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齐驱”叫响“全域济源”旅游品牌
今年以来,济源市旅游局紧密围绕“城乡一体、全域济源”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做强景区、做特乡镇、做美农村、做足山水,推动景区旅游、乡村旅游、城市旅游“三驾齐驱”,把济源建设成为宜居宜游的大花园,全力叫响“全域济源”旅游品牌。
一、项目建设与综合整治并重,全面提升景区旅游品质
一是以精品线路打造为核心,提高景区综合收益。内部着重打造南太行旅游专线及小浪底-黄河三峡景区大黄河旅游线路两条精品线路;对外全力推出黄河三峡-皇城相府、王屋山-龙门石窟等精品二日游项目,以合作促共赢,全面提高景区综合收益。
二是以景区创A升级为契机,提速景区硬件建设。以王屋山、小浪底景区创5A及小沟背景区创4A为契机,紧紧围绕项目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及服务质量的提升,对照《国家5A级景区评定标准》及《国家4A级景区评定标准》查漏补缺,倒排工期,提速景区硬件建设。
三是以景区项目建设为依托,提炼景区精品品牌。重点推进“十大重点项目”,以项目为依托,重点推进王屋山道境广场、沁河旅游综合开发、王屋山索道提升、五龙口化城寺重建、黄河三峡莲化岛开发、王屋山自驾车营地、黄楝树漂流度假区、九里沟景区综合开发、小沟背景区综合提升、王屋山东服务区建设十大重点项目。
四是以景区综合整治为抓手,提升景区旅游品质。持续开展“景区百日整治提升活动”,实施景点景观、旅游道路、标志标识、视觉环境、服务质量等提升工程,完善景区基础服务设施,提升项目建设品质,打造精品项目,提供贴心服务,从实处提升我市景区品质。
二、规划融合与联合招商并重,全面凸显乡村旅游特色
一是规划融合,为乡村旅游发展“定好位”。以“城乡一体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指导,实现各镇办、各部门统一,以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重点,对《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进行修编,实现各镇办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融合,进行差异化规划开发,真正做特乡镇、做美乡村。
二是试点打造,为乡村旅游发展“趟好路”。在全市各镇办开展乡村旅游试点建设活动,利用2年时间,创建10个“济源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实现“一镇一村一品”,树立典型,培育品牌,实现带动,将我市乡村旅游打造成中原经济区乡村旅游的新品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旅游的示范区,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新卖点。
三是政策扶持,为乡村旅游发展“引好擎”。进一步研究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全市乡村旅游的意见》及《济源市农家乐奖励扶持办法(试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农家乐奖补,以政策撬动资金,引导农村等社会资金投向乡村旅游,以扶持凸显特色,通过扶持的倾斜性来引导差异化发展。
四是联合招商,为乡村旅游发展“招好商”。在乡村旅游项目招商上,充分发挥各镇办的主观能动作用,深挖自身特色,明确发展定位和方向,差异化规划开发,形成联合招商机制,包装一批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联合开展招商专题推介会,吸引社会各类资金。
三、配套服务与业态培育并重,全面叫响“全域济源”品牌
一是旅游集散中心服务“全域济源”。按照建设“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定位,在济东新区选址规划,建设融电子商务、休闲娱乐、食宿购物、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旅游集散中心,并在重点地段、重点部位、重点窗口设置旅游咨询服务站,全方位服务来济的每位游客。
二是旅游标识标牌导航“全域济源”。完善市区、城市主干道、生态廊道及景区内部旅游标识标牌的同时,在市区及郊区免费休闲去处及所经道路设置全域覆盖的旅游标识标牌,旅游指示不留死角。
三是旅游星级公厕方便“全域济源”。在市区、景区、乡村旅游示范点及休闲热点场所高标准提升并增设旅游星级公厕,剔除“如厕难”这块顽疾,以无微不至的细节冲击游客们的心灵感受,全力打造美好的“全域济源”之旅。
四是旅游业态培育丰富“全域济源”。积极培育各类旅游新业态,开展篮球城、文化城、科技馆、城展馆、伊利奶业“两城两馆一厂”国家3A级景区的联合申报,做好531兵工厂等废弃工厂旅游观光体验改造,丰富都市游内容;按A级景区标准对城市公园、休闲游园、居民社区、城市道路的建设进行美化、绿化和亮化,打造“处处是景点,处处是乐土”的宜居宜游美丽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