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文化旅游园区建设 全面促进旅游转型升级
为进一步提升修武文化旅游内涵,建设国际旅游名县,该县按照“转型提升、融合发展”的总要求,通过抓好四个提升(提升标准、提升管理、提升服务、提升内涵),拓展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拉长旅游链条,切实加快文化旅游园区建设,打造修武休闲养生文化旅游品牌,实现修武山水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文化体验游等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业体系。
内抓提升,增强园区品牌影响力
一是提升标准。高标准编制规划,牢固树立大旅游理念,加快《云台山文化旅游园区总体规划》、《旅游服务区修建性详规和家庭宾馆建设规划》、《青云休闲养生谷总体规划》等规划的评审工作。高标准创建品牌,加快云台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步伐,积极做好云台山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工作,加大云台山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高标准建立体系,加快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工作,探索建立旅游服务管理标准体系,推动云台山旅游服务标准和旅游景区数字化技术应用规范上升为国家标准,打造标准化服务品牌。
二是提升管理。加快《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立法进程和云台山景区数字化系统改造升级工作,启动“爱游云台”项目,全面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加强国际合作,利用云台山与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结为“姊妹公园”的优势,在管理模式、资源保护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
三是提升服务。持续开展旅游“创优环境,提升服务“集中活动,对旅游道路沿线环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服务区改造提升等旅游服务各环节的治理整顿,全面提升修武旅游形象。在县城重点部位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和咨询点,完善旅游道路沿线标志标牌,将整个县城作为景区来打造,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开展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坚持敢闯敢试、重点突破、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旅游发展模式、体制机制、融合发展、行业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实现新突破。
四是提升内涵。依托该县千年古县的深厚文化底蕴,挖掘开发“竹林七贤”等名人文化、宗教文化、养生文化,提升修武旅游文化品位;包装、开发文化景点项目,加快百家岩景点综合开发、万善寺扩建、地质博物馆新馆、穆家寨旅游度假区、圆融寺文化博物馆群等项目建设进度,丰富园区文化内涵,增强园区文化魅力;进一步丰富节会活动,做好中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云台山国际旅游节、云台山九九国际登山挑战赛、竹林七贤国际文化学术研讨会等年度主题活动,让自然山水、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体育健身有机融合,变自然观光游为休闲度假游。
外抓拓展,增强园区核心竞争力
一是拓展空间。规划建设青云休闲养生谷,编制《青云休闲养生谷总体规划》,细化沿线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加大休闲养生项目招商,签约启动一批休闲养生项目,打造休闲旅游新亮点。谋划设计人民路、云台大道及大沙河畔的自行车绿道,打造宜居宜游宜业环境;完善峰林峡景区接待设施,完成双层停车场和索道项目,建设圆融寺国际禅修中心,拓展云台山西区景区容量。
二是丰富产品。做好一斗水村、东岭后村、平顶窑村、双庙村、后河村、陪嫁妆村等传统村落的包装、开发工作,发展古村文化游。加快圆融寺当阳峪窑博物馆、近现代建筑博物馆、明清古民居博物馆等园区十大项目建设,发展宗教文化游。依托台湾农民创业园、穆家寨旅游度假区、葡萄峪生态旅游区、马拉岭休闲度假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发展自然生态、采摘观光、拓展训练、娱乐休闲等保健养生游,建设一批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打造“和谐、健康、快乐”的休闲度假基地。
三是拉长链条。加快推进云台天阶项目建设,完成山庄地块云台天阶度假酒店和商业街的开发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百家岩地块市政绿化工程,开工建设百家岩地块配套设施。加快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县城至云台山景区天燃气管道铺设工程,完成征云山水名都大型旅游商场建设,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征云山水名都度假酒店。加快云台山景区上市步伐,制定云台山上市工作具体时间表,根据企业首发上市要求,排查并解决上市中遇到的问题,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谋划企业未来发展蓝图,争取实现上市目标。
四是融合发展。突破一、二、三产业界限,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推进旅游与工业、农业、城建融合发展,形成多点支撑、内涵丰富的大旅游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