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河南旅游工作 >> 正文
12
河南省旅游局办公室
2014年04月30日 
 

全景栾川—县域旅游创新发展之魂

 

近年来,栾川县以旅游业为抓手,以全景栾川建设为载体,强力实施“旅游引领”战略,使旅游业发展与综合连片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小康社会等国家战略结合,破解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难题,做大第三产业,旅游业成为高成长性服务业,引领县域经济转型提升发展,促进了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构建充分融入经济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效服务生产生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2012下半年,河南栾川县启动“全景栾川”升级创新,升级涵盖了产品、服务、市场、管理、过程和制度五大旅游创新方面,提出“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力图实现从旅游产业向旅游经济和旅游目的地理念转变,打造全域化旅游目的地品牌。2013519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栾川调研旅游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在栾川看到了乡村旅游的希望,希望栾川的路子越走越宽,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服务大旅游2000年确立 “旅游强县”战略和2008年确立 “旅游兴县”战略的基础上, 2011年,结合旅游业与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各行各业融合不断深入的实际,提出了“旅游引领”,将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纲”,各行各业都要围绕旅游的标准来发展,以旅游业引领县域经济突围发展。创新管理体制。成立了由9名县级领导、18个县直单位组成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将旅游业上升到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推进从发展旅游事业向开拓旅游产业、从社会发展配角向战略产业主角、从由单一部门推动向部门综合联动三个转变在县城东部划出7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建设全省第一个旅游产业集聚区,与县城东部新区整合发展,打造兼具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商务、会展、康体、娱乐、购物等旅游功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区域影响力和特色鲜明的旅游产业集聚区。整合重渡沟景区周边9个村建设重渡沟生态旅游示范区,为重渡沟景区的做大做强创造条件。理顺管理体制推动重渡沟、老君山、倒回沟、龙峪湾等国有旅游景区改制,激发国有老企业发展活力。县内沪七矿业公司投资5亿元对老君山进行深度开发,完成了老子文化苑、中灵索道、环山悬空水平栈道、山顶庙宇道观等项目,景区一举甩掉国有林场的沉重包袱,轻装上阵,面貌突变,并于2012年初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跻身全国一流景区。龙峪湾景区、养子沟景区分别引入战略投资者投资5亿元、10亿元进行升级开发。目前全县14个景区中除鸡冠洞景区仍为国有性之外,其余全部为股份制景区。持续加大投入整合政府和企业的力量,县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旅游超亿元,用于旅游形象宣传、市场开发、项目建设等,形成旅游资金合力。2011年以来,县财政累计投资近6亿元建设栾川迎宾大道和鸡冠洞至老君山旅游景观大道、伏牛山栾川游客中心、地质博物馆及地质广场项目等。10余年来,政府直接投入旅游业发展资金达到13亿元,无论领导如何变动,形势如何变化,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增强,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好的制度和做法得到延续,避免了因领导思路不同造成对旅游工作认识的差异,旅游业有了稳定的发展环境,从而能够持续发展。

二是提升旅游品牌,领跑大中原根据河南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将栾川培育成为全省旅游产业重点增长区域”的要求,洛阳市2013年确定的“四核心一县一特色”的旅游发展目标,着力打造伏牛山休闲度假胜地和“山岳经典·十里画屏老君山”两大品牌。打造全域旅游品牌。突出伏牛山休闲度假胜地品牌,积极编制伏牛山休闲度假胜地规划,规划休闲度假产业布局,招大引强,引进文化娱乐、养生养老、康体疗养、高端度假等新产品,促进景区与城镇、乡村与花园一体化发展,初步形成依托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伏牛山滑雪场等核心景区,特色鲜明的休闲度假板块,支撑伏牛山休闲度假胜地品牌打造核心景区品牌。2008年老君山、养子沟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2009年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之后,着力完善软硬件,提升服务,扎实开展国家5A景区创建工作,经过不懈努力,老君山-鸡冠洞旅游度假区于20121月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国家5A景区,晋级国内一流景区行列,栾川旅游景区总A数达到30个,在国内同类市县中首屈一指。近期,该县围绕将老君山打造成洛阳生态游龙头的定位,实施老君山景区综合开发,力争年底完成白草坪到十里画屏1200米环山栈道,老君山综合服务区游客中心、大型生态停车场改造、五星级厕所建设,寨沟至十里画屏索道前期的规划论证、征地、拆迁工作和中天门到十里画屏索道建设等。2014年要实现年接待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000万元目标。丰富“栾川模式”内涵。2005年推出“栾川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工作实践,不断丰富理论内涵,实现了“栾川模式”从“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到“旅游引领,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全景栾川”的跨越,深化了栾川模式的内涵,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探索了经验。

