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河南旅游工作 >> 正文
33
河南省旅游局办公室
2013年08月13日 
 

“透过云台看王屋”系列报道之三

 

用精品理念锻造山水佳作

 

济源现状:旅游景区成为“全域景观”短板

城乡一体化持续推进,让济源的旅游通道、城乡建设、沿途绿化成为闪亮的“名片”。而与城乡一体的靓丽风景相比,景区景点却变化不大,成了“全域景观”的短板。

 

美景星罗棋布投入杯水车薪

山水景观星罗棋布,文物古迹金丝串珠,就是这样一个上苍厚爱的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第三产业却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短板”。

曾有人打了这样一个比喻,济源旅游资源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政府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这么多景区,就像撒胡椒面儿一样,很难打造出亮点。

回顾济源旅游建设历程:世纪旅游年之前的1999年,是景区投资最高峰,王屋山天坛山索道、五龙口观光电梯便是那个时期景区添置的“大件”。之后的十多年,这两大景区多是做一些配套设施以及缝缝补补的小工程。2007年至2009年,年均投资均不足100万元。这样的投资规模和力度,相对于景区加快发展的需求来讲,只是杯水车薪。

 

闪亮“瑰宝”淹没于茫茫“众生”

王屋山被誉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李白在此留下了“山高水长,物象万千”的感慨,这里是中原地区的天然氧吧,这里是古代道家养生悟道修仙的圣地;

五龙口是诞生北方山水画派宗师荆浩的摇篮,白居易在此留下“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的佳句,这里生活着地球纬度最北的猕猴群落,有着罕见的地热矿物质温泉;

济渎庙、阳台宫、大明寺、奉仙观、延庆寺塔、国故城、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七大“国宝”诉说着济源历史上的辉煌;黄河三峡、小浪底、小沟背、九里沟、盘谷寺……这些“瑰宝”如“珍珠落玉盘”。

自然风光迷人,历史底蕴深厚,又是愚公移山精神发源地,济源却在全国旅游业发展大潮中掉了队,淹没在茫茫“众生”之中。

 

资源“天生丽质”  何时靓丽“出镜”

“济源的景区就像一位天生丽质的少女,清新秀丽、婀娜多姿,遗憾的是这位少女打扮落伍、衣着过时,与现代旅游业发展潮流格格不入。”一位旅游业内人士如此感慨。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我市提出要彰显“全域景观”,让城市农村、道路沿线处处是风景。近几年,前来参观城乡建设、新农村发展的考察团络绎不绝,济源城乡一体的风景逐渐形成品牌。但是游客进入景区,却难以产生眼前一亮、震撼心灵的感觉。

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是济源旅游发展的未来方向。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为景区这个美丽的“少女”梳妆打扮,让她靓丽“出镜”,成为“全域景观”中夺目的亮点。

 

他山之石:将峡谷景观打造到极致

精品,意味着为游客创造更高的价值,为游客带来更美好的享受。在云台山,精品意识已渗透到景区建设的每一个过程,贯穿于景区维护和完善的每个环节。

 

高起点规划建设是成功的基石

解读云台山跨越式发展轨迹,高起点规划建设是其成功的一块重要基石。

十余年来,云台山先后邀请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60多位专家,在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前提下,根据旅游发展不同阶段的需要,高起点编制了《云台山旅游深度开发规划》、《云台山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云台山文化旅游集聚区规划》等。

科学的规划,为云台山景区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框架。有了这个框架的引领下,焦作市以政府为主导,吸引各方投资共同参与,在景区建设投入上已超过20亿元,有力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壮大提升,成功打造了云台山这个国内知名旅游品牌。

持续投入是维护精品的保障

景区建设并非一劳永逸,而是需要持续的投入来维护和完善,并做精做细每个环节。这一理念为云台山打造北方峡谷精品奠定了基础。

不管是在外旷内幽、奇景深藏的红石峡,还是在山雄水秀、峰高瀑急的泉瀑峡;不管是在“三步一泉、五步一瀑、十步一潭”的潭瀑峡,还是在植被繁茂、古树参天的茱萸峰……处处都能感受到云台山景区建设的精品理念。

云台山景区管理局副局长郭素萍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云台山每年有8个月左右是旅游旺季,景区会充分利用4个月的淡季时间,配套完善各种硬件,加固维修基础设施,为旺季时的旅游质量提供保障。每年用于景区维护的费用约在3000万元至3800万元之间。”

