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模式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在京成功举办
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万旭、中国旅游报总编辑高舜礼、洛阳市政府副市长张世敏分别做了讲话。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范修芳主持了论坛。论坛为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栾川设立山地旅游度假试验区研究基地、栾川县在北京设立旅游营销中心进行颁牌。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李省龙教授、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石培华院长分别就《栾川县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县,打造洛阳新名片规划纲要》、《从“栾川发展模式”到“栾川生活方式”》课题报告进行了解读。与会专家、学者对“栾川模式”创新发展相关议题进行了研讨。论坛期间,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题词:“建设旅游强县,致富栾川人民。”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题词:“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战略,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产业,支持乡村旅游发展要有大举措。”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对进一步提高“栾川模式”在全国的影响力,提升河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全省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认可。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出席论坛,并做重要讲话。对“栾川模式”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栾川模式”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出了从发展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栾川模式”;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志发在会前对宣传和推广“栾川模式”进行专门批示,就栾川县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和会议筹备情况听取汇报,在出席论坛讲话中,他从大产业、大战略、大举措三个方面肯定了栾川模式的价值,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功能和定位,同时对“栾川模式”下一步发展寄予厚望。河南省旅游局局长范修芳表示,两位领导的指示对栾川、对洛阳、对河南乃至对全国县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进一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两位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河南旅游界进一步推广好、利用好“栾川模式”这一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经验,以推动河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使河南旅游产业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伟大进程中有更大担当,更大作为。
二、形成了四个理论研究和宣传推介成果。一是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先后4次到栾川调研,由专业研究人员组成课题组围绕“发展健康经济,建设幸福栾川”编制了《栾川县建设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县,打造洛阳新名片规划纲要》。二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石培华对栾川进行深入调研,撰写了《从“栾川发展模式”到“栾川生活方式”》课题报告。三是河南省委政研室撰写了《着力融合发展,提升栾川模式》调研材料,在河南省委内参刊发。四是中国旅游报社派出首席记者深入栾川进行专题采访,在中国旅游报头版连续刊发《旅游引领:破持续发展难题》、《融合发展:发挥组合的力量》、《产业集聚:以体制创新求突破》、《全景栾川:打造国家山地旅游度假试验区》等4篇报道,对“栾川模式”进行了新的观察、思考和诠释,并列入“深入发展旅游第一线,喜迎十八大”专刊。
三、探讨了“栾川模式”的新内涵。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栾川模式”的创新发展、“栾川模式”新内涵、栾川建设国家山地旅游度假试验区的可行性、“栾川模式”对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对话、研讨。达成三点共识:一是“栾川模式”经过8年的持续探索、创新、提升,实现了由原来的“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向“旅游引领、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全景栾川”的提升和跨越。这一总结概括通过本次论坛在业内形成高度共识。二是栾川县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开创式的探索,打造“国家山地旅游度假试验区”。将休闲度假、山地文化和传统运营结合起来,使“全景栾川”成为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突破口。三是“栾川模式” 超越了地域和产业,不仅为全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很多启示,而且对全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旅游报、工人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改革报、消费日报、环球时报、国际商报、中国民航报、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中央党校有线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凤凰网、网易、搜狐网等40余家在京媒体,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电视台、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电视台、大河网、商都网、中原网等10余家省内媒体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深入报道。