三是拓展营销思路,做火大市场整合政府和企业资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以上央视、河南卫视等主流媒体进行形象宣传,栾川旅游的新闻三次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提升栾川旅游形象。坚持生态为卖点,春天以“清新栾川,烂漫山花”为主题,夏天以“清凉栾川,21度的夏天”为主题,秋季以“清爽栾川,枫情万种”为主题,冬季以“清净栾川,回味乡愁”为主题,策划四波大型旅游推介活动,卖空气、卖清凉、卖山花、卖红叶、卖年俗、卖乡愁,产生了轰动效应。坚持创意营销。策划了老君山“李姓免费”,对全国新“四大火炉”城市免费,道祖老子喊你回家,“栾川空气罐头”、给省会郑州送新鲜空气等新闻热点,得到广泛传播。开展旅游大营销。37县领导牵头分包, 70个委局、15个乡镇,组成19个营销工作组,分类开发河南、陕西、湖北、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8个省的58个重点城市。策划举办了1元马上游栾川”活动,为郑州市民送去了“免费的新鲜空气”,为环卫工人派发了旅游大礼包等推介活动。目前已累计在55个目标客源市场举办“山花烂漫,清新栾川”推介活动46场,参与旅行社1474家、媒体387家,总参与人数达到10万人;已接待各地踩线团35个,接待旅游大巴团6个,各景区接待团队游客5.47万人,较去年同期增涨20%。清明小长假期间,来栾游客呈现井喷态势,小长假三天共接待游客9.86万人次,为近年来之最,实现了开门红。

四是狠抓项目建设,做好大蛋糕伏牛山地质广场、伏牛山游客服务中心、重渡沟水景大酒店、君悦龙豪大酒店等旅游项目顺利实施,不断提升栾川旅游接待服务水平,老君山金顶复建、栾川大峡谷漂流、老子文化苑、鸡冠洞夜游、马尔代夫港湾等一批旅游新业态项目如期竣工,进一步丰富了全县的旅游业态,为游客来栾提供了更加完善的产品服务凤凰天街、君山汽车城商圈、金牛湖旅游开发项目、伏牛山居项目、冰雪文化体育公园等一大批旅游项目正在推进,有力带动该县旅游产业的转型提升步伐。推动旅游企业改制,引进战略投资,做大做强,推动养子沟景区、龙峪湾景区成功引进战略合作方,投资15亿元进行升级开发,打造旅游综合服务体,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栾川旅游新亮点。

五是壮大产业规模,融入大格局按照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的要求,实施全景栾川建设。目前已建成了7条景观廊道,三纵四横的旅游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所有通往有关乡镇、景区、旅游重点村的通道、高速、街道的沿线,都进行了房屋改造和环境整治,栽植了花卉、苗木、林果,旅游环境进一步优化,游览度大幅提升。石庙镇薰衣草庄园、叫河镇桃菊生态庄园、三川镇大红川农业观光采摘园、狮子庙镇高山渔村、合峪柳坪生态观光园等都成为了全省闻名的乡村旅游亮点,庄子村玫瑰庄园入选全国美丽乡村序列,“一乡一品”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按照外部田园化、内部现代化的风格对全县农家宾馆进行改造提升,先后完成了重渡沟村、养子沟村、庄子村、杨树坪村等村庄的农家宾馆改造提升工作,提高了农家档次,改善了乡村环境,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成效日趋明显。依托土特资源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目前已开发出奇石、根雕、水晶、柿子醋等130多种旅游商品,建成旅游购物市场6个,2013年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栾川馆成立。从2011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两届伏牛山旅游商品博览会,2013年首届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共吸引河南及周边832个地市的600余家旅游商品企业参展,有力促进了旅游商品研发与交流。

六是做实旅游服务,营造大环境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每年邀请大量的旅游届专家学者、资深从业者到栾授课指导,对县内旅行社、景区、宾馆饭店、乡镇管理层等从业人员专题培训,在县职业中专设立栾川旅游标准化培训基地,定期举办培训班。同时,利用旅游淡季组织县内旅游从业者前往旅游先进地区学习交流,开拓眼界,提升旅游服务管理水平。制定了《栾川县旅游标准化城市导向系统设计方案》,累计投资2500万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新增和改造洛栾快速通道及县城旅游道路标识、城市引导标识110块,规划建设11个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栾川乡等7家已建成投用,改造星级公厕33座,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自驾游服务体系。制定出台了《栾川县农家宾馆服务规范》、《栾川豆腐技术规范》、《栾川县公共汽车服务规范》、《栾川县出租车服务规范》、《全景栾川建设工作标准》等栾川地方标准,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利用通讯、信息、云计算等当下先进技术,搭建全景栾川网站改版、开辟全景栾川微博、微信等信息交流平台,带动全县智慧旅游发展。

通过发展旅游业,全县14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从事乡村游产业,创建旅游专业村25个,全县直接或间接受益农民达10.2万人,农村逐渐成为旅游度假产业发展的广阔沃土。借助旅游业拉动,商贸、地产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一业兴促百业旺。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签约市外境内合同项目176个,总投资达227.2亿元;实施重点工程项目217个,总投资26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6亿元,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中国旅游强县、国家级生态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最美的小城和中国休闲小城等60余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该县的目标是,力争到十二五末,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达到3万人,带动社会就业9万人,参与旅游人数占总人数比例达到35%以上。实现旅游业千百亿目标,即: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其中,过夜游客达400万人次),游客人均消费达到1000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0亿元,相当于全县GDP30%左右。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