 

创新创意是点睛山水的妙笔

云台山打造的“峡谷极品”之所以能够叫响全国,在景区建设中融入创意理念是其制胜的法宝。创意的力量,让云台山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山水景观中脱颖而出;创意的力量,让云台山把二流的旅游资源打造成一流的市场品牌。

最能体现云台山创意理念的是景区对“峡谷”主题的整合。 红石峡、泉瀑峡、潭瀑峡、峰林峡、青龙峡……就连与美国缔结的姊妹公园也叫“大峡谷”。不仅景区的规划建设体现创意创新,就连很多微小的细节中,创意也无处不在。红石峡入口处大桥的色调和整个峡谷的颜色融为一体,峡内依山顺势凿出的步游道也与峡谷的色调一致;泉瀑峡内,绿色植物掩映下的休息长廊成为游客休憩的理想空间,既体现生态理念,又彰显人本思想。

支撑云台山景区创新创意实践的,是一支锐意创新的队伍。云台山风景名胜管理局局长韩跃平是郑州大学旅游管理方面的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台山还是中央民族大学等近10所大学的实习基地。

与知名大学联姻、与新锐文化同步,让创新创意的因子在云台山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孕育了“峡谷”极品的点睛之笔。

 

对标启示:持之以恒建设精品旅游景观

济源旅游资源丰富、景点星罗棋布的优势不可否认,但缺乏精品景观、龙头带动乏力的“短板”也不可回避。如何学习云台山先进经验、弥补发展差距、迎头快步赶上?

 

用科学合理的规划来引领

规划是景区建设的引领。这既是一张“全景图”,又是一个“线路图”。今天的规划决定明天的发展,规划的线路决定前进方向和发展步骤。

如果旅游景区缺乏科学、全面、长远的的规划,长时间是一副“不改初衷”的“老面孔”,迟早有一天会被游客抛弃,会被市场抛弃。

济源多年来也一直在加快景区规划的脚步,先后完成了《济源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济源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以及王屋山风景名胜区、五龙口风景名胜区、九里沟景区的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正在逐步形成涵盖旅游总规、景区旅游总规、相关区域旅游总规等较为全面的旅游规划体系。

饱含着心血与汗水的旅游蓝图已制定,如何让美丽的愿景变成现实的美景,关键看如何加大景区规划的实施力度,以此来提升景区品位、巩固客源市场、增强景区魅力。

 

用持续广泛的投入来支撑

持续是打造精品的法宝。只有不断强化投入,推出新景观,维护老景致,才能不断产生“眼球”效益,助力旅游业提档升级。

对照焦作云台山的成功经验,分析济源景区徘徊不前的根本原因,最关键的因素是项目建设投资缺乏持续性,这就需要加快推进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两条腿走路”。

面对景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巨额资金需求,政府一方面要以规划为指导,加快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此基础上对景区经营性项目进行包装策划,开展项目招商;另一方面要完善协调机制,通过强化国土、文化、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以及所在镇、村等多方面的沟通协作,形成加快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完善落实鼓励扶持政策,确保投资者能进来、能赚钱、能长远;通过吸纳各种社会资金投入,助力景区建设驶入快车道。

用精品精致的理念来锻造

云台山亮的是“山水牌”,济源如何走一条差异化的路线,打造一个有文化、有内涵、有灵魂的“全域景观”城市?

底蕴深厚的文化是济源旅游最大的招牌。历史上的王屋山,宫观庙宇点缀于青山绿水间,道教文化气势恢宏。副省长张广智去年8月初来王屋山考察时提出,济源要打造好道教“十大洞天之首”这一品牌,深挖道教文化,用道教文化统领济源的旅游景点。

“全域一体”是济源旅游最大的特色。随着南太行旅游通道的建设,五龙口、盘谷寺、九里沟、王屋山、黄河三峡等10余个景区(点)将连成一条旅游环线,加上吃、住、行、购、娱等方面的配套完善,将全面带动旅游产业的繁荣和提升。

精品精致的景观是济源旅游最大的看点。只要树立精品理念、创新意识、创意思维,把创新的智慧融入景区建设的始末,把旅游的“龙头”打造出彩,就可能统领起星罗棋布的景点,形成全盘皆活的“棋局”,缔造“济源山水”的新传奇。


  • 河南省旅游资讯有限公司 主办
  • 河南省多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及独家负责媒体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