韵的建筑特色,将自然与人文、古朴与现代深度融合。以“乡村创客”为主题,以时尚元素增辉传统村落,打造了爱莲说主题餐厅、不期而遇书吧、食面埋福面馆等20余家特色小店。三是打造采风创作乡村旅游模式。抓住杨高山、莲花村、小河边等村落不同季节呈现的银杏、荷花、油菜花等特色和亮点,组织文艺创作活动,讲好乡村故事。

  三、深化融合,推动全民共享。树立全域生态旅游发展理念,整合全域内的乡村旅游资源,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一是“旅游+农业”。将乡村旅游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开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形成了茅屋冲、绿康园等10余个精品景观带、农业观光园、生态体验区,带动了当地农家乐、民宿产业的发展。二是“旅游+工业”。依托茶叶、油茶、板栗、山野菜、天麻等丰富的土特产品资源,开发山茶油、葛根粉、蒸青茶、豆腐乳等特色旅游商品40余种,培育了新林茶叶、绿达山茶油、安太食品公司等旅游商品生产加工企业10余家。三是“旅游+文化”。发掘地灯戏、皮影戏、打糍粑、土布纺织等新县传统民俗文化,开发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建成了奇龙岭民俗文化园。四是“旅游+体育”。依托生态优势,制定了全县体育旅游发展规划,建成全省首条国家级登山健康步道,成功举办了2016年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2016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新县站)、china100越野挑战赛,有效带动了沿线农户就业创业。

    2014以来已有22个村22977683人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287.3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人数占50%以上),农家乐发展至400余家,旅游相关收入14.1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0%新县发展旅游助力扶贫的做法获省政府陈润儿省长亲笔批示:“通过发展旅游助力扶贫的做法很好,请注意总结经验,带动产业发展”。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