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河南旅游工作 >> 正文
10
河南省旅游局办公室
2016年04月01日 
 

济源:四力聚合助推“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20162月,济源市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近期,济源市委书记宗长青专题听取“全域旅游”工作汇报,对“全域旅游”工作作出重要安排部署,济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步入工作快车道。

一、   规划引领,凝聚合力

一是将“全域旅游”规划作为先导性规划。将《济源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5-2030)》中的谋划包装成项目,按照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经营类项目分类招商引资,落地实施,做到规划编制、项目谋划、招商引资“三同步”;交通体系、城市水系、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花园城市和美丽乡村、国土资源、绿色发展等重大专项规划编制中,要主动与《“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融合对接,实现多规合一。二是将“全域旅游”规划作为纲领性规划。“全域旅游”规划体系的权威性、严肃性、持续性,坚持目标不变、思路不变,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要按照“全域旅游”规划的科学指导,进行统一布局,凸显各镇办旅游发展地域特色,提升旅游开发的品质和档次,杜绝浪费型重复建设,从源头为“全域旅游”发展把关口、上档次、创特色。三是将“全域旅游”规划作为植入性规划。成立“全域旅游”专家咨询机构,邀请国内知名旅游专家,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出谋划策;在全市掀起“全域旅游”宣讲热潮,轮回宣讲国内外“全域旅游”先进经验、“全域旅游”规划、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标准等内容,将“全域旅游”理念真正植入实际工作之中。

二、   体制创新,激发活力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域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重大发展问题;成立综合性的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指导全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成立市政府全域旅游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和督导督查全域旅游工作推进情况;建立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政府全域旅游办公室组成的全域旅游督查机构,建立全域旅游工作台账,将全域旅游工作纳入全市目标考核体系和表彰体系;探索设立旅游警察、旅游法庭和旅游工商分支机构。二是强化部门协同。以济源市全域旅游总体规划作为统领,各部门分行业编制旅游发展工作专项方案,采取招商、合作、自筹资金等多种形式,分别负责推进各自领域项目的建设实施;加强涉旅项目管理,增加项目实施可行性;各部门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施中,要充分考虑旅游要素的完善,旅游功能的提升,将资金、资源等向全域旅游发展倾斜,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企业用于开发建设,调动旅游企业积极性;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市政府采取以奖代补、产业基金、专项扶持等形式,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王屋山国家5A级景区创建予以支持;出台“全域旅游”激励奖惩办法,采取资金奖励、荣誉给予、干部使用等方式,调动发展旅游的积极性;落实旅游业奖补扶持政策,并结合全域旅游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完善支持旅游业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加大与金融企业合作力度,充分发挥旅游发展基金的引导作用;为旅游重点项目、旅游扶贫、旅游厕所、乡村旅游、自驾车房车营地、游轮游艇旅游、文化研学旅游等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三、龙头带动,积聚实力

一是创建王屋山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逐渐培育高效的投融资平台,通过资产整合、招商引资等进行投融资,加快推进王母洞游客服务中心、迎门沟养生基地、道文化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建设,依托王屋山景区建设道文化养生小镇,具备旅游接待、旅游交通集散、购物娱乐、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旅游地产等功能,提升王屋山景区道文化养生养老附加值,逐步培育成为我市的“全域旅游”集散地,成为国内外游客来到济源的第一站,实现向全市景区景点、休闲热点、乡村旅游点全面辐射。二是创建小浪底北岸新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十三五”期间,在打造王屋山北部旅游龙头的同时,要将小浪底北岸新区创建成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培育南部旅游龙头,让南北两个旅游龙头都火起来,激活“全域旅游”。尽快理顺小浪底北岸新区管委会管理体制机制,培育二级的通融资平台,充分利用黄河滨水沿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山水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化生态环境,打造休闲度假项目,提升智慧化服务水平,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水旅游休闲度假区。

四、   融合发展,增强动力

一是发展理念的融合。将“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主动融合在城市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精准扶贫与“互联网+”等工作之中,在直饮水、公共厕所、景观小品、交通道路、停车港湾、公交车、公共自行车布局等方面主动融入旅游元素、向休闲旅游热点区域倾斜;将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突破口,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美丽乡村打造相结合,配套设施建设中注入旅游服务功能,让更多的群众从事旅游服务,致富脱贫。二是产业的融合。加大旅游与农业、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带动文化、体育、医养、房地产、商贸、交通、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开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观光采摘、工业观光、工业旅游纪念品、养生养老等休闲旅游产品,提升附加值。三是区域的融合。主动融入丝绸之路旅游,重点与郑州、洛阳、焦作、新乡等地市对接,加快推进融城发展,吸引对方游客;加强与省外城市的沟通,对接临近省份,尤其是加强与黄河金三角区域的合作,探索“一证游”合作机制;利用洛阳牡丹节、郑州投洽会、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国际少林武术节、云台山旅游节等周边重大节庆活动,开展区域合作,借力宣传;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不同地域企业间加强合作。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