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商丘市旅游局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民生工程”的有关内容,认真谋划,深入推进,全市乡村旅游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市有8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和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一)领导重视,推进有力。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十项民生工程”工作重点,商丘市旅游局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了以一把手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业务科室以及各县(市)区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协调各方面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科学规划,规范开发。聘请河南省中原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有限公司为商丘市8个特色村编制了乡村旅游发展策划方案。同时,宁陵县聘请北京江山多娇规划院为刘花桥村创建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编制了规划,进一步规范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
(三)制定标准,有序推进。为了使乡村旅游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市旅游局制定下发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等级与评定》标准和《商丘市乡村旅游农家乐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使各乡村旅游特色村开展工作有标准,组织实施有计划,工作落实有步骤,确保了乡村旅游工作整体有序推进。
(四)遴选资源,狠抓创建。按照“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发展理念,依托商丘市传统农区和黄河故道生态资源等优势,把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特色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紧扣标准,认真遴选,狠抓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商丘市成功创建了8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分别是:以画虎为特色的“民权县王公庄村”,以万亩梨园为依托的“宁陵县刘花桥村”,以芒砀山文化旅游区为依托的“永城市芒山镇张庄村”,以黄河故道旅游资源为依托的“梁园区李庄乡裴武庄村”,以科技农业为支撑的“梁园区李庄乡阎庄新村”以及梁园区刘口乡张庄村、虞城县田庙乡刘杨庄村、虞城县李老家乡蒯庄村。其中,宁陵刘花桥村还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填补了该市没有高级别农业旅游产品的空白。
(五)强化建设,打造精品。一是宁陵县万顷梨园景区计划投资5亿元,打造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餐饮、娱乐、购物于一体的休闲旅游目的地。现已形成“一河七路” 八条酥梨开发带和田成方、园相连的自然格局,并逐步形成“农家乐休闲”、“花海果洋观光”、“授粉采摘嫁接体验”、“梨园养生度假”、“写生摄影艺术创作”等五大梨园观光体系。二是虞城县豫东花卉生态乐园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打造集花卉组织培养、研究开发、示范性带动及科技扶贫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现在是省内唯一一家花卉产业区、省级一村一品乡村旅游试点单位。该项目现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今年上半年投资1033万元;三是王公庄画虎村依托“虎文化”资源,深挖“虎文化”元素,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面向市场,突出重点,逐步开发”的原则,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紧密联系起来。今年以来建设了10座统一风格的农民画院,建设了6栋212套可容纳1000人入住的新型农村社区;四是梁园区李庄乡裴武庄依托临近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区位优势和旅游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区政府投资100万元作为引导资金,鼓励发展农家乐。今年上半年投资120万元对农家乐进行升级改造;五是虞城县田庙乡按照规划继续加大乡村旅游开发力度,今年以来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停车场、道路等建设,大大改善了乡村环境,形成“果、林、水”三点一线的生态旅游。
(六)促进就业,惠及三农。通过乡村旅游的深入发展,拉动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市共接待乡村旅游游客158.6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973.36万元。以宁陵县刘花桥村和民权县王公庄2个村为例:刘花桥全村现有人口2200人,从事乡村旅游人数1356人,占总人口的61.6%;未从事乡村旅游前人均收入8900元,从事乡村旅游人均收入13000元,人均增长32.6%;王公庄画虎村现有人口1366人,从事乡村旅游人数728人,占总人口的53.3%,未从事乡村旅游前人均收入4500元,从事乡村旅游人均收入8510元,人均增长86.0%。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民得到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